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15)
- 2023(20751)
- 2022(17458)
- 2021(16269)
- 2020(13743)
- 2019(31299)
- 2018(30933)
- 2017(58923)
- 2016(31920)
- 2015(36015)
- 2014(35355)
- 2013(34428)
- 2012(31270)
- 2011(28011)
- 2010(28293)
- 2009(26446)
- 2008(25371)
- 2007(22911)
- 2006(20137)
- 2005(17590)
- 学科
- 济(123341)
- 经济(123201)
- 业(110733)
- 管理(98965)
- 企(91675)
- 企业(91675)
- 方法(55400)
- 农(50550)
- 数学(45421)
- 数学方法(44774)
- 中国(37679)
- 业经(37123)
- 财(35908)
- 农业(33686)
- 融(28224)
- 金融(28222)
- 银(27266)
- 银行(27220)
- 制(27021)
- 行(26194)
- 地方(25419)
- 理论(25411)
- 务(25121)
- 财务(25046)
- 财务管理(25003)
- 技术(24381)
- 企业财务(23709)
- 学(22911)
- 贸(21942)
- 贸易(21922)
- 机构
- 学院(440387)
- 大学(437134)
- 管理(177720)
- 济(176353)
- 经济(172529)
- 理学(153028)
- 理学院(151495)
- 管理学(148848)
- 管理学院(148057)
- 研究(139763)
- 中国(112306)
- 京(91859)
- 科学(84861)
- 财(80980)
- 农(79683)
- 所(68086)
- 业大(67418)
- 江(66800)
- 中心(66706)
- 财经(64537)
- 研究所(61682)
- 农业(61170)
- 经(58883)
- 范(57376)
- 北京(57305)
- 师范(56878)
- 州(53948)
- 经济学(52169)
- 院(50642)
- 财经大学(47729)
- 基金
- 项目(297419)
- 科学(235163)
- 研究(222899)
- 基金(214335)
- 家(184665)
- 国家(182953)
- 科学基金(159518)
- 社会(140636)
- 社会科(133087)
- 社会科学(133052)
- 省(118685)
- 基金项目(113750)
- 教育(103478)
- 自然(102124)
- 自然科(99830)
- 自然科学(99806)
- 自然科学基金(98034)
- 划(97411)
- 编号(92666)
- 资助(87078)
- 成果(74664)
- 重点(65919)
- 部(65419)
- 创(64724)
- 发(63845)
- 课题(63285)
- 创新(59855)
- 国家社会(57461)
- 教育部(56585)
- 项目编号(56517)
- 期刊
- 济(198593)
- 经济(198593)
- 研究(127572)
- 中国(91738)
- 农(77416)
- 管理(67933)
- 学报(65175)
- 财(64379)
- 科学(61229)
- 教育(55788)
- 农业(52599)
- 大学(51865)
- 学学(48156)
- 融(48132)
- 金融(48132)
- 技术(41804)
- 业经(37598)
- 财经(31320)
- 经济研究(29081)
- 业(27916)
- 经(26989)
- 问题(25667)
- 图书(22989)
- 技术经济(22798)
- 科技(21830)
- 版(21358)
- 现代(20514)
- 理论(20315)
- 商业(19639)
- 财会(19013)
共检索到660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斌 孟宪军 辛广 李冬男 王月华 孙希云 田金龙 司旭 张琦 冯颖
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食品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农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迫切需要以新工科与新农科建设为导向,加速人才培养改革。针对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融合不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食品产业融合不足;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融合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与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不足。必须进一步注重新农科与新工科交叉,探索出契合农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则;坚持打造"一体四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四维全贯穿"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元化;坚持树立人才培养教师为本的理念。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戴青华 丁永前 陈卫 姚雪霞 薛金林
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应借势新工科建设与新农科建设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分析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动因,归纳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五化一失"六方面制约因素,指明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遵循与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构建"工农融合"的跨学科育人体系;以"三农"问题与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农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以管理机制为抓手,培养"工农融合"的跨学科思维意识与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存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由以往的注重实践应用和侧重实际操作转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特色、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工科人才。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成为高等工程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发展趋势。新工科院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需要树立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跨学科培养理念,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开设广泛覆盖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建飞 吴太山 吴书光 尹承梅
通过阐述交叉学科的特性,分析交叉学科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交叉学科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构建问题。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生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志升 李静 范丽英
在分析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与交叉学科的人才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创新学生团队的培养实践,重点从基于项目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授课方式,以及项目学习机制、管理机制、创新平台建立等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叉学科 项目驱动 创新培养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伍军 党登峰 敖日嘎 张巍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建设理念、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阐述北京农学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正文 顾明华 袁涛 黄荣韶 江立庚 贤振华 于文进 蒋代华 沈方科
为顺应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广西大学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地方综合性大学 农科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柳 吴淑清 邹险峰 胡铁军
鉴于当前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校企合作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应时而出。该计划,通过2+2培养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会管理、懂经营、能训练的综合型人才。职业创业——学生顺利毕业后,可优先被合作企业录用,开始自身职业经理人事业,参与门店的经营与管理;也可进行职业创业,投资开店,分享企业利润,进行品牌加盟。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卓越人才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海霞 李天 傅新红 丁春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四川农业大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和转专业政策、加强实践环节和实施五大计划等措施,力图在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中探索基于兴趣和自主选择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
农科 创新人才 培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宗力 李小昱 牛智有 张终
从构建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导学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好研究生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两个培养阶段 的关系这二个方面入手,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同时在如何建 设研究生创新平台、提高研究生研究性学习效果以及在学科内部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提出了设 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擎运 马超 柴如山 叶新新 史书林 屠人凤 郜红建 吴祥为
"本—硕"连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满足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需求,但在竞争激烈、优秀生源大量外流的普通院校开展较少。依托安徽农业大学,调查了普通农科院校在读本科生对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现状,并初步探讨了相关选拔制度及课程体系的建设。结果显示80%的在读本科生期望攻读研究生,但对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认知严重不足,制约了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普通农科院校 培养体系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忠 刘彬让 王少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身就对研究型农业高校提出了神圣使命和重任。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通过市场机制使产供销、农工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学科交叉已成为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不仅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传统管理体制及"单科制"组织体系的"惯性",使我国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不少困境和障碍。当务之急是树立大学科意识,积极推进学科交叉的制度创新,整合不同学科资源,实现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的互动和协同。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拔尖创新人才 制度创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敏 沈禹颖 阎石 梁天刚 唐增 侯正豪
面对我国草地农业发展中日益综合化和复杂化的实际问题,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草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科学相融合为切入点,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草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草地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首先基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187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2014-2019年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和近年中国500强企业中的农牧业企业招聘信息,分析得出目前草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培养方案较为陈旧、行业发展需求未被充分考虑等问题,据此讨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草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必要性,进而构建草地农业人才培养专业框架,提出“草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创新实践平台和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具体探讨草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传信
创业型农科人才是在农业领域能生产、会管理、懂经营的创业型人才。推进创业型农科人才培养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农林院校走内涵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观需求。农林院校应结合创业型大学建设理论和已有的创业教育实践,明确创业型农科人才的内涵、特质和培养定位,积极探索创业型农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