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5)
2023(15474)
2022(12849)
2021(11622)
2020(9724)
2019(22368)
2018(21764)
2017(41898)
2016(22841)
2015(25414)
2014(25633)
2013(25698)
2012(24226)
2011(21926)
2010(22472)
2009(21200)
2008(21440)
2007(19793)
2006(17706)
2005(16186)
作者
(67898)
(57028)
(56963)
(53849)
(36218)
(27578)
(25782)
(22357)
(21561)
(20394)
(19463)
(18971)
(18305)
(18148)
(17759)
(17593)
(17251)
(16808)
(16563)
(16447)
(14441)
(14234)
(13948)
(13109)
(12875)
(12847)
(12841)
(12733)
(11632)
(11497)
学科
(108687)
经济(108565)
(94065)
(75290)
企业(75290)
管理(73907)
(48498)
方法(42487)
数学(33637)
数学方法(33388)
业经(33268)
农业(32363)
(30191)
中国(30134)
地方(26563)
(21525)
(21075)
财务(21045)
财务管理(21009)
企业财务(19896)
技术(19772)
(19343)
贸易(19325)
(18690)
(18135)
(17376)
(17083)
理论(16323)
(16138)
(16111)
机构
学院(340823)
大学(333398)
(146450)
经济(143489)
管理(133238)
研究(115521)
理学(113520)
理学院(112275)
管理学(110738)
管理学院(110102)
中国(90676)
(70803)
(70693)
科学(69151)
(66590)
(59198)
(55175)
农业(54383)
中心(54001)
业大(53201)
研究所(52998)
财经(52193)
(47120)
北京(44540)
(43882)
经济学(43652)
师范(43504)
(43342)
(40880)
经济学院(39588)
基金
项目(217293)
科学(172308)
研究(161340)
基金(156833)
(135305)
国家(133994)
科学基金(115971)
社会(104626)
社会科(98995)
社会科学(98967)
(88252)
基金项目(83877)
自然(72968)
教育(72148)
(71814)
自然科(71265)
自然科学(71245)
自然科学基金(69984)
编号(66522)
资助(62294)
成果(52785)
(52320)
重点(48415)
(47804)
(47469)
课题(45396)
(45086)
创新(43687)
国家社会(43028)
发展(42628)
期刊
(176441)
经济(176441)
研究(100876)
中国(71852)
(71098)
(53523)
管理(50184)
学报(49494)
科学(48472)
农业(47845)
大学(38073)
学学(36205)
(35227)
金融(35227)
业经(34826)
教育(33243)
技术(31143)
经济研究(25830)
财经(25744)
(25726)
问题(24104)
(22214)
技术经济(19891)
世界(17760)
商业(17274)
(16954)
(16787)
现代(16648)
经济问题(16083)
统计(15875)
共检索到526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鸿  赵晓菲  
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了解农业生产现状、明确生产要素关系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文章利用2018年的截面数据,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和Moran’s I来测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吻合,总体上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局面;农业基础要素投入效率降低,信息水平、创新水平、价格指数等成为影响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成本效益方面,区域投入产出水平配比失衡;我国农业围绕地形条件、经济水平在空间上形成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如潇  杨阳  
文章从农业经济效率与稳定、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农业绿色生产引领和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基于1999—2020年宏观数据,对30个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得出如下结论:东部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1999—2020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4个子维度及综合水平均呈现逐步上升态势。研究期间,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内在差异呈现“先下降再上升最后缓慢下降”态势;并且在2020年达到了最低点,其中,东、中、西部地区收敛态势与全国层面基本一致,而东北地区的收敛情况则呈波动状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张跃胜  
以2003-2012年30个省份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耦合模型分析了二者间动态耦合的演化轨迹。结果显示:基础设施与城市化总体水平偏低,并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二者的耦合度呈收敛趋势,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多数省份仍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状态,同样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司增绰   刘世泉  
农业农村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的作用逐步提升。基于新发展理念要求,文章从五个维度构建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值法测度了2010—2020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第一,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第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第三,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逐步缩小,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各省份间的差异,各省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银西阳  余茜  李建强  
基于"三生"理念,从农业生产质量、农业生态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三方面出发,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2008—2018年四川省21市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有所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一定波动;各市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五大经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且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农业发展质量较高地区集中分布在成都平原经济区附近。为实现整体农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政府应在保持农业高质区持续发展的同时,兼顾农业低质区的发展,推进区域农业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各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不断上升,且呈现显著空间分化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农业技术研发力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中国省(区、市)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优化农业资源投入结构、健全农村循环经济差异化发展机制、统筹农村绿色低碳资源配置的举措,以期为提升农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王倩   张桐  
采用2013—2021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与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持续减小,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之间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最为明显,地区间差异是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各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基于研究结论,今后需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农业产业联动,畅通要素流通渠道,以此而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娟  
[目的]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正处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探析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现状和区域差异,为区域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指数法对2013—2022年全省和区域水平进行测算,同时结合基尼系数法测算县域发展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而从全省、区域和市域层面分析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及区域差异变化。[结果] (1)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以2018年为临界点表现为先快速增长再缓慢增长的变化趋势;其中,2013—2018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快速提升期,绿色发展、生产效率和结构调整提升速度最快;2018—2022年为缓慢增长期,绿色发展和生产效率在波动中略有提升,结构调整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协调发展和共享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子系统中以绿色发展、结构调整和生产效率水平指数较高,协调发展和共享水平指数偏低;各子系统增长幅度和波动程度相差较大。(3)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以晋南地区发展相对较好,晋北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整体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晋东南地区的发展水平区域内差异始终较大,并有增加趋势;晋中、晋北和晋南3大地区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小,并均有缩小趋势,尤以晋南地区缩小趋势最明显(4)地级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异最大的是忻州市,其次是吕梁市和朔州市,其他地级市内部差异性较低,运城市最低;从变化幅度来看,大同市、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运城市、长治市、晋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对于区域内差异,4大区域之间的差异较小。[结论] 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仍较低,城乡差距大,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升有限,农业高质量发展正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阶段;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中以农业效率水平贡献率最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和集中体现,未来凭借其“小杂粮王国”的农业资源优势,山西省农业转型升级潜力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欣  徐硕  张萌萌  徐金楠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西向东、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增长的格局,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4个,排名后十的城市均来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仅下游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4)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济南市为核心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欣  徐硕  张萌萌  徐金楠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西向东、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增长的格局,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4个,排名后十的城市均来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仅下游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4)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济南市为核心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林蔚  孔荣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敬莉  冯彦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敬莉  冯彦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玉凤   马宇博   于瑞卿  
文章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分析城市群创新效率;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两者测度结果,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探析两者耦合关系及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及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城市群的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差异在逐渐缩小,但2018年来两个系统间耦合水平和协调性呈现低水平发展趋势,两个系统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焱文   陈强   陈婉钰   樊新生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文章以中原城市群30个地级市为例,探究城市群内部城市创新效率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演变规律。选取2007年、2014年、2021年3个时间节点,运用前沿距离法、三阶段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创新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城市间差距在缩小,时空分布上表现为从片状布局向带状集聚的演变特征;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各城市多层次分化与省际边界差异的特点,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从“中心-外围”的空间分异向带状、片状集聚的演变特征;城市创新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区域协调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呈现空间均衡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