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2)
- 2023(18403)
- 2022(15350)
- 2021(14333)
- 2020(12046)
- 2019(27336)
- 2018(27364)
- 2017(52066)
- 2016(28563)
- 2015(32471)
- 2014(32024)
- 2013(31081)
- 2012(28084)
- 2011(25251)
- 2010(25658)
- 2009(23848)
- 2008(23541)
- 2007(21286)
- 2006(18848)
- 2005(16601)
- 学科
- 济(114906)
- 经济(114776)
- 业(105421)
- 管理(90479)
- 企(86710)
- 企业(86710)
- 农(51860)
- 方法(51670)
- 数学(42088)
- 数学方法(41371)
- 业经(36615)
- 农业(34525)
- 财(32331)
- 中国(31050)
- 技术(23478)
- 理论(23166)
- 制(22569)
- 务(22204)
- 地方(22169)
- 财务(22129)
- 财务管理(22100)
- 企业财务(20897)
- 学(20820)
- 和(19508)
- 策(18894)
- 贸(18887)
- 贸易(18874)
- 易(18331)
- 划(18082)
- 体(16850)
- 机构
- 学院(402335)
- 大学(397957)
- 管理(163897)
- 济(158767)
- 经济(155303)
- 理学(141694)
- 理学院(140269)
- 管理学(137682)
- 管理学院(136967)
- 研究(125791)
- 中国(96816)
- 京(84204)
- 科学(77520)
- 农(75483)
- 财(71597)
- 业大(63401)
- 所(61728)
- 江(61403)
- 中心(58548)
- 农业(57559)
- 财经(56699)
- 研究所(55885)
- 范(52823)
- 北京(52635)
- 师范(52410)
- 经(51539)
- 州(49454)
- 经济学(45866)
- 院(45196)
- 经济管理(43843)
- 基金
- 项目(270236)
- 科学(213639)
- 研究(202648)
- 基金(194177)
- 家(167070)
- 国家(165480)
- 科学基金(144440)
- 社会(127542)
- 社会科(120554)
- 社会科学(120520)
- 省(109003)
- 基金项目(102936)
- 教育(93654)
- 自然(92585)
- 自然科(90526)
- 自然科学(90506)
- 自然科学基金(88910)
- 划(88804)
- 编号(85017)
- 资助(79059)
- 成果(68495)
- 重点(59585)
- 创(59343)
- 部(58776)
- 发(58015)
- 课题(57966)
- 创新(54675)
- 国家社会(51589)
- 项目编号(51233)
- 大学(50725)
- 期刊
- 济(181808)
- 经济(181808)
- 研究(115429)
- 中国(83677)
- 农(75803)
- 管理(62811)
- 学报(60443)
- 科学(56996)
- 财(56394)
- 教育(51912)
- 农业(51545)
- 大学(47920)
- 学学(44579)
- 技术(38538)
- 业经(36041)
- 融(34596)
- 金融(34596)
- 财经(27180)
- 业(26926)
- 经济研究(26533)
- 问题(23638)
- 经(23312)
- 技术经济(21942)
- 图书(21633)
- 科技(20678)
- 版(20641)
- 现代(18943)
- 商业(18261)
- 统计(17906)
- 理论(17905)
共检索到597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江春 王安源 林煦东 王成 蔡德军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人才匮乏且留不住、用不上、难以扎根乡村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分析安徽乡村振兴中农业高等教育层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契合度,针对管理服务型、创新创业型、产业技能型等实用人才需求,探讨新时代农业高校加强继续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扎根乡村、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三种模式,并提出相关支持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迪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为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优质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院校 农业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成
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农林高校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在"大思政"视域中,"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各部门协同合力作用的结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农林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从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协同育人、区校联合等方面下功夫,构建与农业大学使命相统一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育人合力,给予学生全程、全方位引导,将学生培养成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关键词:
农林高校 大思政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春桃 柳松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拥有大批优秀乡村人才,农业类高校是培养优秀乡村人才的主战场。目前农业类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定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紧张,培养过程粗放,个性化指导不足,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定位与市场脱节,扩招导致学生增速过快,资金筹措渠道有限,培养过程管理不到位,对个性化指导认识不足,质量保障重视不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农业类高校改革策略:明确学校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经费渠道,优化培养过程,加强个性化指导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型人才 东北农业振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友金 廖湘岳 向国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彰显自身办学特色,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在实践探索中,把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应用人才,提出了"大经管人才培养观",并通过基于柔性架构的课程模块设计、基于内外部优势有效开发的平台建设、基于知识转化的课堂整合、基于实践认知的教学多维互动,建构了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独具特色的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敏 范双喜 沈文华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北京农学院适应农业生产实践特点,强化农业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市农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改革举措。其内涵是以"卓越农艺师"、"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为载体,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将学生全程、多角度、多方位置身于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实践锻炼,促使其主动适应社会,有效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关键词:
“3+1” 培养模式 都市农业 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祁春节 王刘坤 曾光 雷泽奎
本文在梳理中国农业全产业链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农林业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总结"新农科"背景下对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这3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保障机制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3种类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设想,并对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若干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是:(1)"新农科"背景下,大多农林类院校对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未有明显区别且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农林类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应针对不同类型人才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及配套保障机制;(2)校企联合、产融结合、理论与实践并行是当前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主要趋势,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政府、企业等力量创新培养模式,丰富培养内容,改进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所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愿;(3)部分农林类高校已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新时代背景下农林业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积累了改革经验。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教育、农业部门以及全国农林类高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新农科 人才培养 复合型 创新型 应用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掌海啸 范慕乔 崔青云 徐林
<正>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浪潮中,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使命。在传统观念中,农业往往被误解为落后、低效的产业。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教育融入知农爱农的理念,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动态,认识到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他们对农业的兴趣。高志强、官春云合著的《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一书对高校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进行了研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短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祁连弟 赵永旺 张琨 徐艳玲 康丽敏
本文阐述在现有办学基础上,通过开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试点,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过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进一步在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与素质结构、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产学研合作以及"双证书"制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克伟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只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才能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持续动力。既通过高中等教育来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要通过技能和业务培训一批新型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乡土人才数据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乡村建设服务水平。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相对应的人才供给。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毛淳 刘彦伯
基于453份农科大学生及从事涉农工作人员样本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知农爱农型人才的需求特征和人才培养相关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和课程改革;畅通就业渠道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知农爱农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创新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婧
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发展对农村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出了数量上的需求和质量上的要求。随着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9所农业类高职示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促使办学理念由封闭转向开放,遵循农作物生长规律,强调岗位实践职业特色,将多种教法引入教学环节等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会丽
通过对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以及其他农业高职院校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