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0)
- 2023(16609)
- 2022(14166)
- 2021(12961)
- 2020(11120)
- 2019(25302)
- 2018(25013)
- 2017(49195)
- 2016(26534)
- 2015(29693)
- 2014(29340)
- 2013(29704)
- 2012(27128)
- 2011(24477)
- 2010(24413)
- 2009(22810)
- 2008(22787)
- 2007(20497)
- 2006(18254)
- 2005(16073)
- 学科
- 济(117800)
- 经济(117658)
- 业(102977)
- 管理(87199)
- 企(84612)
- 企业(84612)
- 方法(53635)
- 农(48514)
- 数学(44033)
- 数学方法(43616)
- 财(34364)
- 业经(33833)
- 农业(32405)
- 中国(28396)
- 务(23711)
- 财务(23650)
- 财务管理(23615)
- 企业财务(22425)
- 制(22234)
- 学(21454)
- 地方(21088)
- 技术(20509)
- 贸(19687)
- 贸易(19678)
- 易(19104)
- 理论(18981)
- 和(18927)
- 策(18070)
- 划(17480)
- 体(16564)
- 机构
- 学院(387251)
- 大学(384673)
- 济(160107)
- 管理(158183)
- 经济(156956)
- 理学(137247)
- 理学院(135848)
- 管理学(133675)
- 管理学院(132992)
- 研究(126166)
- 中国(97001)
- 京(81192)
- 科学(77694)
- 农(77522)
- 财(73126)
- 所(63691)
- 业大(62829)
- 农业(60020)
- 财经(58820)
- 中心(57986)
- 江(57973)
- 研究所(57655)
- 经(53595)
- 北京(50698)
- 经济学(47682)
- 范(47036)
- 师范(46552)
- 州(46113)
- 院(44873)
- 财经大学(43414)
- 基金
- 项目(262536)
- 科学(207579)
- 基金(192847)
- 研究(190509)
- 家(167935)
- 国家(166430)
- 科学基金(144176)
- 社会(122333)
- 社会科(115731)
- 社会科学(115698)
- 省(103043)
- 基金项目(102450)
- 自然(94348)
- 自然科(92191)
- 自然科学(92168)
- 自然科学基金(90592)
- 教育(85532)
- 划(85189)
- 资助(79430)
- 编号(77138)
- 成果(61331)
- 部(58194)
- 重点(57860)
- 发(55999)
- 创(55792)
- 课题(51621)
- 创新(51587)
- 国家社会(50477)
- 科研(50361)
- 业(50118)
- 期刊
- 济(179413)
- 经济(179413)
- 研究(112564)
- 农(75776)
- 中国(71049)
- 学报(61801)
- 管理(58563)
- 科学(58410)
- 财(57150)
- 农业(51414)
- 大学(47575)
- 学学(45446)
- 融(35422)
- 金融(35422)
- 业经(34229)
- 教育(33987)
- 技术(32484)
- 财经(28925)
- 经济研究(27024)
- 业(26429)
- 经(24720)
- 问题(24043)
- 技术经济(20708)
- 版(19299)
- 现代(18350)
- 科技(18297)
- 理论(18053)
- 商业(17790)
- 世界(17602)
- 统计(17107)
共检索到567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城市所承受的房租压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Oaxaca均值差异分解和反事实分布MM分位数分解的测算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房租压力存在着显著的代际差异,80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房租绝对压力值和相对压力比率均高于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城市中住房租赁市场中存在着对"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租金歧视;随着房租支付压力层级的上升,代际歧视程度呈现出"U"形变化趋势;进而为促进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公平定价,推进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转换意愿与进程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桂河清 孙豪 于开红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依然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控制样本选择偏差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平均能够扩大其17.05%的消费需求,主要路径是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和财富,而不是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第二,随着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水平的提高,市民化扩大其消费需求的效应将降低;第三,市民化主要通过增加高消费水平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和财富扩大其消费需求,然而,社会保障程度的提升、收入和财富的增加均对市民化扩大低消费水平农业转移人口的消费需求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消费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晓红 耿文静 邵宇浩
文章利用2010—2021年中7个年份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绝对流动性视角考察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流动性,借助反事实分析技术对流动构成进行分解,并以城镇人口作为对比对象。结果显示:农业转移人口总流动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并在高位趋于稳定的特征;其流动构成中,老一代以交换流动为主导,新生代则是增长流动贡献更大。相比于城镇人口,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更强的代际流动性,这主要源于其增长流动性更强。通过更改结构分解方法加深对流动来源的认识,发现发展流动是农业转移人口总流动的重要来源,而城镇人口则以转移流动为主。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代际流动性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受教育水平差异,女性社会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且提升学历有利于增强代际流动性。利用代际转移矩阵和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城镇人口,农业转移人口的流动质量并不高,而提高受教育水平能提高流动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马超 顾海 李佳佳
本文运用2期面板数据对性别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研究。研究表明,从截面的角度来看,2009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状况明显好于2006年;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消除不可观测的性别异质性后再进行分解,不同性别劳动力工资变化的差异,几乎完全由个体特征的变化来解释,而非歧视。
关键词:
性别工资差异 面板数据 固定效应 歧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葛玉好
在研究工资性别差距时,绝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男女在平均工资上的差别。从横截面数据和时序数据两个方面,本文发现研究工资分布相对于研究平均工资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还使用分位数分解方法对男女在工资分布上的差异进行因素分解分析,发现女性在经验回报率和经验年限分布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在教育回报率和教育年限分布方面的境况并不差,甚至在教育回报率方面处于优势地位。解决男女工资不平等的问题,应该重视女性在工作中的升迁问题。提高退休年龄也会提高女性的工资,特别是中低等收入女性的工资,这也有助于解决男女工资不平等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震
本文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结果发现,农民工的性别工资差异表现为"天花板效应";但在工资分布的最高端,性别工资差异又开始缩小。对此,本文给出了基于统计歧视和社会保护政策的解释。而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则表现为"粘地板效应"。在农民工工资分布的高端,性别差异表现出与城镇职工工资分布低端相似的趋势。这一点表明在工资分布高端的女性农民工已经开始突破二元分割体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保护。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分解 农民工 性别工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毅夫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调查数据,分别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分布函数分解的方法,检验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解比较城乡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的相对贡献。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等对城乡居民收入有显著影响,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其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毅夫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调查数据,分别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分布函数分解的方法,检验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解比较城乡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的相对贡献。根据实证结果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职业性质等对城乡居民收入有显著影响,禀赋特征构成差异和个体特征回报率差异都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其中城乡居民禀赋特征构成差异的影响更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立中 唐恬
平台经济时代,平台的定价行为备受关注。租赁平台在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和促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利用X平台企业武汉市场住房租赁交易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住房租赁平台存在差别定价行为。X平台企业对线上客源的定价较线下客源低约3.2%,对同源平台客源的定价较竞争平台客源低约2.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从性别来看,平台对男性线上客源和女性线上客源的定价优惠力度趋同;对男性客源,平台间竞争效应不显著;对女性客源,平台对同源平台客源的定价更低;从年龄来看,与非“90后”线上客源相比,平台对“90后”线上客源的优惠力度更大;对“90后”客源,平台间竞争效应不显著;对非“90后”客源,平台对同源平台客源的定价更低。这表明,支持线上租赁平台建设、鼓励住房租赁市场的经纪品牌以加盟方式加入平台、反对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对不同客源进行差别定价有利于租赁平台健康规范发展。
关键词:
住房交易平台 住房租赁 差别定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超 周艳波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第一代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对持有土地的认知、人力资本特征、外出务工目的、务农经验及年限、家庭情况、收入情况这六个影响因素来分析比较代际差异视角下农业转移人口的农地流出倾向。结果表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将农地流出的概率要高于第一代农业转移人口。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代际差异 农地流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雪娟 余向华
中国改革进程中,国有部门与我国体制的先天亲和性,使得其与非国有部门间的工资差异备受关注。以这种差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为研究对象,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及反事实分位数分解,实证分析了我国不同改革阶段部门工资差异的异质性分布和来源问题。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部门的平均工资水平经历了从折价到溢价的演变,工资分布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的演变,改革早期国有部门工资过分集中的结构问题逐渐消解,各分位点上普遍存在的溢价在2009年后开始缓解并回落。分位分解发现,国有部门通过门槛提升形成的劳动者特征差异,在早期不是主要差异来源,但后期则逐渐占据了主导,表明国有部门通过进入壁垒,部分维持了工资差异。部门工资差异的变化带有很强的改革阶段性和政策相关性,研究为认识和化解部门工资差异问题提供了结构性的详细数据支持和相关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国清 周远航
本文从均值方差张成的角度探讨了多因子定价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对规模组合能否作为定价因子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对沪深两市A股的10个规模组合的均值方差张成检验表明,大、中、小3个规模组合在短期内可以张成所有的规模组合的均值方差边界,这意味着这3个规模组合可以作为定价因子,解释其他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变动。
关键词:
CAPM 套利定价 规模组合 张成检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江克忠 裴育 夏策敏
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2008年先导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家庭代际转移呈现向上转移和隔代向下转移的特征:即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获得子女不菲的经济帮助,老年人对孙辈提供经济帮助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基于Heckman两步估计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成年子女家庭对父母提供经济帮助的规模与父母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拒绝了无私动机假说,而支持了交换动机假说。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养老保障不会对家庭代际转移产生"挤出"效应,未来加大政府养老保障的范围和力度,同时创造条件促进子女对老年父母提供经济帮助,可以共同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关键词:
代际转移 无私动机 交换动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昕
人口的持久性迁移意愿直接影响人口流向以及城镇规模的变化,要改变中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关键是引导人口的迁移方向。本文重点研究住房价格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将住房价格对人口迁移意愿的影响细化为购房与租房两方面,采用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等作为变量进行经验研究,结果发现: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均显著;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住房的销售价格已经进入抑制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阶段,而住房的租赁价格尚未进入抑制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阶段。因而,可以利用住房市场价格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来引导人口流向,因城施策合理选择住房保障的范围和方式,使住房政策成为引导人口迁移的手段...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友金 曾小明
如何开征房产税是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与以往注重房产税能否抑制房价、调节收入分配等研究不同,本文重点关注房产税能否有效发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功能。本文利用2011年重庆和上海房产税改革试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引入项目评估中新近发展的合成控制法,客观评估房产税政策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一个新的视角观察房产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为房产税征收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在房价水平相对较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重庆开征一定强度的房产税,对工业、服务业的相对产值和相对就业率均具有"促增作用",这种"促增作用"在统计上具有显著性,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总体表现为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入。然而,在房价已经很高、处于工业化后期的上海开征强度较低的房产税,却降低了工业和服务业的相对产值,增加了服务业的相对就业率,没有改变已经形成的产业转出态势,但也没有达到"腾笼换鸟"的理想预期。本文研究发现,不同的房产税政策设计以及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的地区,房产税的征收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效果有很大差异,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房产税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