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37)
- 2023(3169)
- 2022(2288)
- 2021(1873)
- 2020(1550)
- 2019(3130)
- 2018(3108)
- 2017(5886)
- 2016(2933)
- 2015(3280)
- 2014(3307)
- 2013(3239)
- 2012(2870)
- 2011(2539)
- 2010(2528)
- 2009(2278)
- 2008(2263)
- 2007(2116)
- 2006(1890)
- 2005(1755)
- 学科
- 业(21541)
- 济(16159)
- 经济(16146)
- 企(16077)
- 企业(16077)
- 管理(14431)
- 技术(11691)
- 农(9856)
- 农业(7082)
- 技术管理(6764)
- 方法(6098)
- 业经(6078)
- 数学(4949)
- 数学方法(4927)
- 中国(3607)
- 财(3249)
- 产业(2981)
- 信息(2763)
- 新技术(2685)
- 高新(2680)
- 高新技术(2680)
- 制(2627)
- 贸(2607)
- 贸易(2607)
- 务(2598)
- 财务(2590)
- 财务管理(2590)
- 策(2580)
- 易(2574)
- 总论(2572)
- 机构
- 学院(49508)
- 大学(47381)
- 济(23157)
- 经济(22816)
- 管理(21527)
- 理学(18838)
- 理学院(18707)
- 管理学(18519)
- 管理学院(18428)
- 研究(15712)
- 中国(11127)
- 农(11041)
- 京(9682)
- 科学(9212)
- 业大(8934)
- 农业(8610)
- 财(7986)
- 所(7767)
- 江(7616)
- 中心(7320)
- 研究所(7094)
- 经济学(6834)
- 经济管理(6805)
- 财经(6802)
- 技术(6633)
- 经济学院(6276)
- 经(6216)
- 商学(5887)
- 商学院(5835)
- 州(5794)
共检索到70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文 陈君达 邓健 赵卫东
在我国北方旱作地区进行了连续 7a的玉米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田间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 :保护性耕作的平均土壤体积质量虽较传统耕作高 5 ,但不会导致土壤严重压实 ;土壤含水率较传统耕作平均增加 12 ,深松地达 2 0 .7 ,提高了土壤保蓄水能力 ;玉米产量平均增加 13 ,且成本降低。研制了不同的播种机防堵机构以及组合式限深切草器与双齿盘拨草配合防堵的 2 BMQF- 4 C型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和可调翼铲式深松机
关键词:
旱地农业 保护性耕作 免耕播种机 深松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大敏 王秀 宁吉州 孙海国
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一年两熟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可行的。采取保护性耕作在经济上合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有序循环,对发展持续性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配套机具进行了选型,并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制定了作业流程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昱 李问盈
根据冷凉风沙区农业生产的特点 ,针对推广应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试验研究了不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提高产量、防治风沙等方面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 ,北方冷凉风沙区实行免耕留茬机械化保护性耕作 ,耕作层贮水量比传统对照高 5 0 %~ 6 7% ,达到 76 80m3 ·hm-2 ,满足春小麦 30 0 0kg·hm-2 产量的水分需求。机械化免耕留茬保护性耕作抗风蚀能力比传统对照高 33 1%~ 4 8 3%。每hm2 增效达 112 0元左右。实践证明 :实行“机械化收获留高茬→休闲→播前喷施除草剂或浅松机械除草→免耕施肥播种→机收”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适合北方冷凉...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技术体系 冷凉风沙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君达 李洪文
在6年的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先后试验研究了碎秆免耕、碎秆深松、倒秆免耕、立秆免耕、碎秆免耕+耙、碎秆深松+耙等保护性耕作方案,研制出组合式限深切草轮、行间压草轮,以及单体防堵分草板等免耕播种机的关键作业部件。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减少水土流失、增产增收的效果,已形成一种新的机械化旱作技术和机具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补贴 农户行为 山西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光乔 张宗毅
本文基于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四个省份调研样本的基础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项技术农户采纳情况分别构建logit模型,定量分析农户采纳这两项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两项技术的采纳倾向都受到政府的强制或补贴措施、粮食商品化程度、户主身体健康状况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此外,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还受到秸秆是否有经济用途、农户劳均土地块数两个因素的负向影响;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纳还受到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农户对免耕播种技术的评价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补贴 农户行为 山西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钊达 余志刚 宫熙
[目的]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效应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少免耕技术为例,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4省614户种粮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结果]少免耕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克服样本自选择问题带来的“选择偏差”后,通过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和核匹配进一步证实了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少免耕技术主要通过提高作物产量进而增加农户收入,产量效应发挥了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转移效应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在新生代农户和规模户中表现更为显著;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认知特征是农户采用少免耕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为发挥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少免耕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发挥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降低技术实施成本,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规模经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