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77)
2023(21112)
2022(17489)
2021(16113)
2020(13606)
2019(30989)
2018(30968)
2017(58198)
2016(31842)
2015(35416)
2014(35412)
2013(34882)
2012(31625)
2011(28402)
2010(28356)
2009(26467)
2008(26308)
2007(23509)
2006(20860)
2005(18569)
作者
(92419)
(77990)
(77192)
(73573)
(48907)
(37402)
(35171)
(30263)
(29531)
(27492)
(26425)
(26057)
(24871)
(24354)
(24133)
(24126)
(23693)
(22893)
(22346)
(22268)
(19334)
(19080)
(18965)
(17700)
(17651)
(17425)
(17335)
(17262)
(15693)
(15472)
学科
(129365)
经济(129196)
(90118)
管理(89150)
(67966)
企业(67966)
方法(53283)
(53244)
数学(46986)
数学方法(46397)
(36765)
农业(35368)
中国(34809)
业经(33490)
(31776)
地方(28618)
(25426)
(23189)
银行(23125)
(22787)
贸易(22777)
(22034)
(21881)
(21320)
(20808)
财务(20742)
财务管理(20686)
(20249)
金融(20244)
企业财务(19564)
机构
学院(447940)
大学(445243)
(180872)
经济(177011)
管理(168187)
研究(151612)
理学(144844)
理学院(143193)
管理学(140509)
管理学院(139685)
中国(117706)
科学(95340)
(93686)
(92744)
(86074)
(77389)
业大(73035)
农业(72096)
中心(71760)
研究所(70161)
(69663)
财经(67018)
(60879)
(58483)
北京(58077)
师范(57724)
经济学(55269)
(54653)
(54432)
(50240)
基金
项目(303808)
科学(237926)
基金(219434)
研究(218264)
(193575)
国家(191912)
科学基金(163477)
社会(138653)
社会科(131111)
社会科学(131077)
(120977)
基金项目(116553)
自然(106589)
自然科(103994)
自然科学(103960)
自然科学基金(102057)
(101135)
教育(100522)
资助(88227)
编号(87778)
成果(70991)
重点(69096)
(66371)
(66076)
(63258)
课题(61457)
创新(59301)
科研(58672)
国家社会(57707)
(56749)
期刊
(203212)
经济(203212)
研究(128286)
中国(91255)
(90449)
学报(76458)
(68357)
科学(67955)
管理(60730)
农业(60414)
大学(57977)
学学(55029)
(46816)
金融(46816)
教育(46183)
技术(39526)
业经(37807)
财经(32906)
经济研究(30843)
(30733)
(28205)
问题(28044)
(24707)
技术经济(20795)
科技(20790)
统计(20270)
资源(20250)
理论(20146)
业大(20080)
世界(19971)
共检索到669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本健  罗玲  王蕾  
农村信用社一度是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垄断供给者”,其商业化改革能否真正有效地惠及农民并缩小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2010-2019年982家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对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对县域内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产生正U型影响,即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在初期会缩小城乡绝对收入差距,改革5~6年后开始扩大城乡绝对收入差距,但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会使县域内城乡相对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金融支农力度在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对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信用社商业化改革对邻近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倒U型影响,且在东部地区该影响更大;农信系统发展规模扩大、法人持股比例适度提高、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均有助于缩小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田雅群   何广文   范亚辰  
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作为我国县域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股份制改革是否有利于缩小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助力共同富裕,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利用461个县(市、旗) 2010-2022年县域特征数据及农信社(农商行)经营数据,运用渐进DID模型实证检验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对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农信社股份制改革有利于缩小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机制分析显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通过促进县域企业发展和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两种渠道以缩小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对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密切相关,且改革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与此同时,进一步探讨新一轮以股权变更为主要方式的并购对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结果表明新设合并或吸收合并扩大了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控股合并有助缩小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此,农信社股份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统筹考虑所在地的财政状况、并购方式等因素协同推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希芳  王晨晨  
2010年以来,我国农信社改革进入了全面股份制改革阶段,作为我国县域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文章利用历年收集的全国金融机构的金融许可证信息来识别全国范围内农信社改制进程,采用1 549个县(市、旗)在2011-2018年期间的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机制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能够抑制资金供给不足的县域的资金外流,促进县域资本积累和提升县域投资效率。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信社股份制改革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而在东部地区则表现为“脱农离小”和加速县域资金外流。文章的研究拓展了对农信社改革绩效的研究,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信社改制工作和今后的政策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新阶段县域经济的平衡充分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宁   吴依含   张兵  
整村评级授信是中国农户信用贷款推广的主要模式,考察其对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可以为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村金融改革路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信贷配给理论,本文论述了农户信用贷款推广对信贷供需双方的影响,从而揭示了其对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典型试验区102个县域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信用贷款推广有助于缩小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通过增加农村信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农户信用贷款推广能够抑制村庄资金外流,从而缩小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在银行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和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的县域,农户信用贷款推广的效果较强。本研究为银行以整村评级授信的方式推广农户信用贷款、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锡良  刘利红  刘海二  
从2003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走过了近十个年头,然而改革的绩效又如何呢?本文通过对西部两家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后公司治理水平、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得以提高,然而支农占比则有所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等问题,农商行的政策性支农与商业性行为不兼容,农商行通过牺牲支农来提高其盈利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如推广手机银行来增加信用记录,也可以通过一些"强制"手段来改变农商行的支付函数,使得其盈利与支农相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红漫  
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中,存款由非试点社流向试点社的迹象明显,而对农信社系统以外的金融机构影响不大。存款利率的上浮对试点农信社吸收存款、增强资金实力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农信社的贷款营销存在困难以及某些农信社受到的贷款约束,贷款利率的上浮对农信社发放贷款影响甚微。本文通过对农信社利率改革试点的成效进行分析,对人民银行的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廷凯  赵建国  阴喜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农信社改组、改造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期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农信社转型时期必然面临的问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匡国建  
本文以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支撑,在比较分析2003年以来广东县域农信社与城区农信社改革绩效差异以及地方财政对两类农信社改革的支持力度差异的基础上,提出统筹推进县域农信社改革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改革以来,县域农信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历史包袱仍然较重,主要财务指标与城区农信社相比差距很大。而县级财政普遍困难、无力提供足够资金支持,是制约县域农信社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为此,进一步深化县域农信社改革,要把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与增加各级财政对县域农信社解困的投入结合起来,把推进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改革与构建防范和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明元  
在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中,贷款发放难、存款负债增加难、中间业务增加难、风险控制难、净利润增加难等难题困扰着大多数的县域农信社。在本课题组调研的云南、四川共计20家县域农信社中,有17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幅下滑、且净利润增幅下滑的幅度大于营业收入下滑的幅度,15家不良贷款率同比增加,3家净利润为负值。经营形势的变化迫使20家农信社都调低了2018年经营目标。要改变目前的形势,获取新客户和保留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明栋  陈东平  
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按市场化原则建立自主经营的法人治理结构,以进一步提高为"三农"发展提供融资服务的能力。此目标表现为真实的经营绩效和支农绩效。研究表明,在经营绩效方面,2001~2013年间江苏县域农信社资产质量不断优化,综合效率总体上升;在支农绩效方面,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创新,但农户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深入分析发现,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不断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为改善农信社绩效发挥了正效应,但产权改制则对农信社的经营绩效及支农绩效产生了不同影响。研究认为,在巩固农信社改革成果的同时,应避免其过分垄断而侵蚀"三农"利益,导致改革偏离支农大方向。下一步要降低涉农金融机构准入条件,为民营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彩虹  周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新时代各项改革砥砺前行的响亮号角。回首农信社自2003年以来的各项改革,成就巨大,但是否初衷不改?支农初衷:政策制定者的最初动机新一轮农信社改革,以国发[2003]15号文的下发为标志。该文件提出了深化农信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信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永平  
农信社改革的关键是打破其经营上的地理限制以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本文在分析影响农信社跨县域市场进入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对影响进入的非正式制度、治理机制、市场结构、盈利能力等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应改变当前农信社经营上的地理限制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