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66)
2023(17826)
2022(15051)
2021(14090)
2020(12035)
2019(27682)
2018(27062)
2017(51868)
2016(27954)
2015(31354)
2014(31127)
2013(31058)
2012(28780)
2011(26187)
2010(26001)
2009(24219)
2008(24079)
2007(21493)
2006(18768)
2005(16861)
作者
(82333)
(69354)
(68704)
(65592)
(43549)
(33410)
(31392)
(27036)
(26428)
(24438)
(23732)
(23327)
(21993)
(21933)
(21649)
(21362)
(20863)
(20399)
(19984)
(19886)
(17150)
(17114)
(16871)
(15926)
(15669)
(15584)
(15486)
(15119)
(14096)
(13851)
学科
(121474)
经济(121356)
(79225)
管理(74414)
(56786)
企业(56786)
方法(53057)
(49757)
数学(46910)
数学方法(46341)
中国(33356)
农业(32723)
(28846)
业经(28059)
(25121)
地方(24388)
(24052)
贸易(24038)
(23901)
(23358)
(19146)
银行(19094)
(18295)
(18118)
金融(18115)
(17068)
财务(17021)
(16983)
财务管理(16976)
技术(16901)
机构
学院(401836)
大学(400875)
(170367)
经济(167082)
管理(151808)
研究(143022)
理学(131205)
理学院(129694)
管理学(127272)
管理学院(126538)
中国(110468)
科学(89145)
(85569)
(84821)
(74880)
(73829)
研究所(67327)
中心(66453)
农业(66140)
业大(65697)
(59861)
财经(59736)
(54562)
北京(53690)
经济学(52440)
(51525)
(51016)
师范(50914)
经济学院(47324)
(47169)
基金
项目(272520)
科学(214613)
基金(199978)
研究(194272)
(177245)
国家(175794)
科学基金(149248)
社会(124380)
社会科(117717)
社会科学(117686)
(105447)
基金项目(104957)
自然(97696)
自然科(95464)
自然科学(95430)
自然科学基金(93759)
(89462)
教育(88040)
资助(82673)
编号(77229)
成果(62452)
重点(62076)
(60830)
(59502)
(56446)
课题(53086)
科研(53055)
创新(52912)
国家社会(52580)
教育部(51306)
期刊
(187240)
经济(187240)
研究(115101)
(82499)
中国(79421)
学报(69443)
科学(62877)
(57052)
农业(56020)
管理(53485)
大学(52548)
学学(49760)
(39181)
金融(39181)
教育(37068)
业经(34397)
技术(33613)
经济研究(30456)
财经(29355)
(29046)
问题(25554)
(25322)
(21433)
世界(20978)
(20907)
统计(20171)
技术经济(19660)
资源(18729)
国际(18226)
科技(18201)
共检索到599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鸿韬  
本文基于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性变化和区域分异性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这种总体保持提升的状态,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产品流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流通基础要素的不断供给,而市场环境的异动在短期内会对其造成较明显的冲击。从区域分异来看,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提升态势最为强劲,中部、东北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提升则都较为平缓,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要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区域,西部地区处于最劣势的地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剑  
本文根据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原则,建立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流通速度指标、流通效益指标和流通规模指标三大类,共12项指标。通过因子模型分析认为,从总体上看1998~2009年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三个显著变化阶段:农产品流通效率小幅度上升,但仍处于无效率状态;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幅度上升,开始进入效率有序状态;农产品流通效率较大幅度下降阶段。本研究对每个阶段的演进趋势进行解释,对重要指标进行分层分析。最后,预测出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将保持小范围波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艳  王家旭  仲深  
本文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利用2000-2011年农产品流通相关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距离函数构建生产前沿面,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测度。根据Hausman检验,选择普通最小二乘法(O L S)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2000-2007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处于上升阶段,2008年以后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强于中、西部地区。在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中,农村农产品流通相关资本存量、农产品流通从业人员数量、政府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农产品消费能力与农产品流通效率正向相关,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肖丽  赵涵  牟恩东  
高效率农产品流通对保障农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市场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可以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供解决思路。基于2011—2020年我国29个省份(未包括青海、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且该结论在采用重新测算被解释变量、替换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和排除政策因素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数字经济的各维度来看,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重要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非农业大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各省份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大数字化投资力度,挖掘数字产业发展潜力,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肖丽  赵涵  牟恩东  
高效率农产品流通对保障农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市场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可以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提供解决思路。基于2011—2020年我国29个省份(未包括青海、西藏、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从全国整体来看,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且该结论在采用重新测算被解释变量、替换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样本和排除政策因素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数字经济的各维度来看,数字产业发展是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重要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非农业大省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农产品流通效率的重要作用机制。因此,各省份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大数字化投资力度,挖掘数字产业发展潜力,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莹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成为了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大国,但是我国农产品贸易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并不是贸易强国。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特别是市场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竞争力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比较了近十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与日本、美国、欧盟和东盟这四大农产品贸易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及变化趋势。得出结论是中国、日本、欧盟、美国、东盟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农产品总贸易额的70%左右,其中中国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都处于弱势,且在不断地弱化。提出以有效地调整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农产品贸...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齐俊妍  
本文运用中国2001~2006年30余个行业的数据,通过考虑行业的外部金融依存度,并区分不同行业的技术含量,考察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不同行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分析指出,行业的外部金融依赖是连接金融市场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键环节,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度不同,行业的外部金融依赖程度也存在差异,因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存在不同的影响。在对中国的实证研究中,主要区分了金融市场发展的规模、效率和结构对贸易竞争力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受金融市场发展影响的差异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的确影响了贸易竞争力,但总量、效率指标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丽君  喻芬芬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市场潜力大,但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如何提升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成为关键。本文采用国际市场份额、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对称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采用45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发现:大多数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或处于劣势,对进口依赖程度较大;现代化生产要素和贸易开放度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为正,传统的生产要素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为负;农产品经济规模虽然有助于抢占国际市场和提升农产品的显性竞争优势,但是不一定会增强贸易结构和相对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桂黄宝  
笔者以2000年~201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改进的TOPSIS-TheIl分解模型构建了创新能力指数,对我国创新能力区域空间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1)就总体而言,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区域差距显著且呈扩大趋势;(2)从组内差距来说,长三角地区、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等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小,而西北和东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3)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距影响最大因素是组间差异,而组内差异影响相对较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姚春玲  张立中  王红姝  
文章运用豪泰林市场需求模型,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进行了解析。经过分析认为,农产品所在地域的区域要素,即地域资源禀赋、组织管理能力、农业生态环境等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差别感知,形成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最后通过对分析结论的总结,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德立  宋丽影  
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与资源依赖性,使农产品区域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显示出它的竞争优势。通过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帮助品牌建设主体在获取和提升品牌竞争力方面做到有的放矢。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AMOS19.0软件构建了包含品牌资源力、品牌基础力、品牌支撑力、品牌发展力和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5个潜变量和20个观察变量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不仅验证了假设条件,还指出品牌支撑力是影响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品牌发展力、品牌基础力和品牌资源力,其中,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品牌忠诚度、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以及自然资源是相应潜变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闫国庆  陈丽静  刘春香  
本文采用显性贸易优势指数、国内资源成本系数及显性竞争力指数等测度指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近十年来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水平的测算,得出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水平的具体结论,对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水平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万凤娇   邱志成   邹蔚  
发展农产品流通产业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面临着提升效率和降低碳排放两大问题,探讨来自技术、组织以及环境层面的因素所形成的组态路径,有助于提出考虑碳约束时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相关策略。从组态视角出发,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DEA度量碳约束下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基于QCA方法探讨来自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对提升农产品流通业效率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单一因素不是产生农产品流通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也并非是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阻碍因素;在全国层面下共存在三条组态路径驱动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分别为“技术引领型”“技术-组织协同型”和“技术-环境协同型”,其中技术层面因素均作为核心条件存在;农产品流通低效率仅有“技术缺失型”一种,人力资源和环境规制作为核心条件存在并没有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万凤娇   邱志成   邹蔚  
发展农产品流通产业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及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面临着提升效率和降低碳排放两大问题,探讨来自技术、组织以及环境层面的因素所形成的组态路径,有助于提出考虑碳约束时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相关策略。从组态视角出发,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运用DEA度量碳约束下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基于QCA方法探讨来自技术-组织-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对提升农产品流通业效率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单一因素不是产生农产品流通高效率的必要条件,也并非是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的阻碍因素;在全国层面下共存在三条组态路径驱动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分别为“技术引领型”“技术-组织协同型”和“技术-环境协同型”,其中技术层面因素均作为核心条件存在;农产品流通低效率仅有“技术缺失型”一种,人力资源和环境规制作为核心条件存在并没有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关爱萍  胡期  牛召  
本文基于2001-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之间确实存在产业转移税收竞争,税收仍然是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促进产业转移的税收激励政策有明显的税种差别,增值税竞争和企业所得税竞争是产业转移中更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个人所得税竞争程度相对较轻,而营业税不存在地区间竞争。地区市场规模、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贸易自由度对产业转移规模具有显著影响,但劳动力成本对区域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