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5)
- 2023(8862)
- 2022(7223)
- 2021(6587)
- 2020(5592)
- 2019(12172)
- 2018(12180)
- 2017(23573)
- 2016(12687)
- 2015(13779)
- 2014(13501)
- 2013(13561)
- 2012(12216)
- 2011(10813)
- 2010(11164)
- 2009(10643)
- 2008(10901)
- 2007(10059)
- 2006(9123)
- 2005(8274)
- 学科
- 业(78195)
- 企(61767)
- 企业(61767)
- 济(58275)
- 经济(58202)
- 管理(51272)
- 农(44445)
- 农业(29698)
- 业经(26705)
- 方法(22821)
- 财(20427)
- 务(15747)
- 财务(15744)
- 财务管理(15732)
- 数学(15693)
- 数学方法(15620)
- 企业财务(14858)
- 技术(14839)
- 划(13685)
- 策(13539)
- 制(13251)
- 中国(13171)
- 环境(13136)
- 和(11833)
- 体(11490)
- 发(10401)
- 企业经济(10314)
- 农业经济(9965)
- 经营(9944)
- 地方(9904)
- 机构
- 学院(187906)
- 大学(176805)
- 济(84311)
- 经济(82973)
- 管理(79833)
- 理学(68921)
- 理学院(68373)
- 管理学(67659)
- 管理学院(67337)
- 研究(57650)
- 农(48540)
- 中国(48508)
- 财(36640)
- 农业(36554)
- 京(35756)
- 科学(34366)
- 业大(33135)
- 江(30496)
- 财经(28881)
- 所(28636)
- 中心(27950)
- 经(26138)
- 研究所(25739)
- 经济管理(25201)
- 经济学(24035)
- 州(23089)
- 农业大学(22222)
- 经济学院(21904)
- 商学(21891)
- 商学院(21697)
- 基金
- 项目(123676)
- 科学(99665)
- 研究(93228)
- 基金(91395)
- 家(78367)
- 国家(77498)
- 科学基金(68622)
- 社会(62893)
- 社会科(59302)
- 社会科学(59285)
- 省(51424)
- 基金项目(49429)
- 自然(42861)
- 自然科(41773)
- 自然科学(41766)
- 自然科学基金(41064)
- 划(39880)
- 教育(38833)
- 编号(37809)
- 资助(34809)
- 业(33343)
- 创(29305)
- 发(28885)
- 农(28426)
- 成果(27447)
- 部(27253)
- 重点(26920)
- 创新(26487)
- 制(26261)
- 国家社会(26164)
- 期刊
- 济(106152)
- 经济(106152)
- 农(52986)
- 研究(49132)
- 中国(36342)
- 农业(35582)
- 管理(30589)
- 财(30365)
- 科学(27209)
- 学报(26141)
- 业经(25925)
- 大学(21280)
- 学学(20926)
- 融(18905)
- 金融(18905)
- 业(18316)
- 技术(16596)
- 问题(14518)
- 财经(14102)
- 农村(13626)
- 村(13626)
- 农业经济(13543)
- 经济研究(13416)
- 经(12241)
- 技术经济(12039)
- 世界(11479)
- 经济问题(10620)
- 版(10580)
- 资源(10385)
- 现代(10107)
共检索到282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宁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因海底没有或者只有很少氧气无法支持海底鱼虾生存,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墨西哥湾"死区"的面积大小已相当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形成了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区。这片"死区"形成的原因是因为过量营养物质从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农场流出,并最终排入墨西哥湾。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墨西哥湾后,促进了海藻等有机物过度生长,后者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地消耗水中的氧气,最终使其他生物无法生存。毫无疑问,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亚莉 钱小娟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日渐严重,已成为导致河流和湖泊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危害,并提出从农田源头污染和径流污染2个方面采用生态工程措施防治农田面源污染,介绍并讨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工程措施,包括生态农业、水土保持、植被缓冲带、湿地系统与生态渠系统等。生态工程措施立足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与传统技术相比,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更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工程 防治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国安
在农业领域,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在一些农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传统农作物无法继续种植的现象。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的发展模式有着直接的联系,石油农业把依靠太阳能的农业转变为依靠矿物能的农业,从而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但是,石油农业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生态农业首先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着力恢复农业的自然生态系统,这对挽救中国目前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石油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旭斌 邵建均 应珊珊 朱逸阳 姜培坤
【目的】综合评价生态沟渠在农业面源污染过程阻断中的作用,科学评估生态沟渠各环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选取在浙江省桐庐、临安、建德、东阳、义乌、诸暨已建成的6条生态沟渠进行水质监测,计算生态沟渠对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总氮、铵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并分析了沟渠建设内容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去除影响。【结果】6条沟渠的总氮、铵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31%、38.74%、13.49%、23.97%,其中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义乌沟渠、桐庐沟渠通过建造生态边坡增加了边坡粗糙度,并依靠较窄的沟渠宽度增加了水流与边坡接触面积,延长了水流停留时间,对总氮、铵态氮表现出较高的去除效果,并与进水负荷呈线性关系(P<0.05)。诸暨沟渠植物密度高,表现出较好总磷去除效果。同时,反硝化除磷装置数量对总氮、铵态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0.05),是生态沟渠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浙江省生态沟渠中,建设生态边坡,增设反硝化除磷装置,增大植物密度均可强化生态沟渠的水质净化作用。图4表2参3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利京 黄振英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功能区,长期以来以追求高产量、高利润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活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厘清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状况,为生态经济带内各级行政主体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用产污系数法、等标污染法、GIS技术等方法,对经济带内155个县域单元农业面源污染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3种污染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核算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区、排放强度及空间分布。结果发现: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物中COD、TN、TP排放量分别为199.3、107.2、12.6万t,排放强度分别为69.2、34.7、3.4 kg/km~2;重点污染源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重点污染物为TN和TP,重点防治区为建湖县、兴化县、漯河市辖区等10个县(市、区)。农田化肥污染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最广的污染类型,综合污染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防治难度最大的污染类型。针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县域单元农业面源污染存在较高空间异质性的现实,提出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类型实施针对性治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珍 王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浩然 张林秀 李强
本文旨在通过采用统计分析和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分析农户的施肥行为,寻找到在农户层面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就业会对化肥施用水平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有机肥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替代关系并不十分明显;相反,农业技术培训与农户化肥的施用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化肥施用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有较大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雪瀚
我国面源污染形势严峻,文章分析了财政支农对面源污染影响的传递机理,利用2007年-2017年26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财政支农对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农规模的增加会刺激化肥的使用,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要素价格扭曲作为中介加剧了这种影响。因此,在财政支农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财政支农规模的提升,要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财政支农体系,注重环境保护,避免要素市场的扭曲,推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面源污染 价格扭曲 绿色补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庆尧 王树进
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选取我国省域农业的总化学需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农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构造了农业生产的经济环境指数,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环境指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省域经济环境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化肥施用强度、畜禽养殖产值比重、农业技术水平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率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翟紫剑 苏航 孟令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成就显著。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0.6695万亿千克,继续保持连续17年丰收记录,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480千克,远超国际平均水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精细化水平低、农药化肥使用量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我国长期粗放农业生产的结果,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必将严重破坏土壤、污染水体,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书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2015年,《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对打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翟紫剑 苏航 孟令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成就显著。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0.6695万亿千克,继续保持连续17年丰收记录,人均粮食占有量接近480千克,远超国际平均水平。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业精细化水平低、农药化肥使用量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峻。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我国长期粗放农业生产的结果,如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必将严重破坏土壤、污染水体,威胁我国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鹏 白福臣 郑沃林
基于构建的“环境规制—数字化—农业面源污染”分析框架,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下的政策强制干预手段和经济激励手段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与环境规制相比,数字化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主要来源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绿色数字金融赋能农业绿色生产;环境规制和数字化的交互作用对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显著驱动作用,主要源于数字化增强了农户的信息获取能力,进而促进农户规则感知以及赋能政府经济激励的横向调节手段。基于上述结论,从发挥政府指引作用、拓宽农户参与渠道、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环境规制 数字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富田 卢黎霞 华春林
尽管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有其客观性,但是,目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从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农产品的产出,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全过程中,形成政府、市场、农户及涉农企业多元主体协调配合的农业污染治理机制。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循环经济 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瑞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给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挖掘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问题对今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河南省为探讨对象,首先阐述了农业面源污染含义及主要特点。利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化学品投入使用及污染情况进行分析,2007~2014年河南省化肥及农药产量和使用量均呈上涨趋势,污染面积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肥、农药、秸秆及生活垃圾。而人口快速增长、经济利益驱使、政策方面不健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原因。该文认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应从推广减量技术,积极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农业发展理念;大力推广精准农业,减轻面源污染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