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4)
2023(17004)
2022(14335)
2021(13621)
2020(11532)
2019(26492)
2018(26516)
2017(50722)
2016(27469)
2015(30644)
2014(30593)
2013(29855)
2012(27490)
2011(24721)
2010(24986)
2009(23575)
2008(22980)
2007(20477)
2006(18080)
2005(16289)
作者
(75976)
(63868)
(63268)
(60990)
(40444)
(30349)
(29107)
(24727)
(24277)
(22940)
(21549)
(21449)
(20094)
(19980)
(19961)
(19792)
(19116)
(18580)
(18439)
(18431)
(15802)
(15617)
(15516)
(14779)
(14562)
(14482)
(14159)
(14007)
(13047)
(12757)
学科
(111106)
经济(110985)
(81180)
管理(75802)
(59446)
企业(59446)
(49777)
方法(48234)
数学(43254)
数学方法(42643)
中国(34145)
农业(32872)
(32122)
(29265)
金融(29262)
(28827)
银行(28799)
业经(28167)
(27694)
(27508)
地方(23465)
(21308)
贸易(21294)
(20802)
(19406)
财务(19345)
(19298)
财务管理(19297)
企业财务(18315)
(18207)
机构
学院(378426)
大学(374288)
(160474)
经济(157138)
管理(147351)
研究(126430)
理学(126226)
理学院(124954)
管理学(122672)
管理学院(121951)
中国(104559)
(77819)
(77408)
科学(74923)
(73854)
(63289)
中心(62701)
财经(59837)
(58538)
业大(57500)
研究所(56859)
农业(56765)
(54396)
经济学(48960)
北京(48838)
(48060)
师范(47610)
(46174)
(45008)
经济学院(44275)
基金
项目(249243)
科学(196527)
研究(185575)
基金(180964)
(156526)
国家(155168)
科学基金(133739)
社会(117809)
社会科(111599)
社会科学(111567)
(97851)
基金项目(94835)
自然(84994)
教育(84947)
自然科(83034)
自然科学(83011)
自然科学基金(81521)
(81436)
编号(77224)
资助(74605)
成果(63196)
(55732)
重点(55673)
(54179)
课题(52182)
(52033)
国家社会(49008)
创新(48619)
科研(48022)
教育部(47929)
期刊
(177908)
经济(177908)
研究(112683)
中国(78474)
(72825)
(60368)
学报(55737)
(52559)
金融(52559)
科学(51537)
管理(51011)
农业(48527)
大学(43696)
学学(41055)
教育(39660)
技术(33636)
业经(33298)
财经(29030)
经济研究(27453)
(24925)
(24318)
问题(24005)
统计(20124)
理论(19097)
技术经济(18595)
(18504)
(18264)
世界(18054)
(17864)
图书(17792)
共检索到580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峦  孙文凯  
农信社改革改善金融支农功能有两项目标,一是提高农信社对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农户的贷款覆盖面;二是减少非商业化导向的农户贷款,解决利用金融手段履行财政职能的问题。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倍差法,通过研究2003年启动的农信社改革对于不同类型农户借贷获得的影响,分析上述两项目标是否达到。2003~2006年,年内获得农信社贷款的农户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改革后农信社农户贷款的覆盖面反而在减少。倍差法分析表明,无论第一批还是第二批省份农信社改革试点,都没有显著促进农户信贷的总体覆盖面。其中,改革引致贫困村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下降,农信社将信贷资源选择性配给到贫困村的问题有所缓解。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宋维明  
林权改革是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林权改革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选择江西遂川,福建三明、永安,辽宁清原,北京怀柔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维量表分析。结果表明:林权改革对森林生态环境有明显影响,尤其林权改革中农民(林农)对林业的投入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影响显著。同时,不同地区的林权改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研究发现,农民对林权改革的态度、家庭年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性别等对环境影响的评价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本文认为,林权改革涉及面广,并涉及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民的长远利益,因此,应该开展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和林权改革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战明华  许月丽  
以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浙江省为例,文章利用描述性统计与基于面板差分数据的Poisson和logit模型,考察了始于2003年的农信社改革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得出如下的结论:尽管从总体来看,农信社改革增加了农村金融资源的供给,并降低了农户向农信社借贷的交易成本,但改革对不同从业类型农户的效果差异较大,即改革为从事非农产业农户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虽然这种差异性有助于二元转型的完成,但这也似乎表明农信社改革仍未较好地体现其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社会资本获取放贷信息的合作化主旨,因而对主要从事农业的农户来说,更好地满足其资金需求还需要借助于农信社的进一步改革或农村金融体系的更深层次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琴  李大胜  余建斌  
利用26个省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农支对农户投资的挤出效应和挤进效应,进一步探讨了农村税费改革在具中的影响。研究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林牧副渔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户投资存在着挤进效应,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存在着挤出效应,取消乱收费和减少农业税引起农户农业投资增加。然而,税费改革使得地方财政支农引导农户投资功能下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只能维持"吃饭财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彩虹  周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新时代各项改革砥砺前行的响亮号角。回首农信社自2003年以来的各项改革,成就巨大,但是否初衷不改?支农初衷:政策制定者的最初动机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以国发[2003]15号文的下发为标志。该文件提出了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冬青  侯玲玲  闵师  黄季焜  
总结农村人居环境3年整治行动治理经验、分析治理政策作用机理、评估整治行动实施效果,有助于新一轮"提升五年行动"的顺利落实。在理论分析环境政策工具激励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全国7省1450余农户面板数据,从户厕使用、生活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三方面系统描述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并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模型定量评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综合使用给农户发放补贴、政府直接投入公共环境设施和建立公共设施管护制度(如收费制度)等政策工具,有效地提升了农户的卫生厕所使用、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人居环境指标,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推力。尽管整治行动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人居环境地区不均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董晓林  褚保金  杨晓蓉  
从200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向全国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以此置换农村信用社积压的不良资产和历年亏损挂账,激励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本文通过对安徽亳州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研究,评估央行专项票据置换的政策效果。研究显示,获得该项政策支持的农村信用社财务指标明显改善,资本充足率提高,股本金迅速膨胀,不良贷款下降;而信用社的经营业绩和支农功能并没有显著提高。信用社和地方政府在改革实施中行为短期化,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运行机制的转换仍停留于形式,"花钱买机制"效果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涛  董文杰  
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多年加大了财政金融支农的政策扶持力度,"三农"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科学把握相关政策实施的具体效果与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有必要对这一阶段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基于此,本文运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是财政支农政策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且2004年以后这一效应明显加强;相反,金融支农政策的促进效应则有所下降;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实施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璁  
小额农户贷款很受欢迎,但由于农村信用环境差以及农信社管理跟不上,目前发展不平衡,建议政府、人民银行、农信社多方改革,促其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明贤  王旋  
基于湖南省268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农户存在着较大的生产及大额生活开支需求而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满足,外出务工和民间金融成为农户缓解融资约束的重要途经,但民间借贷在额度、成本和期限方面难以很好地满足农户需求,相对而言,外出务工收入能更好地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以外出务工收入/农户资金短缺额和民间借贷额/农户资金短缺额为主变量实证分析表明:外出务工和民间借贷均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的融资约束,但外出务工的影响更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建华  单外平  徐立威  
本文作者通过对家电下乡政策效应调查数据分析后提出:家电下乡作为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虽并不可取,但短期来看仍不失为一项次优的政策选择,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家电下乡的政策预期,在提高最高限价基础上实行差异化补贴比率和其政策执行是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桦  郭亚军  刘广全  
本文依据陕西省吴起县农户面板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退耕规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表明:无论是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初还是在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之时,退耕农户的收入都在提高;退耕还林工程补贴政策对中低收入层次农户收入具有长期的提升作用,对高收入层次农户收入的影响具有阶段性;耕地面积、农业劳动时间对中低收入层次农户收入的正向影响效应在减弱,甚至对高收入层次农户的收入有负向影响;农林牧业投入、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非农劳动时间对所有农户的收入在退耕还林工程两个时期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应对中低收入层次农户继续进行退耕还林补贴,继而增强低收入农户农地经营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金向  董乃全  
借鉴Cobb 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了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1986-2009年的微观面板数据(Panel Data),运用个体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户信贷投入与农户人均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正规金融的信贷和非正规金融的借贷的投入与农户收入增长效应,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促进了农户收入的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却是负效应。民间借贷对东中西部农户的收入均为负效应。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收入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表明农村金融在信贷资金转换为投资配置效率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比  尹燕飞  张龙耀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促进农村金融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评判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是否破题,关键在于农村金融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满足。论文基于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从需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发现东北地区近年农户金融需求满足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通农户生活消费贷款主要渠道依然以民间借贷为主,正规农村金融供给仍需加强。最后,论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比  尹燕飞  张龙耀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促进农村金融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评判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是否破题,关键在于农村金融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满足。论文基于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从需求角度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东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发现东北地区近年农户金融需求满足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通农户生活消费贷款主要渠道依然以民间借贷为主,正规农村金融供给仍需加强。最后,论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