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53)
- 2023(13766)
- 2022(11097)
- 2021(9932)
- 2020(8101)
- 2019(18214)
- 2018(17910)
- 2017(34875)
- 2016(18745)
- 2015(20790)
- 2014(20718)
- 2013(21000)
- 2012(19828)
- 2011(17884)
- 2010(18354)
- 2009(17255)
- 2008(17418)
- 2007(15932)
- 2006(14398)
- 2005(13213)
- 学科
- 济(97216)
- 经济(97113)
- 业(90224)
- 企(72009)
- 企业(72009)
- 管理(65787)
- 农(47070)
- 方法(39432)
- 业经(31850)
- 农业(31676)
- 数学(31278)
- 数学方法(31143)
- 财(27803)
- 中国(26355)
- 地方(22846)
- 务(19998)
- 财务(19978)
- 财务管理(19950)
- 企业财务(19004)
- 制(18880)
- 技术(18449)
- 贸(16655)
- 贸易(16640)
- 策(16126)
- 易(16114)
- 和(14960)
- 发(14750)
- 体(14343)
- 划(14280)
- 融(13927)
- 机构
- 学院(282376)
- 大学(273351)
- 济(127131)
- 经济(124936)
- 管理(115211)
- 理学(98706)
- 理学院(97812)
- 管理学(96737)
- 管理学院(96206)
- 研究(90627)
- 中国(73441)
- 财(58204)
- 农(57331)
- 京(56389)
- 科学(50105)
- 财经(45848)
- 江(45221)
- 所(44455)
- 农业(43466)
- 中心(42890)
- 业大(42119)
- 经(41535)
- 研究所(39309)
- 经济学(38228)
- 州(35559)
- 北京(35256)
- 经济学院(34712)
- 范(33792)
- 经济管理(33666)
- 师范(33519)
- 基金
- 项目(178888)
- 科学(143783)
- 研究(136428)
- 基金(130835)
- 家(111052)
- 国家(109885)
- 科学基金(96930)
- 社会(91506)
- 社会科(86659)
- 社会科学(86640)
- 省(72147)
- 基金项目(69053)
- 教育(61051)
- 自然(58828)
- 划(57617)
- 自然科(57529)
- 自然科学(57519)
- 自然科学基金(56547)
- 编号(55865)
- 资助(52581)
- 成果(43999)
- 发(43927)
- 部(40525)
- 创(39988)
- 业(39811)
- 重点(39024)
- 国家社会(38104)
- 课题(37684)
- 发展(36607)
- 创新(36494)
- 期刊
- 济(153536)
- 经济(153536)
- 研究(84223)
- 农(60227)
- 中国(59084)
- 财(46386)
- 管理(45172)
- 农业(40594)
- 科学(37313)
- 学报(36709)
- 融(32526)
- 金融(32526)
- 业经(32050)
- 大学(30013)
- 学学(28610)
- 技术(26286)
- 教育(25910)
- 财经(23442)
- 经济研究(22617)
- 业(21108)
- 问题(20830)
- 经(20176)
- 技术经济(17047)
- 世界(15846)
- 商业(15140)
- 农村(15042)
- 村(15042)
- 农业经济(14757)
- 贸(14398)
- 经济问题(14287)
共检索到437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峰
选取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模型实证探析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具有持续增强的动态规律特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影响分别呈现出边际递增非线性、倒“U”型以及正向线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公共财政支农偏向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的调节作用呈“N”型特征,数字农业生产力对二者的调节效应则呈倒“U”型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峰
选取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模型实证探析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具有持续增强的动态规律特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影响分别呈现出边际递增非线性、倒“U”型以及正向线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公共财政支农偏向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的调节作用呈“N”型特征,数字农业生产力对二者的调节效应则呈倒“U”型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星
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激发创业活力,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结构中的互联网发展对共同富裕的积极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即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效果更加突出;环境规制对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意味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增强了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国良 何玟 欧阳倩
文章基于系统理论和组态视角,聚焦革命老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及其多因素联动效应。采用动态QCA方法分析2016—2021年我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时间维度上的组态效应,并通过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探究各组态在革命老区覆盖度上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不构成高共同富裕水平的必要条件,但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必要性存在逐渐递增的时间效应。四条组态的一致性水平均较高,都在0.85以上,进一步提炼出共同富裕的四条组态路径,分别为“人力-科技联动型”“制度创新主导型”“科技创新驱动型”及“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型”,其中,人力资本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在时间维度上,总体表现为解释力逐步增强,且2020年出现骤增拐点;在空间维度上,有两条组态的覆盖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卢秀茹
【目的】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间的机理关系,对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富裕”和“共同”两维度选取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从数字设施建设、数字平台建设、数字金融建设三方面选取5个指标构建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探究数字乡村建设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结果】①数字乡村建设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且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②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的驱动效果最为显著,东部地区次之,但没有证据证实对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有影响。③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④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重点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卫离东 刘儒
在梳理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直接赋能效应;金融创新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营商环境优化的传导效应,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其次为经济增长,最后为营商环境优化;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赋能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应夯实金融创新发展基座,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创新,借此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珂凡 何文彬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减贫增收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文章选取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发展性、共享性、持续性三个维度测度共同富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丁 陈博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碳减排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提升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区域及高要素市场化程度区域更加显著。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共同富裕 碳减排 数字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丁 陈博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空间溢出效应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碳减排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检验表明,绿色金融对共同富裕提升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区域及高要素市场化程度区域更加显著。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共同富裕 碳减排 数字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中伟 焦方义
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农民富裕度与共同度的影响强于农村共享性与可持续性;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据此,提出注重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作用,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底座;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的中介作用,拓展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多维路径;探索区域差异化发展道路,落实多层次、有重点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鹏 朱小玲 姚清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探究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要素配置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受到城乡融合的单一门槛影响;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经韬 智瑞婷 吴萍 陈池波
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数字乡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高中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跨越21.43%的门槛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璐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数字创新,数字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创新创业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东北地区更加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创新创业通过优化居民收入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应激发乡村数字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提升乡村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乡村居民收入结构;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缩小城乡群体数字鸿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