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0)
2023(12663)
2022(11002)
2021(10371)
2020(8602)
2019(20081)
2018(19999)
2017(38863)
2016(20786)
2015(23268)
2014(23091)
2013(23113)
2012(21035)
2011(19072)
2010(19194)
2009(17497)
2008(16889)
2007(14895)
2006(13222)
2005(11451)
作者
(59597)
(50094)
(49164)
(47072)
(31321)
(23970)
(22336)
(19684)
(18847)
(17685)
(16864)
(16547)
(15608)
(15606)
(15102)
(15090)
(14859)
(14497)
(14172)
(13936)
(12427)
(12230)
(11999)
(11580)
(11179)
(11126)
(11022)
(10893)
(10132)
(9824)
学科
(87338)
经济(87249)
(63166)
管理(54400)
(50778)
(41837)
企业(41837)
方法(36176)
农业(33678)
数学(31229)
数学方法(30842)
业经(24153)
中国(21441)
地方(18661)
(18070)
(17981)
(15856)
(15434)
贸易(15425)
(15019)
(13435)
理论(13385)
技术(13203)
农业经济(12562)
(12550)
环境(12265)
(12069)
(11749)
银行(11710)
(11528)
机构
学院(293581)
大学(292152)
管理(120393)
(117025)
经济(114507)
理学(105193)
理学院(104118)
管理学(102369)
管理学院(101855)
研究(97699)
中国(73573)
(66386)
(62027)
科学(61327)
业大(51396)
农业(50702)
(49531)
(48816)
中心(45323)
研究所(44473)
(42689)
财经(39858)
(39002)
师范(38702)
北京(38632)
(36394)
(34665)
(34628)
经济管理(33587)
经济学(32684)
基金
项目(204876)
科学(161099)
研究(152263)
基金(148546)
(129020)
国家(127849)
科学基金(109858)
社会(95297)
社会科(89866)
社会科学(89842)
(80853)
基金项目(79857)
自然(71085)
自然科(69413)
自然科学(69400)
自然科学基金(68120)
教育(67806)
(66727)
编号(63967)
资助(59836)
成果(51066)
(45086)
重点(45029)
(44298)
(42429)
课题(42404)
创新(39402)
科研(38735)
国家社会(38579)
教育部(38186)
期刊
(132647)
经济(132647)
研究(84128)
(69621)
中国(57487)
学报(48267)
农业(47542)
科学(45198)
管理(40042)
大学(37493)
学学(35357)
(34811)
教育(31580)
业经(27747)
(25712)
金融(25712)
技术(24910)
(22147)
问题(18579)
经济研究(18223)
财经(18033)
(16457)
图书(15563)
(15221)
农业经济(15140)
科技(14987)
农村(14728)
(14728)
理论(14595)
技术经济(14528)
共检索到427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亿武  郭红东  
农产品淘宝村是"互联网+三农"的典型产物。本文在界定农产品淘宝村概念的基础上,多案例研究农产品淘宝村形成机理,总结出一个包含产业基础、淘宝平台、基础设施与物流、新农人、市场需求五个要件的农产品淘宝村形成因素理论框架。该框架丰富了专业村领域的理论研究,并显示了案例的可复制性。政府应以特色农产品专业村作为农产品淘宝村的主要培育对象,以特色农产品的电商化作为区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体系,积极鼓励新农人返乡投身电子商务创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亿武  蔡谨静  郭红东  
"淘宝村"是新阶段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产物,相关学术研究尚处于发端与初探阶段,但其研究热度正在快速提升。已有文献散布于不同学科属性的期刊中,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和定性论述为主,研究主题集中在"淘宝村"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演化机理、发展模式与转型升级、经济社会效应等方面。未来研究可重点着力于以下方面:一是关注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淘宝村",二是评估和比较不同发展模式的影响效应,三是加强对"淘宝村"农户组织化的研究,四是深入研究农户网店的经营行为及绩效,五是拓展"淘宝村"现象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丹  张俊娥  李明  
依托电子商务而形成的淘宝村,可借助电商圈的协同规模效应加速农产品的交易与流通,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其消费水平提升。文章从农产品淘宝村集群的形成机理出发构建了计量模型,并联合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淘宝村集群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淘宝村集群中,农产品销量与利润的提高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农户经营支出与工作时长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因此,可从对接外部关联资源、建立双向流通体系、健全淘宝村产业链方面出发,通过推进农产品销量与利润的增加,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云端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是"农户+市场"、"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农户与企业之间处于不对等的位置上,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往往出现低效率和无秩序的非正常状态。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较大转变,尤其是"淘宝村"的出现,带动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出现了"农户+网络+公司"的新模式,大力提升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提高了农户的农产品收入。本文通过分析"淘宝村"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及原因,探讨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广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云端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是"农户+市场"、"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农户与企业之间处于不对等的位置上,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往往出现低效率和无秩序的非正常状态。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较大转变,尤其是"淘宝村"的出现,带动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出现了"农户+网络+公司"的新模式,大力提升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提高了农户的农产品收入。本文通过分析"淘宝村"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优势及原因,探讨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广泛拉动农产品销售、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大幅提升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亿武  邱东茂  沈逸婷  郭红东  
基于东风村和军埔村两个典型案例分析淘宝村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淘宝村的形成过程包含引进项目、初级扩散、加速扩散、抱团合作和纵向集聚五个环节,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纯依靠民间自发力量完成淘宝村的萌芽和初步发展,第二阶段是淘宝村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政府开始介入,行业协会成立,各类服务主体进驻村庄。为了促进雏形期淘宝村加快成型,政府的扶持是有必要的,重点加强科学引导和服务能力,及时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为了培育新的淘宝村,可以采取的孵化措施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创业的成本优势,充分挖掘当地传统产业的潜能,鼓励有意向的新生代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返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雷兵  刘蒙蒙  
通过对"东风村""消泾村"和"青岩刘村"等我国3个典型淘宝村内26位创业家的深度访谈,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就创业门槛、"羊群效应"和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社会创业决策的"羊群效应",形成"羊群效应"的关键则是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创业的低门槛特性;资金投入较低、网销知识较少、生产工艺容易掌握、经营场所不加限制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农民主体的创业热情。因此,在政策上更应关注创业资源和领头人示范在推动农村地区创业集聚的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宸  周耿  
本文以在电商平台驱动下由外围地区要素从无到有形成的后发淘宝村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构建理论模型比较静态地分析其形成和发展机制:(1)电商平台不对称地改变消费者购买中心城市和外围农村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农村商品需求,是淘宝村集聚形成的外生驱动条件;(2)外围地区低成本劳动力和特色要素构成淘宝村集聚形成和发展的要素禀赋;(3) Marshall外部性推动淘宝村集聚规模扩大,拥塞效应和外部同业竞争制约着集聚规模上限;(4)电商平台需求侧扩大商品需求、供给侧降低生产成本的二重性所蕴含的产业集聚能力是淘宝村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为互联网条件下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农村产业集聚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范轶琳  姚明明  吴卫芬  
本文以淘宝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包容性创新的模式与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淘宝村初创时期的创新资源禀赋和创新驱动主体二大维度,淘宝村包容性创新模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模式Ⅰ自发驱动型、模式Ⅱ自发培育型、模式Ⅲ政府培育型、模式Ⅳ政府驱动型;在不同类型的包容性创新模式下,淘宝村的内生状态和包容性创新驱动因素的构成要素有所不同,而创新集聚和包容性创新的构成要素并无变化;内生状态和包容性创新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淘宝村创新集聚的形成,淘宝村创新集聚的形成有助于实现包容性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包容性创新理论,同时对不同模式下的淘宝村包容性创新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安宁  应瑞瑶  
文章利用淘宝网抓取的"碧螺春"茶叶交易数据,应用特征价格模型分析了我国消费者对"地域"属性和"地理标志保护"标签的支付意愿。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此两个特征价格支付统计上显著。本研究结果更进一步支持了国内相关研究运用假想价值评估法(CVM)得出的结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邹立凯   梁强   宋丽红  
与一般创业活动相比,农村电商创业对区域生态系统内的要素更加依赖,文章以6家中国淘宝村为案例对象分析农村电商创业,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构建农村电商创业生态系统框架。案例分析发现,首先,基础设施和创业文化是农村电商创业形成必要且关键外部因素,其中,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则使得在农村创业者可以直接对接目标市场和消费者。而商业文化可以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电子商务的浪潮中来,首位创业成功者的故事则会激励村里的其他村民学习纷纷投入到电商创业。其次,电商平台的低门槛以及农村熟人社会效应构成农村电商创业的运行机制。电商平台的低门槛使得大量村民有机会参与到电子商务,而农村的熟人社会效应会鼓励和诱发更多的村民迅速模仿。最后,文章还揭示了创业带头人和当地政府在推动农村电商创业发展的关键角色。研究结论清晰勾勒出农村电商创业活动的要素以及形成机制,对中国农村电商创业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指导作用,也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电商创业的相关理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庆民  孙树垒  吴士亮  李大芳  
以农村淘宝村农户网商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共同作用下网商群体持续成长演化问题。以江苏沭阳淘宝村为案例原型,从乡村熟人关系、网商农户能力、网商品牌管理、地方政策资源等电商生态视角分析淘宝村网商群体的耗散结构特性,运用熵理论探究影响网商群体持续成长演化的因素,构建了淘宝村网商群体家庭型、公司型、品牌型持续成长演化路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在网商群体成长演化的不同阶段,自组织和他组织作用明显不同,地方电商生态化建设状况显著地影响着农村淘宝村网商群体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转型升级过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亚军  储新民  
"淘宝村"作为一种互联网草根创业推动的包容性经济发展现象,正受到国家乃至世界的关注。"淘宝村"的产业,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走完了传统上需要上百年才能走完的产业历程。本文基于对全国20个"淘宝村"的实地调研和大量二手资料,从经济演化理论视角对其产业演化进行解读,剖析其产业演化规律。"淘宝村"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源于其自组织性、变异彻底性和弱路径依赖性,其实质是通过农户电子商务创业,以"点"(商业模式)的创新及裂变复制带动"面"(区域产业)的发展所引发的生产关系的变革。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交替升级,创业者的"双网学习",以及网商竞争与合作分别构成了"淘宝村"产业演化的遗传、变异与选择机制。企业家精神是"淘宝村"产业演化的内生动力。"淘宝村"的产业演化一般经历了萌芽、裂变式成长和产业集群式发展三个阶段。政府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充分降低农村电商创业的交易成本和学习成本,以做好公共服务、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为基本任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亚军  储新民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许加宏  
山东省曹县大集镇充分利用农村电商的市场平台,获得了当地演出服饰产业的裂变式增长;期间,政府的强力催化和金融的密切配套,加速了农村电商扶贫强刺激的放大效应,实现了当地农村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重大经济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