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02)
2023(20064)
2022(16556)
2021(15179)
2020(12829)
2019(28954)
2018(28638)
2017(54690)
2016(29694)
2015(33031)
2014(32569)
2013(32139)
2012(29142)
2011(26305)
2010(26760)
2009(25693)
2008(25561)
2007(23573)
2006(21050)
2005(19207)
作者
(84260)
(70783)
(70667)
(66910)
(44800)
(33783)
(31980)
(27436)
(26729)
(25389)
(24047)
(23715)
(22615)
(22511)
(21924)
(21671)
(21147)
(20725)
(20448)
(20374)
(17616)
(17482)
(17108)
(16332)
(15990)
(15931)
(15839)
(15694)
(14301)
(14193)
学科
(122758)
经济(122590)
(108613)
管理(96563)
(89560)
企业(89560)
(52361)
方法(48406)
数学(38345)
(38134)
业经(38129)
数学方法(37901)
中国(35290)
农业(34700)
(29818)
(24847)
财务(24798)
财务管理(24750)
地方(23756)
(23578)
企业财务(23426)
技术(23421)
(22037)
贸易(22021)
理论(21575)
(21371)
(21238)
(20557)
银行(20509)
(20299)
机构
学院(422081)
大学(417379)
(174370)
经济(170724)
管理(163837)
研究(140896)
理学(139525)
理学院(138066)
管理学(135788)
管理学院(135008)
中国(111975)
(88540)
(84595)
科学(83937)
(80675)
(71432)
(68064)
中心(66218)
财经(65249)
研究所(63780)
业大(63697)
农业(62073)
(58962)
北京(55407)
(53798)
师范(53299)
(53096)
经济学(52379)
(50453)
财经大学(47604)
基金
项目(271925)
科学(215331)
研究(202656)
基金(196843)
(170435)
国家(168851)
科学基金(145777)
社会(130382)
社会科(123234)
社会科学(123201)
(108396)
基金项目(104065)
教育(92203)
自然(91911)
自然科(89770)
自然科学(89745)
(89220)
自然科学基金(88156)
编号(83378)
资助(78012)
成果(67918)
重点(60828)
(60444)
(59896)
(59394)
课题(57181)
创新(55825)
(54150)
国家社会(53908)
(51814)
期刊
(206678)
经济(206678)
研究(126268)
中国(94369)
(79904)
(69504)
管理(64184)
学报(63377)
科学(61695)
农业(53426)
大学(49331)
学学(46530)
教育(45112)
(43929)
金融(43929)
业经(38459)
技术(37942)
财经(32723)
经济研究(31157)
(29402)
(28229)
问题(27493)
技术经济(22478)
(22234)
(20527)
世界(20449)
科技(20057)
现代(19941)
商业(19670)
财会(18668)
共检索到655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任辉  
本文提出一个以农民分化为前提假设的分析框架,沿着"农民分化—农村土地功能变化—分化农民土地产权诉求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逻辑线索,揭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机理。土地是农民的重要财富,对农民具有多种功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土地对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不同。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是对土地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的认知,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依据。在农民分化背景下,土地对分化农民的功能多样性和重要性发生了变化,分化农民的土地产权诉求发生了变化,农村土地制度必须适时创新。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从农业转移人口分化视角,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适应性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研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化程度较低的兼业者、农民工对农村土地产权具有现时性偏好,比较重视土地的现时价值,倾向于直接经营土地或以短期方式不完全流转土地;市民化程度较高的准市民、市民则对农村土地产权具有长期性偏好,比较重视土地的未来价值,倾向于以长期方式不完全流转土地或以完全方式流转土地。需要保证产权结构具有一定弹性,适应不同市民化程度农业转移人口的异质性需求;通过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昊  夏方舟  严金明  
研究目的:梳理现有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文献成果,以期为协调城镇化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土地产权、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城乡统筹试点地区土地制度创新经验等方面研究可为合适的制度优化路径选择奠定基础。但也存在仅以土地配置效率为评判制度适宜性标准、多注重制度的静态描述等缺陷。研究结论:今后须注重基本国情与环境约束,以资源配置效率与权益保护作为评判制度适宜性的标准,加强对制度变迁动态性与路径的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新民  
文章通过对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考察,分析了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所有权残缺",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了以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指导思想的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路径选择,提出了构建以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农村新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构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定菊  吴建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定菊  吴建荣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我国开展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简述了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各种制度创新措施,并阐述了促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逻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正松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和农业人口流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促进农业人口合理流动提出若干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永强  苏昌贵  龙花楼  侯学钢  
在对当前中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从制度改革协调联动性、整体性角度出发,设计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Land-PPET框架。通过对农村土地产权、规划、征收和流转制度的创新研究,以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年限和范围;转变规划理念,科学开展农村土地规划,积极引导多方主体参与规划的编制,有效引导村庄建设发展;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严格限定征收范围,完善征地手续,保证征地的公平;有序开展土地流转,探索改革农村住宅用地供地模式,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流转市场化,解决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信永  高伟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新要求,并强调要使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要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从宏观体制层面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从制度供求非均衡状态向制度供求均衡状态渐进式转变的动态过程,而户籍制度、农地产权和公共福利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供求转变的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微观契约模型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际上是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和作为制度需求者的农业转移人口签订一份"入户城市"契约的交易费用最小化过程。随后的实证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入户积分资格、农地流转情况、子女入学条件等均提高了其市民化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顾岳汶  吕萍  
基于产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探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通过案例研究,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明晰了集体建设用地的产权范围;从权利层面显化了资产属性;从市场层面完善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实现了资产要素与劳动力要素在乡村与城镇之间的流动。进一步而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农户个体收入的增加以及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锟  
以往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缺陷在于:由于土地产权的缺陷,导致了土地物权的虚置和缺失,进而造成了土地流转、土地征用的制度性缺失,从而导致了土地产权模糊、土地流转困难、土地价值低估和补偿标准过低,这些缺陷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因此,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按照有利于明确和保护土地物权的思路,建立以承包权为核心的农地产权制度、基于承包权的农地流转制度和基于土地物权的农地征用制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郑鹏  李崇光  
农业现代化问题是关系我国整体现代化与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环节,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其推进与实现既具有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普同性特征,也具有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市场调控作用。当前,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关键是必须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和区域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为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首先要变小农户的"小生产"为现代化的"大生产",其可能路径,一是农户的自组织化探索——主体选择内推路径;二是农户自我选择与政府规制的联合作用——主体选择与政策相互作用的路径;三是农户与资本色彩浓厚的市场流通主体的合作——政策规制外推路径;四是农...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应良  王钊  
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引入生产可能性曲线,从制度供给的主观绩效与客观绩效两个维度构建一个分析思路框架,并运用该思路框架对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绩效进行简单考察,从总体配置、区域配置和产品配置三个侧面得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绩效的一个基本判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唯希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农场化经营趋势,家庭农场适应规模经济要求,代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服务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然要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根据山东省潍坊及德州地区家庭农场的调研情况,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难题,农民土地产权效力弱的状况急需改善。"三权分置"政策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依照产权细分和促进土地产权交易的路径进行制度完善,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