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8)
2023(12117)
2022(9528)
2021(8713)
2020(7439)
2019(16283)
2018(16394)
2017(31852)
2016(17181)
2015(19252)
2014(19400)
2013(19063)
2012(17181)
2011(15217)
2010(15674)
2009(15118)
2008(15370)
2007(14309)
2006(13002)
2005(12061)
作者
(50390)
(42578)
(42335)
(39695)
(26895)
(20224)
(19123)
(16487)
(16231)
(15306)
(14559)
(14293)
(13607)
(13535)
(13331)
(12948)
(12517)
(12308)
(12290)
(12200)
(10563)
(10521)
(10481)
(10040)
(9627)
(9566)
(9551)
(9412)
(8591)
(8507)
学科
(87683)
(75270)
经济(75155)
(68849)
企业(68849)
管理(59969)
(45741)
农业(30510)
方法(30203)
业经(29860)
(24410)
中国(23001)
数学(22079)
数学方法(21877)
(19049)
(17946)
财务(17920)
财务管理(17899)
企业财务(16921)
技术(16564)
(15834)
(14100)
理论(13925)
(13851)
银行(13824)
(13227)
(13202)
(13187)
(12964)
地方(12961)
机构
学院(258024)
大学(251114)
(110039)
经济(108009)
管理(104443)
理学(89116)
理学院(88289)
管理学(86954)
管理学院(86504)
研究(82486)
中国(70589)
(57813)
(52691)
(51834)
科学(48880)
农业(44134)
(42085)
业大(41732)
(41591)
财经(40795)
中心(39267)
研究所(37808)
(36990)
经济学(32736)
北京(32655)
(32404)
经济管理(30102)
(29924)
财经大学(29704)
经济学院(29668)
基金
项目(165944)
科学(132917)
研究(122836)
基金(122719)
(105822)
国家(104725)
科学基金(91695)
社会(81384)
社会科(76695)
社会科学(76675)
(66193)
基金项目(65282)
自然(58270)
自然科(57002)
自然科学(56989)
自然科学基金(56032)
教育(53720)
(53511)
编号(50095)
资助(48720)
成果(39314)
(38186)
(36987)
(36679)
(36661)
重点(36362)
国家社会(33862)
创新(33809)
课题(32883)
(32815)
期刊
(132858)
经济(132858)
研究(75840)
(60730)
中国(52007)
(41436)
农业(40673)
管理(40491)
科学(38333)
学报(37283)
(31754)
金融(31754)
大学(29733)
学学(28652)
业经(28409)
技术(23307)
(21087)
财经(20100)
经济研究(18574)
教育(18057)
问题(18052)
(17236)
技术经济(15178)
农村(14724)
(14724)
世界(14403)
农业经济(14008)
(13961)
现代(13220)
商业(12578)
共检索到394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越菲  文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身构成了一个内部不断产生关联效应的复杂系统,并更多地表现为连续而非离散的动态过程。然而,以往研究中的"转型阶段论""单向转移论"以及"独立归因论"却过度解组了市民化的系统性。基于对现有理论视角的反思,文章立足于市民化的系统观,重新阐明了市民化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联。文章认为,市民化系统由激励系统、规范系统、适应与融入系统以及反馈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都经由不同主体的共同参与,并在宏观—中观—微观的互动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起到促动、控制、整合以及调整的作用。研究表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反思性地检视市民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避免市民化的未预期后果和系统冲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从农业转移人口构成类型、户籍地与迁入城市的视角,分析了市民化意愿的状况及资本要素禀赋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总体不高,个体工商户、省内户籍、迁入特大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加愿意成为市民。经济收入高、消费节制、户籍影响小、社保参加度高、机关单位熟人数多、公共文体参与度高、年龄小和女性等特征对市民化意愿的总体影响为正向,但不同群体间可能存在一些具体差异。分析认为革除体制弊端、提升资本存量、关注分层需求、因城施策是提高市民化意愿的有效渠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北平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城市的二元结构以及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较为突出。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市二元结构一元化,首先需要测算农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明确政府、个人、企业各自承担的成本,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促进政府对市政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投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郝演苏  周佳璇  张建伟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内循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市民化视角估计城镇医疗保险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医疗保险体系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该结论在考虑自选择与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市民化意愿的提升是城镇医疗保险影响消费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地,文章发现医疗保险依托自身保障属性有利于缓解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异域社会时遭遇的健康风险;同时基于居住证制度,医疗保险可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进而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身份转变。文章认为,从医疗保险覆盖等方面助力市民角色转型是提升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水平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星林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存在四大障碍,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障碍、成本障碍、农户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障碍、城市综合承载力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通过加强制度改革,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强化农户自身综合水平,提高中小城镇吸引力,增强大中城市承载力等措施,促进我国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进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史育龙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激发投资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的强大引擎。当前,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更多农村居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水平、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一方面,会推动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相互支撑、同步发展。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因制度隔离障碍,产生了城市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政治参与边缘化、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冲突这四种类型繁杂、程度不一的社会风险。唯有破除制度壁垒,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就业市场,提升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些风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相互支撑、同步发展。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因制度隔离障碍,产生了城市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政治参与边缘化、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冲突这四种类型繁杂、程度不一的社会风险。唯有破除制度壁垒,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就业市场,提升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些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学浪  
跨区域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已初显成效,但由于受物质、权利、人力、社会等资本困境的影响,其市民化仍存在城市融入、社会剥夺、政治边缘化、社会冲突等方面的风险。本文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解构该群体市民化社会风险的基本结构,并构建一套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以此识别其市民化社会风险的类型、等级、发生概率、危害大小等内容。同时,运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和方式,探索出多元主体治理、系统治理、同步治理三种治理模式,从而提升该群体市民化社会风险治理的实效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笪晨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农村土地流转、社会关系网络、话语权力等方面的顶事件社会风险源,而该层级风险源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即进一步演变成中间和底事件等级的社会风险源,进而形成其市民化的社会风险。基于相关文献综述,建立该群体市民化社会风险源的"变迁—结构—话语"分析模型,以此分析其市民化社会风险源形成的逻辑理路。同时,从市民化意愿、社会融入、权益保障等方面,探索出该群体市民化社会风险源的防范策略,以规避和消减其市民化的社会风险及其消极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学浪  
跨区域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已初显成效,但由于受物质、权利、人力、社会等资本困境的影响,其市民化仍存在城市融入、社会剥夺、政治边缘化、社会冲突等方面的风险。本文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解构该群体市民化社会风险的基本结构,并构建一套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以此识别其市民化社会风险的类型、等级、发生概率、危害大小等内容。同时,运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和方式,探索出多元主体治理、系统治理、同步治理三种治理模式,从而提升该群体市民化社会风险治理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可云  王洋志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经验观察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不同方式,研究不同市民化方式对经济及社会影响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式划分为两类,即主动市民化和被动市民化,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两种不同市民化方式对收入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市民化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农转非"群体的收入分化,被动市民化群体的收入显著低于主动市民化群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被动市民化群体被征地而丧失了农业收入,且预期外的政策冲击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但与保留农业户籍的个体比较,被动市民化居民则具备一定的收入优势。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认为,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宜鼓励主动市民化,同时在征地过程中要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培训帮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滨  赵蕾  
本文在考察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得出结果,城镇化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虽统计上显著,但程度微乎其微。最后指出,传统城镇化模式已成为阻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必须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为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冬梅  韩亚辉  
在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物流业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在物流业从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确保物流业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冬梅  韩亚辉  
在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物流业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农业转移人口在物流业从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确保物流业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