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76)
- 2023(18981)
- 2022(15740)
- 2021(14769)
- 2020(12733)
- 2019(29190)
- 2018(28913)
- 2017(54745)
- 2016(29542)
- 2015(33498)
- 2014(33145)
- 2013(32781)
- 2012(29953)
- 2011(26948)
- 2010(27199)
- 2009(25492)
- 2008(25427)
- 2007(22937)
- 2006(20074)
- 2005(17898)
- 学科
- 济(128188)
- 经济(128050)
- 业(106196)
- 管理(91811)
- 企(87143)
- 企业(87143)
- 方法(60083)
- 数学(50712)
- 数学方法(49955)
- 农(49662)
- 财(35887)
- 业经(35563)
- 中国(34160)
- 农业(32797)
- 制(25066)
- 务(24620)
- 财务(24555)
- 贸(24537)
- 贸易(24520)
- 财务管理(24508)
- 易(23934)
- 企业财务(23200)
- 学(21897)
- 技术(21712)
- 地方(21429)
- 理论(21338)
- 和(20499)
- 策(19767)
- 划(18823)
- 银(18665)
- 机构
- 学院(428642)
- 大学(423000)
- 济(181643)
- 经济(178238)
- 管理(169485)
- 理学(146391)
- 理学院(144892)
- 管理学(142271)
- 管理学院(141484)
- 研究(140260)
- 中国(110895)
- 京(88811)
- 科学(85381)
- 农(81707)
- 财(81534)
- 所(70642)
- 业大(66186)
- 中心(65920)
- 财经(65273)
- 江(64566)
- 研究所(64055)
- 农业(63398)
- 经(59399)
- 北京(55531)
- 经济学(55390)
- 范(52056)
- 师范(51513)
- 州(50609)
- 经济学院(50080)
- 院(49658)
- 基金
- 项目(285366)
- 科学(226181)
- 基金(209436)
- 研究(207114)
- 家(182710)
- 国家(181129)
- 科学基金(156694)
- 社会(133225)
- 社会科(126240)
- 社会科学(126201)
- 省(111698)
- 基金项目(109795)
- 自然(101685)
- 自然科(99467)
- 自然科学(99440)
- 自然科学基金(97728)
- 教育(95064)
- 划(93016)
- 资助(86567)
- 编号(83863)
- 成果(66687)
- 重点(63864)
- 部(63400)
- 发(61233)
- 创(60948)
- 课题(56609)
- 创新(56509)
- 国家社会(55851)
- 科研(54971)
- 教育部(54334)
- 期刊
- 济(200695)
- 经济(200695)
- 研究(119768)
- 中国(82562)
- 农(79144)
- 学报(65755)
- 财(65404)
- 管理(63998)
- 科学(62100)
- 农业(53735)
- 大学(50935)
- 学学(48295)
- 技术(40345)
- 教育(40231)
- 融(39583)
- 金融(39583)
- 业经(36897)
- 财经(32270)
- 经济研究(31674)
- 业(29638)
- 经(27886)
- 问题(26695)
- 技术经济(23602)
- 统计(23228)
- 版(21287)
- 贸(21276)
- 世界(21239)
- 策(21148)
- 商业(19214)
- 现代(19204)
共检索到633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基于Battese and 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了农业FDI影响下的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根据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FDI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劳动力投入质量、农业资本投入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和自然灾害则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农业在总体上出现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并存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翔 杨柳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华东地区六省1978—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华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部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15年,华东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59%,依次呈现出递减、递增、平稳的变化趋势;农业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是华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规模效率对农业增长阻碍作用不明显;要素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即存在结构红利,但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加快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乐 曹静
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四个部分。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度了1991~201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12%,增长速率呈整体递减的趋势;规模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配置效率变化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是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地区来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来源。
关键词:
农业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配置 随机前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谷成 冯中朝
本文利用省级层面农业行业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系统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行业差异,重点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部分,正确识别出各行业生产率增长的不同贡献来源,为全面认识中国农业TFP增长提供深刻的行业基础。实证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各行业TFP增长较大;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技术推进特征,但行业差异较大;这在20世纪80年代表现并不明显,当时只是不同行业间表现出了较为典型的不同增长模式;普遍大规模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损失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率增长开始由技术推进主导;总体上各行业生产率增长基本都由技术推进或效率驱动单独贡献,没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慧 孟令杰 王怀明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85-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八大地区平均的TFP和技术进步率都为正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效率的改进不明显且为负增长,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负增长,只有少数地区的配置效率改进有正增长;(2)从地区差距和波动来看,八大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有所缩小,其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同,并且两者波动性不大,而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波动都较大;(3)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配置效率的波动是农业TFP的波动的首要推动力,即近20年来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业TFP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晗 王钊 姜松
新常态背景下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1990-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递增趋势;不同区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明显,但差别在逐步缩小;要素配置效率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要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的步伐,提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视区域间的差异,以期继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减小区域间差距,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常亮 朱俊峰 揭昌亮
利用能够把个体效应与非效率项区别开来的固定效应SFA模型,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1个省份1993-2013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单位根法对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进行随机收敛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偏低且处于不断恶化状态;样本期间中国农业tFP增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4%,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各省区农业tFP增长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差异,并且不存在随机收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
采用时变衰减SFA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模型分别检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增加均能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随着人均GDP增长,农产品贸易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作用在减弱;此外,相对于进口贸易来说,增加出口贸易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郝晓燕 张益 韩一军
采用时变衰减SFA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人均GDP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模型分别检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增加均能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随着人均GDP增长,农产品贸易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拉动作用在减弱;此外,相对于进口贸易来说,增加出口贸易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日清 亓爱凤
本文考察了公司治理及两种市场约束(产品市场竞争与并购接管威胁)对中国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2)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尤其是技术进步的提高,并且产品市场竞争促进技术进步,并购接管威胁则阻碍公司技术进步;(3)从机构持股比的视角看,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的交互影响对公司技术进步具有替代性,而从股权集中度及管理层薪金工资视角看,并购接管威胁与公司治理的交互影响对公司技术进步具有互补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全炯振
本文使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结合起来的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指数,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的结论是:1978~2007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7%,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明显的波动性(阶段性)、地区之间增长的不平衡。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中国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乃郗 韩一军 王萍萍
基于1998~2013年99801家农业企业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加入调节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了逆向选择的内生性,系统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其一,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直接促进效应促进了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国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且直接促进效应会随着年份而增加;其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间接溢出效应促进了未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国农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但间接溢出效应会随着年份而减小;其三,间接溢出效应对促进中国农业企业总体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始终小于直接促进效应的贡献,但仍不可忽视;其四,企业的国有属性对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直接促进效应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其五,企业的出口行为与研发投入行为,对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直接促进效应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本文认为,针对进一步利用外资促进中国农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相关部门应加大农业外商直接投资支持政策力度,深化市场机制建设,主动引导和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示范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明霞 高珊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变化以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但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农业技术不断进步而技术效率略显不足;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相较于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对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一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刚 杨孟禹
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区域差异与空间效应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用DEA-Malmquist法测算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从地理邻近、经济社会特征两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静态、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中国29个省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区域存在集聚带;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和内生性冲击后,地理邻接特征的空间关联效应为0.43,空间距离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35,经济存量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23,人力资本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13;农业TFP在地区间存在以地理区位、经济社会特征的关联效应,且以地理区位为主导,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纠正了静态面板模型过高估计的偏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地流转提升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
中国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其空间差异——基于2001-2007年省域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
服务业FDI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油料作物主产区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我国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
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1986~2005——基于细分行业的三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
前沿生产函数、要素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不同经济类型建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新型城镇化提升了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及门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