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1)
- 2023(15734)
- 2022(13405)
- 2021(12342)
- 2020(10358)
- 2019(23442)
- 2018(23044)
- 2017(44709)
- 2016(24094)
- 2015(27038)
- 2014(26619)
- 2013(26205)
- 2012(24075)
- 2011(21876)
- 2010(21944)
- 2009(20889)
- 2008(20445)
- 2007(18670)
- 2006(16545)
- 2005(14903)
- 学科
- 济(101656)
- 经济(101531)
- 业(72229)
- 管理(68902)
- 企(50638)
- 企业(50638)
- 农(49644)
- 方法(39394)
- 数学(34285)
- 数学方法(33950)
- 农业(32696)
- 业经(26740)
- 财(26472)
- 中国(25865)
- 地方(24325)
- 制(24221)
- 贸(19727)
- 贸易(19720)
- 学(19421)
- 易(19054)
- 体(16651)
- 银(16196)
- 银行(16165)
- 环境(15774)
- 行(15437)
- 融(15220)
- 金融(15215)
- 务(15152)
- 财务(15116)
- 财务管理(15073)
- 机构
- 学院(346216)
- 大学(339974)
- 济(143287)
- 经济(140241)
- 管理(131671)
- 研究(115528)
- 理学(113488)
- 理学院(112175)
- 管理学(110253)
- 管理学院(109623)
- 中国(89109)
- 农(72341)
- 科学(71432)
- 京(70314)
- 财(66501)
- 所(58612)
- 农业(55917)
- 中心(55146)
- 业大(54915)
- 江(53937)
- 研究所(52884)
- 财经(52077)
- 经(47097)
- 范(45782)
- 师范(45383)
- 经济学(43573)
- 北京(43121)
- 州(42236)
- 院(41055)
- 经济学院(39424)
- 基金
- 项目(231429)
- 科学(183374)
- 研究(171086)
- 基金(168190)
- 家(146096)
- 国家(144870)
- 科学基金(124642)
- 社会(110131)
- 社会科(104100)
- 社会科学(104070)
- 省(92744)
- 基金项目(90015)
- 自然(79249)
- 教育(77457)
- 自然科(77379)
- 自然科学(77359)
- 划(76326)
- 自然科学基金(75953)
- 编号(70882)
- 资助(66258)
- 成果(56718)
- 重点(52275)
- 发(51433)
- 部(51156)
- 创(48739)
- 课题(48123)
- 制(46609)
- 国家社会(45632)
- 创新(45582)
- 科研(44049)
- 期刊
- 济(166129)
- 经济(166129)
- 研究(98622)
- 农(72616)
- 中国(69409)
- 学报(53268)
- 财(51495)
- 科学(49520)
- 农业(48963)
- 管理(44377)
- 大学(40762)
- 学学(38757)
- 融(34088)
- 金融(34088)
- 教育(33454)
- 业经(33254)
- 技术(28876)
- 财经(25143)
- 经济研究(24963)
- 业(24331)
- 问题(23003)
- 经(21537)
- 版(18550)
- 技术经济(16867)
- 商业(16674)
- 资源(16571)
- 世界(16474)
- 农村(15860)
- 村(15860)
- 理论(15854)
共检索到514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音 黄湘霓 陈苡蔚 朱晶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湖南省快递网点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度量各县域快递网络的发展水平,探究了湖南省县域快递网络与农业发展水平的匹配性及演化趋势。同时,运用链锁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构建快递网络,从湖南省整体、局部层面剖析了农产品流通视角下县域快递网络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及其发展驱动机制,并提出了湖南省县域快递网络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湖南省县域快递网络由“土特产”丰富而“运力不足”转为农产品流通需求与快递发展水平相匹配,但城乡差距依然存在。②从整体和局部层面看,湖南省县域快递网络联系强度和密度逐年稳步提升,其联系强度呈现市/区—市/区间>市/区—县间>县—县间的发展趋势。③从多维视角看,农业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消费者消费能力、信息技术水平是促进湖南省快递网络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整体上间接效应不明显;县域快递网络虹吸效应较明显,涓滴效应示范作用不明显。据此,提出了促进县域快递网络振兴发展、新型合作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汪雪 葛幼松
综合应用空间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山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虽然相邻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格局,但自2000年以来其经济集聚的增长格局表现出显著的跃迁特征并且演化趋势不明显。这反映了影响山西省县域经济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存在着结构性缺陷,而且不利于不同聚类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新老中部崛起规划交替之际,关于县域经济空间布局和驱动力的研究对于上一轮规划的效果反馈和新一轮规划的实施修正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国家级战略相继将山西省纳入其中,山西省在中部崛起实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华 蔡建明
通过ESDA相关分析,利用ARCGIS9.2及GeoDA软件提供空间分析方法,本文描述了1990年以来河南省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首先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极化分异,俱乐部趋同效应明显;其次空间格局表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热点区的空间结构多表现为以郑州、洛阳、焦作为核心的圈状空间结构,且不断的向西北方向集聚,冷点区域则向豫东南的黄淮四市集聚。值得注意的是热点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演化和迁移的现象,但是幅度比较小。再次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不稳定性,经济增长高值聚簇区的数量减少且位置向豫北转移,然后向西转移;而低值聚簇区的数量呈现出波动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彬
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县域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尤显重要。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通过建立县域农业工业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县域农业工业化进行比较分析,力求从中寻求县域农业工业化的良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
县域 农业工业化 比较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低洼区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发达区密布于东部沿海,鲁西南与鲁西北等经济低洼区连片分布,空间扩散和梯度转移是其主要原因;分权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山东省县域经济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明贤 郑洲舟 陈铯
县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战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研究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异性与相关性,揭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及演化过程,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湖南省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存在"固化"特征;(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按主要板块呈现集聚特征;(3)不同区域内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4)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湖南省内不同区域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与数字普惠之间起调节作用,会抑制传统金融发展对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据此,文章提出推动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毓莹 周浩
湖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日趋凸显,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提出“非粮化”缓释策略,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3—2020年湖南省地理空间属性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析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格局及驱动机理,并提出缓释策略。结果表明:1)湖南省耕地“非粮化”水平整体波动上升,粮食安全情势不容乐观。2007—2017年耕地“非粮化”水平较前一阶段小幅度下降,2018—2020年耕地“非粮化”水平增幅明显;2)县域耕地“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格局,并在年际间表现出由四周向中部聚集的态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凤凰县、泸溪县、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3)粮食单产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势起伏度的驱动程度最低,二者交互驱动力对“非粮化”的解释度达93.2%。基于此,未来湖南省应开展差异化的区域“非粮化”管控对策、提高粮食产出水平、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以针对性地缓解耕地“非粮化”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福华 周敏
本文从共同物流角度,结合湖南省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发展情况,对湖南省农产品共同物流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和共同物流体系不完整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湖南省发展共同物流的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 现代物流 共同物流 湖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展 廖小平 李春华 杨灿 阳莎莎 李伊涵
利用湖南省2008—2018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与面板Tobit回归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中上升的趋势,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空间变化呈现自西向东递减、自南向北递增趋势,且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来看,除2009—2010、2015—2017年外,湖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特征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现象;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处于空间正相关的县域的数量在研究期内逐年下降,区域农业生态效率的集聚性呈现递减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空间上有明显的向邻接地区扩散的趋势;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南部和西部地区。(3)不同尺度的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农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数量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态效率产生负影响,GDP和城镇化率对农业生态影响在不同尺度具有不确定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筠 张兆安
利用湖南省耕地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影响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从人口增长、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政策6个方面初步选取驱动力原始指标,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从这些驱动力原始指标中筛选出包括农业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增加值等在内的10个驱动力,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各驱动力对湖南省耕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加入政策因素建立了驱动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对湖南省耕地变化影响比较显著的驱动力为人口增长因素、工业化与城镇化因素、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因素等。最后分析了各驱动力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内...
关键词:
耕地 驱动力筛选 驱动机制 偏最小二乘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文 刘英 祝琪雅 谭杰扬 何彩莲
农产品比较优势是优化区域农业生产布局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选择稻谷、油菜籽、蔬菜、茶叶、柑橘、烟叶、生猪、水产品8种优势农产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DPS数据处理系统,对各县市区2009、2014年优势农产品生产情况进行了排序和分类,研究了区域分布演变情况。结果表明:(1)湖南优势农产品生产各县域间总产、不同种类、不同时期存在明显差异;(2)"十二五"与"十一五"相比,优势区域重心向洞庭湖、湘南地区集中,非优势区域向大湘西、长株潭地区扩散;(3)优势类县市区重点集中在常德、益阳、岳阳、衡阳、永州、长沙6市,次优势类县市区主要分布在湘西、邵阳、怀化、永州、郴州、岳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雅涵 韦倩云 戴晴琴 黄卓 李琳娜
[目的]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和乡村空间的重构,在县域范围内优化村镇空间格局,可以有效促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方法]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提出县域村镇空间格局的优化步骤,即采用引力模型探究村庄交互格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的凝聚子群揭示组团结构,利用位序规模法则量化各团块的极化程度,进而指出村镇空间格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团块地域特征提出空间优化的途径。[结果]以湖南省石门县为案例区,实证研究表明:①石门县整体空间联系网络密度稳定性不高,村庄间联系较弱,表现为典型的圈层网络结构;②石门县村庄可划定5大发展团块,交互引力由东南团块向西北团块递减;③现阶段各团块的极化效应和要素集聚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推进要素的集聚。[结论]研究识别出石门县各村庄空间联系不足、现有行政区划单位不能满足村庄组团发展要求,未来要以村镇视角加强全县统筹,以团块为整体推进产业发展规划和生产要素沟通交流,有效发挥团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团块内部形成“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分工发展模式,各中心吸引构建对应产业链环节的企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翊 冯云廷 俞杨安安
基于浙江省67个县域的人均GDP,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2000—2013年间浙江省县域经济格局的空间演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县域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县域经济呈现西南—东北逐步增强的格局;2000—2013年间经济重心和格局比较稳定,略微向东北方向移动;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也显示了不同县域之间存在分化。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包括第一自然的分异、产业集群的空间联系、政策红利的差异、区域规划的变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5个方面,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