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5)
- 2023(15958)
- 2022(12923)
- 2021(11892)
- 2020(9947)
- 2019(21863)
- 2018(21876)
- 2017(41592)
- 2016(22548)
- 2015(25133)
- 2014(24829)
- 2013(24182)
- 2012(21853)
- 2011(19483)
- 2010(19953)
- 2009(19314)
- 2008(19578)
- 2007(18201)
- 2006(16475)
- 2005(15137)
- 学科
- 业(98868)
- 济(93796)
- 经济(93643)
- 企(80887)
- 企业(80887)
- 管理(80819)
- 农(50487)
- 业经(35234)
- 农业(33750)
- 方法(33302)
- 财(31526)
- 中国(28119)
- 制(25353)
- 数学(24264)
- 数学方法(23948)
- 技术(21562)
- 务(21341)
- 财务(21301)
- 财务管理(21269)
- 企业财务(20139)
- 体(19006)
- 策(18138)
- 地方(17733)
- 理论(17202)
- 划(16580)
- 学(16526)
- 银(15913)
- 银行(15883)
- 和(15725)
- 贸(15498)
- 机构
- 学院(323384)
- 大学(316880)
- 济(135152)
- 经济(132412)
- 管理(128493)
- 理学(109487)
- 理学院(108401)
- 管理学(106764)
- 管理学院(106174)
- 研究(105187)
- 中国(86197)
- 京(67086)
- 财(65627)
- 农(64900)
- 科学(61109)
- 江(52634)
- 所(52421)
- 财经(50281)
- 中心(49986)
- 业大(49416)
- 农业(49314)
- 研究所(46424)
- 经(45431)
- 北京(41619)
- 州(40929)
- 经济学(39829)
- 范(39606)
- 师范(39253)
- 院(37384)
- 财经大学(36379)
- 基金
- 项目(206109)
- 科学(164868)
- 研究(155806)
- 基金(150237)
- 家(129058)
- 国家(127732)
- 科学基金(111801)
- 社会(102344)
- 社会科(96591)
- 社会科学(96570)
- 省(82713)
- 基金项目(79729)
- 教育(69553)
- 自然(69427)
- 自然科(67863)
- 自然科学(67847)
- 划(66715)
- 自然科学基金(66706)
- 编号(63678)
- 资助(58469)
- 成果(51469)
- 创(48099)
- 部(45543)
- 重点(45394)
- 发(45154)
- 制(44521)
- 创新(44082)
- 课题(43336)
- 业(43286)
- 国家社会(42384)
- 期刊
- 济(166623)
- 经济(166623)
- 研究(97319)
- 中国(76388)
- 农(67934)
- 财(54527)
- 管理(52531)
- 科学(47496)
- 学报(46120)
- 农业(45568)
- 大学(37411)
- 学学(35559)
- 融(34997)
- 金融(34997)
- 业经(33273)
- 教育(32962)
- 技术(29428)
- 财经(25583)
- 业(23887)
- 经济研究(23703)
- 经(22150)
- 问题(22031)
- 技术经济(17998)
- 版(17633)
- 世界(16767)
- 现代(16274)
- 科技(16269)
- 农村(16249)
- 村(16249)
- 农业经济(15561)
共检索到508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从农业转移人口分化视角,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适应性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化程度较低的兼业者、农民工对农村土地产权具有现时性偏好,比较重视土地的现时价值,倾向于直接经营土地或以短期方式不完全流转土地;市民化程度较高的准市民、市民则对农村土地产权具有长期性偏好,比较重视土地的未来价值,倾向于以长期方式不完全流转土地或以完全方式流转土地。需要保证产权结构具有一定弹性,适应不同市民化程度农业转移人口的异质性需求;通过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任辉
本文提出一个以农民分化为前提假设的分析框架,沿着"农民分化—农村土地功能变化—分化农民土地产权诉求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逻辑线索,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理。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富,对农民具有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土地对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不同。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是对土地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依据。在农民分化背景下,土地对分化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分化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发生了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必须适时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定菊 吴建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制度创新 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定菊 吴建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制度创新 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正松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和农业人口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促进农业人口合理流动提出若干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思路。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土地流转 人口流动 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喻文莉
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模式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障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农村土地立法入手进行制度创新。应逐步开放农村土地市场,完善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使之与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相协调。
关键词:
农村土地法律制度 创新 城市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锟
以往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由于土地产权的缺陷,导致了土地物权的虚置和缺失,进而造成了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的制度性缺失,从而导致了土地产权模糊、土地流转困难、土地价值低估和补偿标准过低,这些缺陷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因此,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按照有利于明确和保护土地物权的思路,建立以承包权为核心的农地产权制度、基于承包权的农地流转制度和基于土地物权的农地征用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华春 赵春学 刘颖梅
中国城市化率在突破50%以后的新发展时期,改革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创新土地流转等事关"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中国城市化顺利推进与城乡和谐发展。以土地制度创新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在这些方面提供了良好借鉴。
关键词:
城市化 二元结构 土地流转 土地制度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玲杰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现阶段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剖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性障碍、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市民化进程滞后和调控策略选择等突出难题,提出了以坚持民生为本、突出就业导向、善用底线思维、加快制度创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等为核心内容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策略,进而从创新城市融入机制、创新协调推进机制、创新支持保障机制等入手,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推进策略 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永丽 胡雪萍
[目的]探索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并寻求适当的政策措施以强化动力、规避阻力。[方法]首先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划分为"流入城市"、"迁入城市"、"融入城市"3个阶段,接着运用"推-拉"理论,从城市和农村两个角度,对各个阶段面临的推力和拉力进行分析。[结果]推动市民化进程的动力来自于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而阻力来自于城市的外推力和农村的回拉力,4种力量相互博弈在市民化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流入"阶段,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起主要的作用,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在"迁入"阶段,制度性原因造成的城市的外推力作用明显;在"融入"阶段,城市外推力和农村回拉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市民化进程。[结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流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迁入";培养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意识,并提高城市的接纳度,实现"融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永丽 胡雪萍
[目的]探索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并寻求适当的政策措施以强化动力、规避阻力。[方法]首先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划分为"流入城市"、"迁入城市"、"融入城市"3个阶段,接着运用"推-拉"理论,从城市和农村两个角度,对各个阶段面临的推力和拉力进行分析。[结果]推动市民化进程的动力来自于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而阻力来自于城市的外推力和农村的回拉力,4种力量相互博弈在市民化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在"流入"阶段,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起主要的作用,促进农业人口转移;在"迁入"阶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艾建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黎翠梅
土地保障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但其保障功能不断弱化,并且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创新土地保障制度而不是建立一种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取而代之,文章重点探讨了农村土地资本化对创新适应不同农民需求的土地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村土地保障 土地资本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凡文 都一丹 宫园园 徐玉梅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既有推进作用,也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征地范围、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安置方式以及相关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征地制度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系,提出了改革完善现行征地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从宏观体制层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从制度供求非均衡状态向制度供求均衡状态渐进式转变的动态过程,而户籍制度、农地产权和公共福利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供求转变的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微观契约模型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际上是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和作为制度需求者的农业转移人口签订一份"入户城市"契约的交易费用最小化过程。随后的实证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入户积分资格、农地流转情况、子女入学条件等均提高了其市民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