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41)
- 2023(11507)
- 2022(9312)
- 2021(8656)
- 2020(7197)
- 2019(16223)
- 2018(16255)
- 2017(32120)
- 2016(16935)
- 2015(18964)
- 2014(18803)
- 2013(18567)
- 2012(16537)
- 2011(14624)
- 2010(15039)
- 2009(14403)
- 2008(14381)
- 2007(13014)
- 2006(11538)
- 2005(10449)
- 学科
- 业(87763)
- 济(77732)
- 经济(77640)
- 企(70173)
- 企业(70173)
- 管理(61254)
- 农(46233)
- 方法(33904)
- 农业(30883)
- 业经(29799)
- 数学(26392)
- 数学方法(25900)
- 财(23307)
- 中国(18114)
- 制(17584)
- 务(17431)
- 财务(17394)
- 财务管理(17379)
- 技术(16647)
- 企业财务(16373)
- 策(15520)
- 理论(13994)
- 贸(13835)
- 贸易(13826)
- 划(13617)
- 易(13490)
- 体(13119)
- 和(12774)
- 经营(11805)
- 地方(11801)
- 机构
- 学院(246562)
- 大学(234818)
- 管理(106233)
- 济(105412)
- 经济(103391)
- 理学(91521)
- 理学院(90791)
- 管理学(89397)
- 管理学院(88966)
- 研究(70650)
- 中国(60481)
- 农(51955)
- 京(48358)
- 财(46769)
- 科学(40979)
- 农业(39246)
- 业大(39153)
- 江(39128)
- 财经(37086)
- 中心(35099)
- 所(34084)
- 经(33578)
- 州(30500)
- 经济管理(30473)
- 研究所(30351)
- 经济学(30007)
- 北京(29565)
- 商学(27865)
- 商学院(27624)
- 范(27309)
- 基金
- 项目(160803)
- 科学(129197)
- 研究(122591)
- 基金(117430)
- 家(99718)
- 国家(98690)
- 科学基金(87933)
- 社会(80500)
- 社会科(76033)
- 社会科学(76008)
- 省(65816)
- 基金项目(62072)
- 自然(55179)
- 教育(54529)
- 自然科(53954)
- 自然科学(53945)
- 自然科学基金(53017)
- 编号(52511)
- 划(51936)
- 资助(46912)
- 成果(39762)
- 创(36679)
- 业(36536)
- 发(35415)
- 部(35347)
- 重点(34783)
- 课题(33719)
- 创新(33333)
- 制(32945)
- 国家社会(32869)
- 期刊
- 济(126668)
- 经济(126668)
- 研究(65327)
- 农(55139)
- 中国(50895)
- 管理(40606)
- 财(37927)
- 农业(36909)
- 科学(32606)
- 学报(29724)
- 业经(29218)
- 技术(24729)
- 大学(24718)
- 融(24641)
- 金融(24641)
- 学学(23721)
- 教育(19596)
- 业(19160)
- 财经(17819)
- 经济研究(17625)
- 问题(16920)
- 经(15411)
- 技术经济(15186)
- 农村(14587)
- 村(14587)
- 农业经济(14241)
- 商业(13045)
- 世界(12874)
- 现代(12565)
- 统计(12449)
共检索到368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梅付春 马开轩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国内在其路径选择上长期存在着服务经营规模和土地经营规模的分歧。基于实际投入视角和1990—2018年我国粮食投入产出时间序列,运用生产函数和现金成本收益比实证分析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的适度性及两种路径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现实的粮食生产规模基本上是适度的;服务规模与土地规模两种路径在实践中并存共生、相辅相成,并不相互排斥;两种路径的共生性具体表现为时间上并存及空间上互补,其形成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时空错配。这些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要从平等互补的视角制定和完善相关促进政策,即对所有可能的实现路径实行普惠性政策,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层次提高;同时,应对不同禀赋的微观主体实行差异化政策,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尽快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振方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略,来源于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农业长期改革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已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缘由回顾、国内实践、理论争论等的梳理,试图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拓展概念场域、建构实现机制、优化实现路径、窥探发展前景,以利于其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江丽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性选择。剖析当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探索其实现的现实路径: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积极推进非农化和专业化进程,增强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土地流转保障机制。
关键词: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时代价值 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倩
我国耕地细碎分散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几亿农民在小块土地上投入高强度劳动,导致土地边际收益不断下降,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但是,如果规模过大会带来农业效率的损失和农地资源的浪费,只有把握了农业规模经营"度"的问题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关键词:
农业 适度规模经营 必然性 实现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爱军 肖丹丹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关键词:
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 土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在农产品需求刚性扩张、农业资源约束不断趋紧、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先进的科技、装备、理念、人才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能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选择。
关键词:
现代农业 规模经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苏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本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中国农村改革,扭转了陷于困境的农村经济形势,促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作为这一改革的产物——数以亿计的超小型农业经营单位,在中国乡村普遍生成。土地经营细小化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矛盾,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 正当全国大部地区农户小块土地经营持续显示其效能的同时,沿海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农业却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少锋
土地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改革的开端和新经济体制的基础,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土地承包制所带来的农户土地的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也日益暴露出来。因而在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出现了要求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呼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康芳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土地确权的现状,深入分析农村土地确权对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影响,发现通过土地确权,农户的土地变成农户的资本,可以在市场上顺利进行流通以促进土地流转,可以作为资本进行抵押贷款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可以减少因为权限不清、责任不明引起的土地转让纠纷和矛盾,可以让土地流转受到法律保障。
关键词:
土地确权 农业适度 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亮,吴楚材
江苏、浙江两省发达地区出现的农业规模经营是在农村劳动力一定程度地转移之后发生的一种现象。这种农业集约经营方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它明显地不同于原来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集体耕作的经营方式。从经营主体经济收入与非农业劳动力年均收入应当均衡的角度来看.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取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程度、人均非农业纯收入水平、农业经营总投入.农业经营总产出、国家农业扶持政策因素、土地所有者与经营方所订协议条件和上地经营的机械化程度。影响农业适度规模的因素还有许多不确定的条件。关于耕地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的定量分析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是一个土地相对集中的过程,要达到土地流转与相对集中的目的,关键在于调整与改革现行的农地制度。农地所有制已无多大文章可做,农地使用制的改革则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了由“两田制”到自由租赁制的渐进式农地使用制度变革模式并详细论述了操作过程及过渡过程。
关键词:
土地制度,规模经营,改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是一个土地相对集中的过程,要达到土地流转与相对集中的目的,关键在于调整与改革现行的农地制度。农地所有制已无多大文章可做,农地使用制的改革则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了由“两田制”到自由租赁制的渐进式农地使用制度变革模式并详细论述了操作过程及过渡过程。
关键词:
土地制度,规模经营,改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喜平
比较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农业不是具有典型规模经营的产业、农场规模与土地生产率成反向关系"等观点,得出对于土地规模经营的正确认识:要实现农户增收目标,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坚持农户自愿和市场选择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同时改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
家庭承包经营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效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惠娇 叶敬忠
目前,学界对规模效益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用土地生产率来衡量规模效益更符合人多地少的国情。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传统和恰亚诺夫传统对大生产和小生产的经典辩论开始,落脚到阿马蒂亚·森对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逆向关系的讨论,指出小规模农业在土地生产率上存在对规模经营的优势,但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采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等,逐渐打破了土地生产力和劳动力投入的界限,这种优势可能被弱化。在中国,适度规模可能存在,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深深嵌入到了特定的时空条件中,随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规模经济不只是经济概念,还是社会概念,小规模农业对社会公正、环境生态可持续、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等维度具有正面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惠娇 叶敬忠
目前,学界对规模效益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用土地生产率来衡量规模效益更符合人多地少的国情。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传统和恰亚诺夫传统对大生产和小生产的经典辩论开始,落脚到阿马蒂亚·森对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逆向关系的讨论,指出小规模农业在土地生产率上存在对规模经营的优势,但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采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等,逐渐打破了土地生产力和劳动力投入的界限,这种优势可能被弱化。在中国,适度规模可能存在,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深深嵌入到了特定的时空条件中,随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规模经济不只是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