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4)
- 2023(13601)
- 2022(11887)
- 2021(10899)
- 2020(9177)
- 2019(21128)
- 2018(20960)
- 2017(41483)
- 2016(22160)
- 2015(24963)
- 2014(24786)
- 2013(24739)
- 2012(22614)
- 2011(20522)
- 2010(20357)
- 2009(18627)
- 2008(18041)
- 2007(15937)
- 2006(14058)
- 2005(12008)
- 学科
- 济(96028)
- 经济(95925)
- 业(68712)
- 管理(60287)
- 农(48250)
- 企(46421)
- 企业(46421)
- 方法(45783)
- 数学(40889)
- 数学方法(40529)
- 农业(31981)
- 业经(23970)
- 中国(22540)
- 财(21002)
- 地方(19014)
- 学(18322)
- 贸(17537)
- 贸易(17531)
- 易(16912)
- 制(16536)
- 技术(14745)
- 环境(13970)
- 理论(13405)
- 发(13246)
- 务(12936)
- 财务(12875)
- 财务管理(12848)
- 和(12619)
- 银(12597)
- 银行(12550)
- 机构
- 学院(320951)
- 大学(318690)
- 济(132030)
- 管理(131078)
- 经济(129444)
- 理学(115457)
- 理学院(114291)
- 管理学(112464)
- 管理学院(111905)
- 研究(103430)
- 中国(77355)
- 农(70369)
- 京(66291)
- 科学(64769)
- 财(55866)
- 业大(55592)
- 农业(54321)
- 所(51382)
- 中心(48285)
- 研究所(47088)
- 财经(46201)
- 江(45482)
- 经(42378)
- 北京(40848)
- 范(40742)
- 师范(40383)
- 经济学(39183)
- 经济管理(37134)
- 州(36705)
- 院(36429)
- 基金
- 项目(226403)
- 科学(178738)
- 基金(165574)
- 研究(165537)
- 家(144016)
- 国家(142803)
- 科学基金(123400)
- 社会(105804)
- 社会科(100139)
- 社会科学(100113)
- 省(89021)
- 基金项目(88509)
- 自然(80054)
- 自然科(78205)
- 自然科学(78189)
- 自然科学基金(76832)
- 教育(74586)
- 划(73514)
- 资助(68057)
- 编号(67932)
- 成果(53239)
- 部(50496)
- 重点(49834)
- 发(48541)
- 创(46922)
- 课题(45083)
- 创新(43688)
- 国家社会(43623)
- 科研(43177)
- 教育部(43050)
- 期刊
- 济(142342)
- 经济(142342)
- 研究(90451)
- 农(70844)
- 中国(56109)
- 学报(52119)
- 农业(48557)
- 科学(47714)
- 管理(42491)
- 大学(40180)
- 财(38369)
- 学学(38250)
- 教育(30515)
- 业经(29814)
- 融(27799)
- 金融(27799)
- 技术(26605)
- 业(23067)
- 经济研究(21752)
- 财经(21466)
- 问题(20056)
- 经(18129)
- 技术经济(16379)
- 版(16328)
- 理论(15757)
- 科技(15653)
- 图书(15169)
- 商业(15011)
- 业大(14728)
- 世界(14585)
共检索到451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旭
本文利用2000-201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流通整体效率在2008年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其中技术变化指数下降较为明显,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有所提高,表明农产品流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 效率 Malmquist指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春豪 蒋兴红
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三农”发展的基础环境发生变革,为建设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基于中国200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乡村数字化对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乡村数字化对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乡村数字化主要通过提升农产品流通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推动技术效率增长的路径,实现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不同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乡村数字化对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影响路径与全国一致;中西部地区乡村数字化对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抑制影响,主要原因是乡村数字化制约了农产品流通业技术进步。因此,加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加快乡村农产品流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完善乡村数字技能培育体系,是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华 王军 张越杰
本文运用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TFP增长的速度、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技术效率的变化差异很大;从静态角度看,一些行业技术非效率主要源于生产中要素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以及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等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俊华 吴丹洁 彭海阳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其影响程度在区域层面呈现差异性,由大到小依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另外,本文还发现政府农业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均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俊华 吴丹洁 彭海阳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其影响程度在区域层面呈现差异性,由大到小依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另外,本文还发现政府农业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均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思怡 张启文 刘畅
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农业保险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山西和江西。农业保险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了缩尾处理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因此,基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提出应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依托农业保险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斌磊 袁菱苒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深入认识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重要抓手。本文关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研究和实证研究:第一,在测度体系方面,回顾了以索洛余值、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为代表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传统测算体系,并对该体系的主要缺陷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变系数模型和新增长核算法等前沿方法,以技术创新导向、农业特征导向和多维目标导向为核心线索,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体系进行了重构,并以农业数智化技术为例,展示了新测度体系的应用。第二,在实证评估方面,本文从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一方面,对三类主要研究范式进行了归纳;另一方面,对简约式模型和结构式模型两大方法各自的优势、局限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比较。此外,本文进一步对未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测度研究和实证评估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永强 张晓飞 刘慧宇
为了科学构建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本文从流通速度、流通规模、流通成本、流通效益四个层面构建了11个基础指标,其中包括8个正向指标和3个负向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选取做了相应说明。运用因子分析法实证测度了我国2000~2014年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揭示了农产品流通效率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分析了4个阶段中每阶段的发展状况,指出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整体上将继续呈上升趋势,电子商务将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永强 张晓飞 刘慧宇
为了科学构建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本文从流通速度、流通规模、流通成本、流通效益四个层面构建了11个基础指标,其中包括8个正向指标和3个负向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选取做了相应说明。运用因子分析法实证测度了我国20002014年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揭示了农产品流通效率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分析了4个阶段中每阶段的发展状况,指出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整体上将继续呈上升趋势,电子商务将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升 王光宇
通过利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运用DEA的Malmquist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之后重点考察了包括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各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11年期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支持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出口贸易的发展对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作用并不明显;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对于提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较好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曾光 聂鑫 路宇 李菲
本文基于中国317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法对企业和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引入就业市场潜能指标控制城市规模,实证检验地方经济结构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结果显示:采用从业人数滞后项、地理中心度以及地面平均坡度等工具变量,对就业市场潜能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模型能够有效识别集聚外部性的不同来源和强度,避免了传统方法对产业集聚效应的高估。地方经济结构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同类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外部性,通过知识溢出等微观机制显著地促进城市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之相反,多样化和竞争外部性,则由于存在“拥挤效应”和过度竞争,阻碍城市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小龙 闫鹭
全要素共享可实现资源汇集与整合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进而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空间集聚形成。本文分别从空间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全要素共享背景下的农产品流通业空间集聚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全要素共享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业空间集聚的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并存。农产品流通业在空间上呈"高原中的盆地"样式分布,即空间集聚能够提升附近区域农产品流通业整体水平,但当集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存在抑制作用。基于此,提出相应完善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全要素共享 农产品流通业 空间集聚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薛 李照作
流通业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测算以及影响因素成为了学术领域重点研究课题。文章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的流通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对流通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流通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流通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流通业TFP具有趋同现象;硬件设备以及工业化发展进程对流通业TFP的提升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作用,而市场需求条件以及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芳
本文利用我国1997-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脉冲响应方法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动态关系分析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可以显著提高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第0期到第1期,商贸流通业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脉冲响应值为0,表明商贸流通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滞后期。从效应大小来看,商贸流通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偏小。从商贸流通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趋势来看,商贸流通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一直呈递增趋势,且在第15期之后一直持续。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解释贡献度同样呈递增趋势,不过在第8期之后保持稳定。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全要素生产率 PVAR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克强 武英涛 刘红梅
长期以来,有关中国能源开采产业效率的研究常在与其它工业行业相同的框架下进行,而忽略了该行业的"异质性"问题。本文基于成本函数的对偶测度方法,将能源开采业中资源耗减、资本投入产出滞后和需求因素纳入其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构建了包括传统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在内的更为全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框架;并以煤炭行业和石油与天然气行业为例,以1999—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耗减和产出滞后因素对TFP影响显著,纳入这两个因素的测度模型具有相对更优的统计性质,而忽略这两个因素将使结果出现偏差;且样本期间两行业的生产效率均具有显著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7.00%和3.88%,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