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1)
2023(6631)
2022(5365)
2021(5315)
2020(4593)
2019(10504)
2018(10935)
2017(21602)
2016(11687)
2015(13033)
2014(12832)
2013(12425)
2012(11028)
2011(10080)
2010(10514)
2009(9604)
2008(9568)
2007(8772)
2006(7769)
2005(6816)
作者
(32756)
(27690)
(27235)
(26006)
(17029)
(13228)
(12330)
(10834)
(10327)
(9803)
(9384)
(9302)
(8678)
(8622)
(8371)
(8318)
(8284)
(8030)
(7858)
(7778)
(6888)
(6846)
(6846)
(6485)
(6309)
(6273)
(6256)
(5862)
(5646)
(5464)
学科
(50025)
经济(49988)
(44882)
(38732)
农业(29740)
管理(25817)
方法(22111)
数学(20398)
数学方法(19850)
(18387)
企业(18387)
业经(15957)
中国(11290)
(10519)
贸易(10515)
(10345)
农业经济(9916)
(9603)
(8977)
(8963)
农村(8954)
(8722)
地方(8264)
(8084)
理论(7497)
(7303)
(7257)
发展(7249)
(7245)
银行(7245)
机构
学院(163004)
大学(154436)
(65371)
管理(64745)
经济(64020)
理学(56601)
理学院(56125)
管理学(54676)
管理学院(54437)
研究(50367)
(50121)
中国(41300)
农业(38128)
业大(33720)
科学(32974)
(32523)
(25853)
中心(25473)
(25182)
(24929)
农业大学(23624)
研究所(23541)
经济管理(20951)
财经(20033)
北京(19925)
(19639)
(19215)
师范(19011)
(18684)
技术(18269)
基金
项目(109637)
科学(85391)
研究(79862)
基金(77889)
(68047)
国家(67419)
科学基金(58067)
社会(49065)
社会科(46102)
社会科学(46090)
(45832)
基金项目(40757)
自然(38349)
自然科(37493)
自然科学(37483)
自然科学基金(36776)
(36260)
教育(36159)
编号(35047)
资助(32973)
(28892)
成果(26251)
重点(24165)
(24104)
(23482)
课题(22835)
(22697)
创新(21117)
科研(20868)
(20567)
期刊
(76262)
经济(76262)
(55507)
研究(39230)
农业(37669)
中国(33717)
学报(26636)
科学(24931)
大学(21559)
学学(20876)
业经(20512)
管理(19982)
(17900)
(17518)
技术(17320)
(16058)
金融(16058)
教育(15810)
农业经济(13411)
农村(13200)
(13200)
问题(11010)
(10602)
统计(9879)
经济研究(9528)
业大(9395)
世界(9323)
技术经济(9218)
(8845)
农村经济(8819)
共检索到236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圣军  
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物联网的内容包括物体标准化标识、物物网络化连接、物体智能化管理;而在农产品追溯中,追溯目标是"借物管人",追溯内容是"人物信息",追溯要件是"目标兼容",追溯精度是"个批结合"。这表明物联网与农产品追溯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是基础,将"物"纳入"网";网络层是保障,解决追溯链条"信息孤岛"问题;应用层是目标,是物联网价值所在。感知层具体应用模式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内容、信息采集主体、信息采集方式、信息标识方式、信息存储方式;网络层主要包括传输内容、传输渠道、传输方式、传输安全;应用层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曾景峰  万梅芬  
通过整理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追溯系统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农产品源头追溯的相关信息总体内容,借助于物联网(IOT)技术以及相应的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识(EPC)等追溯技术,设计和构建了一个物联网下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实现对农产品源头相关信息进行监管的目的。农产品追溯系统能够根据农产品的源代码查询出其整个流通过程的全部信息数据,同时也可以完善农产品安全追踪管理体系,可以对农产品流通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确保农产品相似流通过程中的的安全性,进而提升农产品业在整个贸易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为整个农产品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孙迪迪  
通过介绍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主体构成,引出了企业+合同基地+农户、企业+自有基地、合作社+农户、中介组织+农户这四种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体行为模式,对四种模式分别进行分析以及研究,得出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利益关系,发展和丰富了现有理论,最后指出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可追溯系统主体行为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晓平  张旭凤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流通信息追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追溯环节越多,产生的成本就越高。针对当前出现的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其进行农产品信息追溯的初衷和目的,发现大多都是需要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明确问题的责任主体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而这些可能仅仅关乎农产品流通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并非农产品流通的全过程。因此,从这样的角度看,全过程一追到底的信息追溯方式对企业要求较高,且无论从效果还是从成本角度看,都是不经济的。而分阶段追溯方式成本更低,也更适合当前农产品流通的现状,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信息追溯的目的,而且无论从追溯成本还是管理难度方面,与一追到底的方式相比,都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丙奇  章合杰  
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是新一轮信息科技"大爆发"背景下,传统农产品追溯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传统农产品追溯体系的一次"质变",需要重新对其运行机理进行研究,并创新其实施模式。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具有进一步保证"舌尖上的安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以及富农增收的价值。三大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感知功能、大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功能以及全媒体的可视化表达功能是否完备。而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包含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生态圈是否完善及其所产生的信息链条是否完整。信息链的完整性很大程度上由生态圈的完善程度决定,同时,信息链也是联系生态圈各主体的纽带。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可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模式、大型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模式、"电商+追溯体系"模式、地理标志农产品模式以及政府组织推广模式,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不足,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内部关系以及人、物与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数字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五大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齐文浩  齐秀琳  杨兴龙  
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交易不同于传统的模式,深刻理解这些模式的选择和演进有助于推动农产品交易的进一步繁荣。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交易包括线下交易、网站交易和社群交易三种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在现实中的选择和演进遵循交易费用最小化的逻辑。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改变既可能来自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人们认知的扩展。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交易的繁荣,政策的着力点应在于以市场规律决定交易模式的选择、营造更完善的网络交易环境和推动人们对新型交易模式的认知扩展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金湘  
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对优特农产品供应模式再造、支撑环节及软实力打造提出了观点和建议,这对于改革原有的落后模式,更好地与市场进行对接,帮助当前我国优特农产品产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石德华  
一直以来,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主要依靠传统分销渠道进行,其营销问题相对落后,发展缓慢。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如何有效的对农产品进行销售,促进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了相关学者和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探讨农产品营销的新思路,推动农产品快速销售,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梅  
如何化解农产品滞销、农民收入成本增加等现实难题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点,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的发展,将对农业经营销售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农民从将从农产品向批发商销售转变为借助互联网在线销售的转变。本文研究了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农产品直营模式的支付方式、物流配送等角度来构建农产品直营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爱萍  
"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是指本土化农产品依托互联网开放性、共享性、去中心化的本质特征,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精准、高效地完成营销的典型方式和手段。山西省"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整体上处于由产业链整合阶段向"互联网+"驱动阶段转化的过渡期,产生了政府主导型、特色产品驱动型、自主选择型三种典型模式;提出了挖掘培养农产品电商营销人才、制定《山西省网销农产品标准2020》、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保养和维护、构建新型农产品网销信用体系、创新发展多样化的网销农产品商业模式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齐文浩  齐秀琳  杨兴龙  
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交易不同于传统的模式,深刻理解这些模式的选择和演进有助于推动农产品交易的进一步繁荣。互联网时代农产品交易包括线下交易、网站交易和社群交易三种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在现实中的选择和演进遵循交易费用最小化的逻辑。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改变既可能来自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也可能来自人们认知的扩展。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交易的繁荣,政策的着力点应在于以市场规律决定交易模式的选择、营造更完善的网络交易环境和推动人们对新型交易模式的认知扩展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莉  
农产品进入网络市场较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各大电商争相抢占线上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模式也层出不穷。文章选取当前较为热门的搜索引擎营销、BBS营销、网上商店、社交媒体营销和线上支付线下体验式营销等5种营销模式,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策略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上述5种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网上商店是当前农产品营销的最优选择;线上支付线下体验消费式的营销模式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其余3种模式效果不明显。并在分析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物流体系,加大保险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加强网络支付安全等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如意  李金保  李旭东  
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共享、数据真实安全、信息与凭证可追溯、智能合约等特征,与农产品流通需求存在多重耦合,有助于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痛点问题,并在农产品流通中得以局部应用。不过,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全产业链应用整合程度较低、数据共享与可靠性未能完全实现、农业融资区块链落地难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具备可实现条件的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区块链项目,一是跨境农产品交易联盟链,能够提高交易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降低交易风险,可由核心企业、产业基金、信息技术企业等主体共同参与开发,并建立上下游产业协同关系;二是跨境农产品物流联盟链,能够实现物流全程可控与费用自动结算,需要在行业内部增强互信并建立协调与激励机制,同时融合应用多种信息技术;三是农产品溯源联盟链,能够实现从生产源头直到消费者的农产品溯源,而为确保全链共查共享和监管,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赋予链上各方信任,应用多种技术、借助线上线下共同作用来防止一切造假;四是高效传递价值的农业融资区块链,其基于智能合约的融资征信与自动履约功能可有效满足农业融资需求,降低征信成本,需要建立风险控制制度、信用自证的认证标准、技术体系以及金融业内部技术业务标准,以实现征信信息跨链共享。农产品流通领域任何区块链具体项目的实施都要遵循严谨的实施步骤,依次是判断适用性、开展区块链培训、构思理论模型、寻找内外部资源合作、开发原型和项目实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伟  
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拍卖交易,逐步缩减散、小、乱的传统对手交易市场,是今后我国农产品交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上,要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下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多层次交易体系,既有农村基层市场的小额批发和城市社区市场的末梢批发,又有区域流通性质的大型集散型批发;在拍卖主体建设上,在大型农产品集散基地推行拍卖交易,特别是在大规模区域种植的产地批发市场加大投入,完善批发市场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在农产品拍卖上下游建设上,一方面要培育、扶持现有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业经营企业,促进批发商、代理商和经纪人的组织化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从资金、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扶持,鼓励农民加入各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红梅  
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全局。因此,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物联网及农产品物流信息网"三网合一"的建设与整合的分析,构筑农产品供应链的新型管理模式,从而实现农产品质量的可视化和可追溯,确保人民群众的食品质量安全,进而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