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4)
2023(15535)
2022(13243)
2021(12215)
2020(10295)
2019(23503)
2018(23406)
2017(45901)
2016(24545)
2015(27539)
2014(27252)
2013(27419)
2012(24913)
2011(22353)
2010(22399)
2009(21123)
2008(21144)
2007(18865)
2006(16848)
2005(14848)
作者
(70437)
(58685)
(58361)
(55296)
(37374)
(28163)
(26228)
(23088)
(22260)
(21018)
(19968)
(19750)
(18532)
(18410)
(17936)
(17857)
(17275)
(17240)
(16838)
(16654)
(14523)
(14381)
(14235)
(13582)
(13151)
(13035)
(13027)
(12975)
(11761)
(11682)
学科
(109327)
经济(109189)
(100924)
(82984)
企业(82984)
管理(82184)
方法(51059)
(48191)
数学(41220)
数学方法(40868)
业经(33637)
(32298)
农业(32188)
中国(26790)
(22776)
财务(22716)
财务管理(22687)
企业财务(21543)
(21169)
技术(20056)
地方(19593)
理论(19536)
(19192)
(18752)
贸易(18745)
(18471)
(18175)
(17687)
(16994)
(16064)
机构
学院(362322)
大学(359161)
(152204)
管理(151768)
经济(149268)
理学(132003)
理学院(130746)
管理学(128947)
管理学院(128297)
研究(112714)
中国(87350)
(74971)
(69072)
(67173)
科学(66888)
财经(55996)
业大(55492)
(55266)
(53056)
中心(52025)
农业(51352)
(51023)
研究所(49873)
北京(46714)
经济学(45535)
(44352)
师范(44040)
(42690)
经济管理(41417)
经济学院(41330)
基金
项目(243264)
科学(193655)
研究(182049)
基金(178898)
(153146)
国家(151714)
科学基金(133039)
社会(117971)
社会科(111547)
社会科学(111519)
基金项目(95410)
(94931)
自然(84675)
自然科(82718)
自然科学(82702)
教育(81698)
自然科学基金(81285)
(77722)
编号(75021)
资助(72619)
成果(59687)
(54546)
重点(52789)
(52197)
(51867)
课题(49341)
国家社会(48523)
创新(48061)
教育部(47324)
人文(47289)
期刊
(171472)
经济(171472)
研究(105806)
(67238)
中国(63696)
管理(55709)
(53741)
学报(51917)
科学(50786)
农业(45564)
大学(41033)
学学(39096)
业经(33627)
教育(33085)
(32614)
金融(32614)
技术(31060)
财经(27801)
经济研究(25199)
(23734)
问题(23182)
(22918)
技术经济(19784)
现代(17653)
商业(17354)
理论(17285)
(17257)
科技(16783)
世界(16548)
经济问题(15801)
共检索到524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爱东  吴国锋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推广,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跨区、跨省迁移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而自发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迁往何地是遵循经济理性原则的。基于经济理性选择理论,从收益成本的视角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省际迁移测算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区统计数据,测算2013年各省区农业转移人口的省际迁移收益矩阵、人口外迁拉力和内迁引力,分析表明:各省区内迁引力差距巨大,而外迁拉力基本一致;农业转移人口是流入本省区城镇还是流向外省区城镇,主要取决于本省区的内迁引力,内迁引力大于外迁拉力的省区即为人口净迁入省区。进一步的预测分析表明,各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董昕  
解决中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在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意愿,尤其是持久性迁移意愿。文章以房租收入比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住房支付能力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房租收入比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显著,而且存在拐点。在拐点之前房租收入比与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住房租赁价格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房租收入比对迁移意愿并不显现出负向影响,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倾向于选择住房价格较高的大城市,而不是住房价格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昕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是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不完全、不彻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提高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持久性。本文在总结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阻碍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以户籍为先导、以土地为重点、以住房为基本,减少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阻碍,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丽  吕康银  王文静  
以第四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中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差异对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作用是显著的,当迁入地的财政支出增加时迁入人数也会增加,中部省份的财政支出对人口迁入的作用要大于东、西部地区;另外,相对于地方政府基本建设支出,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更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徐乐  蔡嘉雯  姜振茂  
社会资本是影响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动因,文章在分析社会资本影响人口省际迁移机制的基础上,使用人口迁移的"度"和"影响力"两个指标,度量了我国各个省市的人口迁移情况,并结合利用CFPS面板数据得到的社会资本指标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而社会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则成为人口迁出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Logit模型对社会资本与人口省际迁移的关系开展了实证研究,证实当居民由于贫富差距、户籍原因和在政府办事时受到不公待遇以及邻里之间的信任程度高时,发生跨省迁移行为的概率会提高,居民在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上的差异,将通过社会资本对其省际迁移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小君  
社会融合是农业转移人口迁移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其能否有效实现市民化。利用1086名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在使用基本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就近迁移和异地迁移者的社会融合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就近迁移和异地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合呈现分层性特征。就近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要整体优于异地迁移者,尤其是在心理认同方面的优势凸显,而在经济融合和社会适应层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工作满意度和社会关系网络方面。就近迁移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身份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红倩  席旭文  徐曼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内在推动力源于收入和福利要素。本文在城镇化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的市民化理论模型,对市民化均衡水平的决定因素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并从市民化意愿出发,依据微观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改善均可以促进市民化均衡水平的提升,而农村拉力对市民化存在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论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诉求倾向",即子女上学、政治参与以及职业培训状况的改善对市民化意愿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以落户为核心的单一户籍制度改革并非推进市民化的关键,只有剥离和户籍绑定的各项福利政策,完善以满足新市民诉求为出发点的居住证制度、缩小福利歧视、渐进分类改善农业转移人口福利,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市民化的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红倩  席旭文  徐曼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内在推动力源于收入和福利要素。本文在城镇化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二元经济特征的市民化理论模型,对市民化均衡水平的决定因素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并从市民化意愿出发,依据微观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改善均可以促进市民化均衡水平的提升,而农村拉力对市民化存在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论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诉求倾向",即子女上学、政治参与以及职业培训状况的改善对市民化意愿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本文认为,以落户为核心的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友苏  
人口迁移研究和人口生育率、死亡率的研究,构成人口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活动与城市化过程更是有关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迁移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家庭及个人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人口迁移活动可以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影响劳动力供求关系,从而影响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宝香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城镇化反过来又促进产业发展。因此,产城融合是城镇化的必要选择。同时,住房市场和城镇化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本文立足于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对城镇化作用机制的研究,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化迁移消费效应作用渠道的探索,分析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对产城融合和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目前完善我国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2000年以来城市化及人口迁移的特征。从全国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快,但有减缓的趋势;新增城镇人口和农村—城镇净迁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但都趋于递减,且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从城市层面上看: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净迁移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就越大;东、西部城市的净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都大于中部城市。进一步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2迁移人口的居住分布存在空间集聚,市内迁移人口集聚分布在行政中心周围,省内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商业中心周围,省外迁移人口集中分布在工业园区较多的关外街道;3省外迁移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居住分异程度最高;4省外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显著地受住房因素的影响,省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则受就业因素的影响,住房和就业因素对市内迁移人口的居住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钟奕纯  冯健  
基于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将迁移人口按照户籍地划分为市内迁移、省内迁移和省际迁移3种类型。通过计算区位熵分析街道迁移人口比重在全市中的水平,并用空间自相关来识别其空间集聚状况,以揭示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而用分异指数刻画迁移人口的分异程度。然后以街道迁移人口比重为因变量,住房因素和就业因素为自变量,采用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来分析和解释迁移人口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迁移人口区位熵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圈层结构分布特征,以南山区和福田区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市内、省内和省外迁移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