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
- 2023(801)
- 2022(612)
- 2021(634)
- 2020(526)
- 2019(1352)
- 2018(1349)
- 2017(2914)
- 2016(1559)
- 2015(1715)
- 2014(1627)
- 2013(1636)
- 2012(1347)
- 2011(1269)
- 2010(1214)
- 2009(1169)
- 2008(1142)
- 2007(977)
- 2006(837)
- 2005(719)
- 学科
- 济(6569)
- 经济(6565)
- 农(5044)
- 业(4827)
- 管理(4348)
- 方法(3797)
- 数学(3601)
- 数学方法(3575)
- 农业(2841)
- 企(2829)
- 企业(2829)
- 业经(1693)
- 贸(1485)
- 贸易(1485)
- 易(1474)
- 产品(1263)
- 市场(1228)
- 险(1134)
- 保险(1128)
- 制(1114)
- 农业经济(1111)
- 理论(1042)
- 中国(1026)
- 财(1021)
- 农村(1015)
- 村(1015)
- 银(1009)
- 银行(1009)
- 策(1006)
- 农产(950)
- 机构
- 学院(19056)
- 大学(18180)
- 管理(8849)
- 济(8296)
- 经济(8134)
- 理学(7514)
- 理学院(7471)
- 管理学(7356)
- 管理学院(7324)
- 中国(4923)
- 研究(4855)
- 农(4758)
- 农业(3622)
- 财(3610)
- 业大(3571)
- 京(3503)
- 江(2813)
- 财经(2804)
- 科学(2801)
- 经济管理(2775)
- 中心(2664)
- 经(2553)
- 农业大学(2435)
- 州(2389)
- 所(2290)
- 经济学(2275)
- 北京(2128)
- 财经大学(2115)
- 经济学院(2057)
- 研究所(2023)
共检索到27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玉
在粮价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2016、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要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这一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模式在保障农业生产者收入同时,也有效避免保险机构赔付损失,其宏观上还对服务"三农"、深化农业领域改革开放、促进金融服务"三农"功能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在对"期货+保险"业务核心内容进行了透析后,结合该模式的比较优势认为这一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模式较为适应我国农业和金融业发展现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并针对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推进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庞竹
粮价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的"保险+期货"模式通过农产品价格保险以及承保风险在衍生品市场进行二次对冲,降低了各参与方尤其是农户的风险。从微观层面而言,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也实现了承保风险的转移和分散;从宏观层面而言,对于服务"三农",落实农业领域改革开放要求,促进金融业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在分析辽宁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保险+期货"的优势、潜力及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广试点范围,建立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永波 曹婷婷
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深入,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不断增大,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随之凸显。而期货市场特有的现货对冲机制,为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推广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在对"保险+期货"风险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基础上,结合2016年山东地区棉花"保险+期货"试点的具体案例,对该模式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该创新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保险+期货"模式的全面推广提出理论和实务上的操作指导。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风险 保险 期货 期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灵斌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农产品"保险+期货"试点,该试点对于稳定农户收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都将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在"保险+期货"试点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财政资金支持不足、期权品种有限、期货价格机制不完善、农户风险管理意识有限等现实困境。在研究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路径选择:政府积极引导、完善期货价格机制、推进期货和期权新品种上市、各方加强合作、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提高农户风险管理意识等。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 保险+期货 市场价格风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孟庆军 熊检
农业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担农作物生产经营风险,保障农民生计,但是由于农业面临风险种类较多,巨灾风险可能性大,商业保险公司往往不愿意承保。"保险+期货"模式通过价格保险在为农户提供收入保障的同时,将保险公司承担的大部分风险通过金融市场进一步转移到期货公司以及广大投资者身上。主要研究"保险+期货"模式的风险分散机制以及作用机理,揭示该模式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同时针对当前"保险+期货"模式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保险 期货 风险分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岩 于左
在进行价格风险管理的多种工具中,期货市场以其独特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依托较为成熟的市场基础,美国农场主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价格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很好的成效,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为农场主收益提供了保障。美国农场主对期货市场的有效利用主要建立在期货市场发育成熟、合作组织发展完善、信息传导途径发达等基础之上。同时,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美国农业部以及各期货交易所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与期货市场的有效结合。这些都为中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金霞 顾培亮
\农产品价格风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本文对我国农业面临的价格风险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实证研究,全面论述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产品价格风险的防范作用,并提出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农产品 期货市场 价格风险 价格发现功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耀跃
农产品价格补贴制度作为我国推进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尝试,相较于以往的价格支持政策具有更为高效、公平的优势。其中,农产品价格保险以市场主体多元参与的形式实现调控农产品供需平衡的政策目标,较之于农产品价格直接补贴更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现行试点中,农产品价格保险在险种性质和分类、预期目标价格形成、财政支持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需要鼓励构建分类投保制度,强化政府不同部门与保险机构的信息共享制度,完善价格形成制度,通过合理、规范的财政补贴及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担制度,吸引更多参与者积极分担风险、共享收益。
关键词:
风险共担 农产品价格补贴 农产品价格保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宗平
文章从分析农产品价格风险的影响因素出发,建立了包括政策影响因素、供求影响因素、流通影响因素、期货市场影响因素等四类因素在内的农产品价格风险评价模型,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法 农产品价格 风险 评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媛媛 李剑 王林洁
本文在对"保险+期货"服务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理论论证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影响"保险+期货"模式的六大突出问题——产品标准化、倒向型定价、对冲磨损、资金来源、基差风险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地,以白糖(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为案例,剖析了"保险+期货"与政策性农险相融合的发展空间,阐释了"保险+期货"项目在提升边际报酬和资金利用效率方面的改进方式和途径。基于此,本文总结并提出以"强化微观主体基础、扩大财政空间增量、健全配套期货工具、营造宏观制度环境和完善效应评价体系"为重点的"保险+期货"发展方向和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徐媛媛 崔小年 王聪 张硕
“保险+期货”作为创新型的农业风险管理模式,已连续七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多种农产品的产品谱系。本文以“保险+期货”模式的定价机制与风险敞口为切入点,结合现有试点品种,对“保险+期货”模式的适用性及其风险管理效应进行科学评估。研究发现:第一,波动率是影响“保险+期货”成本的关键变量,其中价差期权与障碍期权费率随波动率增幅趋减,是极端行情中的“保守型”选择;第二,针对不同波动率的期货品种,采用梯度保障水平和差异化定价策略,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第三,“保险+期货”存在对冲与基差风险,在波动率低、标准程度高的承保品种上更可能实现风险管理闭环。本文研究以期为优化保险合约设计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保险+期货”对标降本、提质增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庞金波 李宗瑛
根据近年来试点情况反馈,农产品市场价格随机变动风险给农业价值链带来的外部冲击已经成为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论文提出"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业价值链"的新型融资模式,并通过Shapely Value合作博弈模型,对农产品价格保险引入农业价值链融资模式后各参与主体收益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安毅 方蕊
农产品价格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创新和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转型的必然方向。中央2016年一号文件高度重视"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的联动机制",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相对于美国的"保险+期货"模式,我国的"保险+期货"模式有着自身特征。对此,可从微观设计、市场结构和宏观政策框架调整三方面,探索我国"期货+保险"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价格保险 农产品期货 风险管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志国 李泊祎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中国发展三农事业的重要措施,因其独特的风险属性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基于主体博弈模型,引入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如何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农产品价格波动变量使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博弈均衡象限发生了变化;政府补贴为农户和保险公司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2007—201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省级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实证判别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存在促进作用,对农户增收短期内有负向冲击,而未来3—6期则将产生正向效应;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户收入与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存在动态交互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和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波动 政策性农业保险 主体博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烨
当前,我国农户以及农业经营主体对利用金融工具来规避价格风险的认知和意识还比较薄弱,探索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模式的选择机制对于推广模式应用,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刺激—反应模型明确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模式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经营者性别和拥有固定资产价值对农户的模式选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学历以及租金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利用固定资产价值作为刺激要素进行分析后,发现农产品"价格保险+期货"模式通过探测器、行为系统以及效应器进行运作,并使系统功能得到了增强。因此,我国应不断开发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完善农产品期权市场建设,并加强监管与引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