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6)
- 2023(17546)
- 2022(14283)
- 2021(13094)
- 2020(11135)
- 2019(24757)
- 2018(24640)
- 2017(47460)
- 2016(25708)
- 2015(28274)
- 2014(27795)
- 2013(27436)
- 2012(24715)
- 2011(21684)
- 2010(21538)
- 2009(19873)
- 2008(19673)
- 2007(17501)
- 2006(15341)
- 2005(13325)
- 学科
- 济(107099)
- 经济(106959)
- 业(99911)
- 企(81839)
- 企业(81839)
- 管理(81746)
- 方法(48658)
- 农(48187)
- 数学(39793)
- 数学方法(39316)
- 财(34377)
- 业经(34346)
- 农业(31940)
- 中国(28004)
- 务(22494)
- 财务(22448)
- 财务管理(22417)
- 制(21303)
- 企业财务(21284)
- 技术(19980)
- 贸(19493)
- 贸易(19486)
- 易(19015)
- 学(18620)
- 地方(18487)
- 策(17791)
- 和(17256)
- 理论(17050)
- 划(16812)
- 体(16286)
- 机构
- 学院(365307)
- 大学(359710)
- 济(152249)
- 经济(149596)
- 管理(146347)
- 理学(127572)
- 理学院(126309)
- 管理学(124138)
- 管理学院(123483)
- 研究(116321)
- 中国(90493)
- 农(77122)
- 京(73517)
- 科学(72410)
- 财(68547)
- 业大(60539)
- 农业(59793)
- 所(58495)
- 财经(55434)
- 中心(55063)
- 江(54762)
- 研究所(53420)
- 经(50661)
- 经济学(46594)
- 北京(44440)
- 范(43563)
- 师范(43013)
- 州(42635)
- 经济学院(42405)
- 院(40940)
- 基金
- 项目(252927)
- 科学(200826)
- 基金(187008)
- 研究(180688)
- 家(164429)
- 国家(162955)
- 科学基金(141024)
- 社会(118684)
- 社会科(112398)
- 社会科学(112367)
- 省(99614)
- 基金项目(99605)
- 自然(92113)
- 自然科(90127)
- 自然科学(90100)
- 自然科学基金(88515)
- 划(82907)
- 教育(81233)
- 资助(74565)
- 编号(71619)
- 重点(56380)
- 成果(55908)
- 部(55481)
- 创(54924)
- 发(54589)
- 创新(50837)
- 业(50431)
- 国家社会(50175)
- 科研(49007)
- 教育部(47508)
- 期刊
- 济(167551)
- 经济(167551)
- 研究(97612)
- 农(76260)
- 中国(65013)
- 学报(60016)
- 科学(56347)
- 管理(54881)
- 财(54393)
- 农业(51378)
- 大学(46135)
- 学学(44408)
- 业经(33965)
- 融(33015)
- 金融(33015)
- 技术(31361)
- 财经(27101)
- 业(27039)
- 教育(27037)
- 经济研究(25241)
- 经(23322)
- 问题(23190)
- 版(19662)
- 技术经济(19109)
- 世界(17549)
- 商业(17320)
- 科技(17204)
- 现代(16924)
- 统计(16892)
- 业大(16181)
共检索到524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可云 王洋志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质量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经验观察发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不同方式,研究不同市民化方式对经济及社会影响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式划分为两类,即主动市民化和被动市民化,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两种不同市民化方式对收入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市民化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农转非"群体的收入分化,被动市民化群体的收入显著低于主动市民化群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被动市民化群体被征地而丧失了农业收入,且预期外的政策冲击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但与保留农业户籍的个体比较,被动市民化居民则具备一定的收入优势。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认为,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宜鼓励主动市民化,同时在征地过程中要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并为其提供一定的培训帮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最新的2015年数据筛选出农业转移人口样本,然后以受访者是否为非农业户口或者居民户口衡量市民化,通过Probit模型考察了社会公平感知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内在机制。另外还使用了OLS方法与Logit模型检验了本文结果的稳健性,使用了IV-Probit方法讨论了内生性。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公平感知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其内在的影响机制是社会公平感知通过提升幸福感,从而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公共服务资源充足程度的满意度可以加强社会公平感知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幸福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健 李子芳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等模型,考察不同市民化方式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需求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被动市民化群体的消费需求低于主动市民化群体。这种消费需求分化作用,随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水平的增加呈显著“U形”关系,51~65岁年龄段受影响更大,且只在东、西部地区显著。相较主动市民化,被动市民化群体面临更大的社会融入难度和就业不确定性,难以充分释放消费潜力。鉴于此,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供就业服务和保障,以提升消费活力。
关键词:
市民化方式 新型城镇化 消费需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北平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城市的二元结构以及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较为突出。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市二元结构一元化,首先需要测算农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明确政府、个人、企业各自承担的成本,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促进政府对市政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投入。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成本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峰 顾楚丹
为探究日常生活感受对不同类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本文基于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研数据,运用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对农业政策的满意程度会降低居村农民的市民化意愿;周边城市市民的友好程度能够有效提升市民化意愿;对生活现状满意度越高的群体其市民化意愿越高。本研究的发现为未来市民化工作重心的转变提供了参考,即在现有基础上,更加注重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观日常生活感受,从而构建一种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市民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越菲 文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身构成了一个内部不断产生关联效应的复杂系统,并更多地表现为连续而非离散的动态过程。然而,以往研究中的"转型阶段论""单向转移论"以及"独立归因论"却过度解组了市民化的系统性。基于对现有理论视角的反思,文章立足于市民化的系统观,重新阐明了市民化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其相互关联。文章认为,市民化系统由激励系统、规范系统、适应与融入系统以及反馈系统组成,每一个子系统都经由不同主体的共同参与,并在宏观—中观—微观的互动中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起到促动、控制、整合以及调整的作用。研究表明,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反思性地检视市民化进程中的潜在风险,避免市民化的未预期后果和系统冲突。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系统构成 潜在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星林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目前现状而言,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主要存在四大障碍,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障碍、成本障碍、农户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障碍、城市综合承载力制约。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通过加强制度改革,建立合理成本分担机制,强化农户自身综合水平,提高中小城镇吸引力,增强大中城市承载力等措施,促进我国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障碍因素 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齐秀琳 汪心如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惩罚回归、集成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考察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集成学习方法在预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中梯度提升回归树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在所有特征变量中,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规模、年龄和流动城市数量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此外,本文通过累积局部效应图展示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的具体预测模式,并发现年龄和流动城市数量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有着明显的非线性影响。这些研究结论对政府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机器学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阳 宋周
本文从农业人口转移实施主体的角度,以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结果指标,应用Logit回归模型全面系统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的人口统计特征、工作情况、生活质量、思想观念等因素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在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的各因素中,相关性由强到弱,已在城里买房、没有务农经验、有丰富的娱乐活动等12个方面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基于此,本文提出制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需求,既要着重解决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的住房、户籍以及就业等问题,更要转变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积极推动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光杰 刘丽丽
文章运用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数据,采用OLS、PSM、标准logit模型等方法估计市民化意愿(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分别使消费水平显著提升,长期居住意愿对消费水平的影响高于转户意愿。政府应适当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结合"户籍化市民化",重点推进"常住化市民化",以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在消费结构方面,有市民化意愿者会显著降低食品支出占比,明显增加在住房和请客送礼方面的消费比重以促进融入城市。有转户意愿者还会显著提高教育支出比例,而有长期居住意愿者还将大幅增加医疗消费份额。因此,政府应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融入城市的条件,致力于完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制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锐 曹广忠
本文利用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公安部门登记数据,分析了全国各省(市、区)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规模、结构以及市民化推进程度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待市民化人口每年新增1510万,东部沿海以跨省市迁移为主,中部地区以省内迁移为主。采用迁移人口中的落户人口与总迁移人口的比值考察不同地区迁入人口落户难度,发现中部地区落户最易,西北地区其次,东部沿海最难。影响市民化进程的因素,一是高昂的市民化成本,特别是需要政府承担的公共成本部分抑制了市民化进程;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下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主要由迁入地政府负担,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三是现有产业人口与落户要求不匹配,使得粗放型产业所吸引的就业人群难以达到落户门槛。本文进一步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分析,从政府投资体制和空间资源配置两方面就不同地区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宝瑞 石晓军 秦国庆 朱玉春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切身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畅通城乡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不同地级市的社会流动性水平,并将地级市特征信息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进行匹配,实证考察了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该结论具有稳健性,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较高的社会流动性能够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的经济、社交和心理融入,进而提升其市民化意愿。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地区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和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据此,文章建议积极营造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以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安居落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阳 宋周
本文从农业人口转移实施主体的角度,以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结果指标,应用Logit回归模型全面系统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的人口统计特征、工作情况、生活质量、思想观念等因素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在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的各因素中,相关性由强到弱,已在城里买房、没有务农经验、有丰富的娱乐活动等12个方面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基于此,本文提出制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需求,既要着重解决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的住房、户籍以及就业等问题,更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身份认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傅帅雄 戴美卉 吴磊
目前我国已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作为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目标之一,这关系到已在城镇居住的非户籍人口和诸多农村人口。日本作为亚洲领先完成农业人口转移的国家,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通过研究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总结出其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其能够快速转移的原因,结合我国现状为我国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建议。本文认为我国应依托城市群实现农民工分散转移,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其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制定法律为这些政策提供保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琳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方式和成熟标志,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的攻坚期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起步期。本文旨在梳理发达国家、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典型模式,对其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试图为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日本 中国台湾 巴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