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2)
2023(11691)
2022(9299)
2021(8901)
2020(7327)
2019(16689)
2018(17150)
2017(33251)
2016(18201)
2015(20795)
2014(20785)
2013(20316)
2012(18305)
2011(16416)
2010(16676)
2009(15498)
2008(15371)
2007(13932)
2006(12587)
2005(11356)
作者
(51902)
(43907)
(43321)
(41436)
(27484)
(21215)
(19776)
(17050)
(16722)
(15682)
(14775)
(14756)
(14084)
(13780)
(13456)
(13234)
(13173)
(13022)
(12545)
(12389)
(10923)
(10869)
(10781)
(10144)
(9923)
(9877)
(9867)
(9572)
(8989)
(8633)
学科
(75159)
经济(75078)
(55942)
(47379)
管理(47002)
(35179)
企业(35179)
农业(31364)
方法(29652)
数学(26271)
数学方法(25656)
业经(21569)
中国(20491)
地方(16390)
(15331)
(15061)
(14981)
贸易(14971)
(14584)
(13827)
(12920)
理论(12101)
(11387)
(11312)
(10840)
农业经济(10816)
银行(10801)
技术(10565)
发展(10517)
(10503)
机构
学院(256901)
大学(249820)
(100356)
经济(98145)
管理(97129)
研究(84129)
理学(83759)
理学院(82893)
管理学(80892)
管理学院(80481)
中国(66342)
(62578)
科学(54057)
(53633)
农业(48035)
业大(46139)
(43134)
(42749)
(40785)
中心(40395)
研究所(39040)
(34356)
师范(34046)
财经(33470)
北京(33048)
(32522)
农业大学(30304)
(30272)
(29642)
技术(28976)
基金
项目(169805)
科学(132563)
研究(124161)
基金(120753)
(105498)
国家(104550)
科学基金(89658)
社会(77121)
社会科(72534)
社会科学(72510)
(69545)
基金项目(63548)
自然(58445)
自然科(57131)
自然科学(57121)
教育(56884)
(56397)
自然科学基金(56073)
编号(53106)
资助(49900)
成果(41968)
重点(37752)
(37487)
课题(36313)
(36232)
(34742)
(34195)
创新(32414)
科研(32022)
国家社会(31001)
期刊
(120629)
经济(120629)
研究(70940)
(66129)
中国(55058)
农业(44615)
学报(42729)
科学(39454)
管理(34471)
大学(33486)
(32128)
学学(31635)
教育(29817)
业经(26969)
技术(25082)
(25004)
金融(25004)
(22670)
问题(17205)
经济研究(16888)
财经(15682)
(15431)
农村(14706)
(14706)
农业经济(14293)
(13532)
世界(13100)
技术经济(12954)
业大(12829)
统计(12611)
共检索到388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燕华  
本文以福建省安溪县茶叶电商发展为案例,探讨了数字技术下沉乡村及运用到农业特色产业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技能重组及其带来的产业影响。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安溪茶叶产销呈现出农商一体和家业一体的格局,并广泛依赖亲属和乡缘网络维持生产及交易秩序。在电商模式下,茶区发生了农商分离、代际分化、人货分离等一系列基于技能重组的产业转型。电商化带来的一系列技能重组,是技术红利由小农户向大户和企业倾斜、老一辈向年轻一代转移的重要中介机制。在推动数字下乡及发展电商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数字技术与既有技能组合及社会结构的互动,以推动乡村产业朝着更加有序和良性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燕华  
本文以福建省安溪县茶叶电商发展为案例,探讨了数字技术下沉乡村及运用到农业特色产业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技能重组及其带来的产业影响。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安溪茶叶产销呈现出农商一体和家业一体的格局,并广泛依赖亲属和乡缘网络维持生产及交易秩序。在电商模式下,茶区发生了农商分离、代际分化、人货分离等一系列基于技能重组的产业转型。电商化带来的一系列技能重组,是技术红利由小农户向大户和企业倾斜、老一辈向年轻一代转移的重要中介机制。在推动数字下乡及发展电商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数字技术与既有技能组合及社会结构的互动,以推动乡村产业朝着更加有序和良性的方向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国宝  鲍步云  
在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物流模式的选择是关键因素之一。文章以安徽省茶叶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在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下,库存成本、加工包装成本、运输成本、订货时间成本、物流单据处理成本、配送延迟成本、货损成本会有不同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在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整体物流费用还比较高,物流配送模式对运输成本和订货时间成本有显著性影响等现象提出了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富桥  丁士军  姜爱芹  
本文以对茶叶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例,考察了不同产销对接方式对农户农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农户特征、生产规模及地区差异情况下,通过产地批发市场销售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以批发市场为对照组,通过合作社或自产自销方式的影响最为显著,交给龙头企业的方式没有表现出增收效应,交给坐地中间商对农户产品销售收入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而交售给上门收购商贩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通过产销对接提高农户收入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敏慧  
农产品电商有效缓解了农民"卖难"问题,当前较为流行的农产品电商营销模式包括C2团购模式、"O2O"模式、B2B模式和B2C模式等。在农产品电商营销过程中,普遍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意识不高、物流体系不健全以及电商人才匮乏等问题,建议从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与加强品牌塑造、农商协作发展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来促进农产品电商营销的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海红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区域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战略。文章以区域品牌形象构成为切入点,着重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构成影响因子及其权重,并以杭州西湖龙井茶叶为例,提出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的具体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昕  潘青  
“直播+”电商营销凭借多场景覆盖、互动式购物体验等优势,成为农产品创新营销模式的重要选择。借助直播可视化场景,全方位展示农产品特征,改变传统电商的图文销售方式,消除了传统电商营销的“虚拟感”,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基于此,引入“直播+”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要充分利用直播营销工具,融合多元营销场景,深化营销、物流及售后等多环节协同,为创新农产品销售提供智慧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伟   任春旭   徐圆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县域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过程。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县域产业的系统性和县域社会的特殊性,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数字经济同诸多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具体包括了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人才三个递进层次不断发生连锁反应的过程。数字平台对农产品的产品形态和销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实现农产品的“电商化”,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符合互联网思维的电商产品。而农产品“电商化”则需要以县域传统产业链为依托,完成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对既有农业产业链的重塑。从产品到产业的系统重塑,最终形成了一个既紧密链接都市社会、数字经济,同时又扎根县域社会的农产品电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兼具现代经营理念和扎根县域社会的电商从业群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付伟   任春旭   徐圆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县域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过程。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县域产业的系统性和县域社会的特殊性,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是数字经济同诸多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具体包括了从产品到产业、再到人才三个递进层次不断发生连锁反应的过程。数字平台对农产品的产品形态和销售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这需要实现农产品的“电商化”,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符合互联网思维的电商产品。而农产品“电商化”则需要以县域传统产业链为依托,完成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对既有农业产业链的重塑。从产品到产业的系统重塑,最终形成了一个既紧密链接都市社会、数字经济,同时又扎根县域社会的农产品电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的形成离不开一个兼具现代经营理念和扎根县域社会的电商从业群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建平  王吉鹏  周振亚  李俊杰  
实行产销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有助于解决农产品滞销、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问题,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流通主体已形成了多样化的产销对接模式。但目前我国农产品产销对接的覆盖面还不够广,主要原因在于存在生产经营组织化和信息化程度低、对接模式运作不规范和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农产品产销情况和经济学分析,构建了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新模式,并提出应培育专业化产销主体、提高信息化程度、推进社会化服务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婷  花均南  
我国不仅是农产品消费与进口大国,更是农产品生产与出口大国。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境农产品电商出口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突破跨境农产品传统贸易方式的转型亮点。本文基于跨境电商农产品物流特点,分析跨境农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从跨境电商角度阐述促进农产品贸易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着力从业务模式的多元化、流通体系的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多元化与信息体系的多元化四方面研究跨境电商农产品多元化物流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静  张淑云  王艳荣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保护与发展在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认可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以黄山地理标志茶叶为例,根据2018年对安徽省、山东省和河北省460位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基本特征、认知程度、个人习惯和购买偏好四个方面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月收入、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评价、听说的黄山地理标志茶叶品牌数量、是否购买过黄山地理标志茶叶和茶叶原产地对溢价支付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听说过地理标志农产品、茶叶新鲜程度和销售人员介绍对溢价支付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性别、是否喜欢喝茶和购买黄山地理标志茶叶的用途对溢价支付意愿未表现出显著影响。提出细分有效市场,选择合适目标客户;加强农产品地域性保护,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宣传,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红涛  郭凯歌  
文章在一个关系契约分析框架下,比较了农产品电商渠道中"农户+电商市场""农户+采购商""农户+电商企业"和"农户+政府委托采购商"四种典型模式的生产效率,并分析了最优效率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1)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市场竞争程度高等因素,"农户+电商市场"模式缺乏信息优势、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无法达到最优生产效率;(2)"农户+采购商""农户+电商企业"和"农户+政府委托采购商"三种模式下,契约价格波动越接近市场价格波动,贴现率达到足够小,可以更接近最优生产效率;(3)农户在契约关系中的谈判力以及签订契约的机会成本会影响农产品电商模式的生产效率,且与生产效率成正相关的关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静娴  沈文星  
现有的大部分电商平台是B2C,变革了农产品流通的方式,但没有得到消费者认可,大多亏损经营。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也是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农贸市场是鲜活农产品零售的主要场所。文章研究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特点,构建了以其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分析了平台各交易主体的职能、平台运营及子系统功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哲  邓义  胡玲燕  祁华清  
生鲜农产品的特性要求其在配送过程中就必须采取有别于其他产品的物流配送模式,随着当前电商发展迅猛趋势,生鲜农产品电商配送模式出现多样化。基于此,通过分析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和物流配送模式,改进和优化生鲜农产品原有配送模式,即基于大数据服务中心与监控中心共同协作、以顾客订单需求为导向、标准化处理下多元配送相结合的物流配送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