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29)
2023(11146)
2022(8881)
2021(8255)
2020(7072)
2019(15973)
2018(16158)
2017(31915)
2016(16785)
2015(18960)
2014(18828)
2013(18714)
2012(16805)
2011(14874)
2010(15294)
2009(14617)
2008(14518)
2007(13385)
2006(11873)
2005(10749)
作者
(46659)
(39369)
(39218)
(37028)
(24765)
(18797)
(17626)
(15293)
(14850)
(14178)
(13265)
(13230)
(12388)
(12304)
(11893)
(11843)
(11540)
(11442)
(11273)
(11222)
(9718)
(9551)
(9536)
(9333)
(8821)
(8797)
(8777)
(8666)
(7809)
(7789)
学科
(87460)
(82939)
经济(82838)
(70549)
企业(70549)
管理(64782)
(45525)
方法(36702)
农业(30391)
业经(29167)
数学(29122)
数学方法(28621)
(24098)
中国(18383)
(17520)
财务(17484)
财务管理(17468)
技术(16597)
企业财务(16493)
(16427)
(15427)
理论(14125)
(13435)
(12978)
贸易(12970)
(12811)
(12757)
(12612)
经营(11509)
地方(11189)
机构
学院(251600)
大学(241142)
(110667)
管理(109199)
经济(108830)
理学(94913)
理学院(94189)
管理学(92718)
管理学院(92309)
研究(71751)
中国(60394)
(51365)
(49242)
(48476)
科学(40336)
财经(39481)
业大(38976)
农业(38809)
(38233)
(35825)
中心(35019)
(34903)
经济学(32342)
经济管理(31543)
研究所(31091)
商学(29956)
(29867)
商学院(29697)
北京(29681)
经济学院(29321)
基金
项目(162991)
科学(131884)
研究(122028)
基金(121555)
(102945)
国家(101898)
科学基金(91495)
社会(81714)
社会科(77205)
社会科学(77185)
(65359)
基金项目(64492)
自然(58251)
自然科(57086)
自然科学(57077)
自然科学基金(56138)
教育(54643)
(51636)
编号(50877)
资助(49006)
成果(38123)
(36732)
(36686)
(36344)
(34776)
重点(34538)
国家社会(33627)
创新(33352)
(32667)
人文(32431)
期刊
(131128)
经济(131128)
研究(68553)
(54614)
中国(46525)
管理(42539)
(39483)
农业(36777)
科学(33491)
学报(29830)
业经(29826)
大学(25255)
学学(24567)
(24534)
金融(24534)
技术(24453)
财经(19257)
经济研究(19204)
(18979)
教育(17564)
问题(17096)
(16591)
技术经济(15701)
商业(14587)
农村(14212)
(14212)
农业经济(13854)
统计(13727)
(13168)
世界(13120)
共检索到368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婷怡  叶倩  雷宏振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我国早期户籍与住房制度以及城乡分割二元金融制度却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较大障碍。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其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创造的巨大内需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双循环"格局的构建。通过构建Probit以及IV-Probit模型深入考察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实现模式、购房意愿、购房融资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对于住房实现模式而言,户主为第三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家庭拥有自有住房的可能性较低,同时对应的住房实现模式主要为租赁,但这一群体具有更高的购房需求。(2)个人特征与家庭特征均会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家庭的住房实现模式及购房融资行为,城市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经济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积累均对农业转移人口家庭自有住房、购房意愿以及购房融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土地资源禀赋有助于增加农业转移人口财产性收入,降低市民化成本,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购房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社会保障覆盖能够显著增强农业转移人口的购房意愿与住房融资意愿。为此,必须加大住房消费金融支持力度,弱化农业转移人口住房融资约束,同时应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提高农业转移人口收入水平,从而增强其住房支付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宝香  
本文着眼于城市化对住房市场作用机制的研究。首先,从城市化工业化互动、产业结构演进、就业结构调整、居业联动等机制机理及其相互关系的梳理入手,进行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效应作用渠道的理论分析。其次,立足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双重转型的现实,具体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效应的作用渠道,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住房诉求。最后,结合住房市场过滤理论和住房轮候国际经验,进行我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供给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并设计具体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宝香  
本文着眼于城市化对住房市场作用机制的研究。首先,从城市化工业化互动、产业结构演进、就业结构调整、居业联动等机制机理及其相互关系的梳理入手,进行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效应作用渠道的理论分析。其次,立足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双重转型的现实,具体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效应的作用渠道,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住房诉求。最后,结合住房市场过滤理论和住房轮候国际经验,进行我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供给模式选择的理论分析并设计具体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顾岳汶  吕萍  赵祯  
为剖析农村宅基地闲置与城镇住房保障无法有效落实的资源错配问题,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为切入点,基于行为经济学分析框架,从心理账户、禀赋效应以及参照依赖三个维度分析农村住房价值和务工地住房条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务工地住房消费边际倾向高于老一代,务工地住房条件对于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更大;农村住房价值对新生代市民化意愿没有影响,对于老一代是负向影响;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农村住房效用的损失要大于务工地住房效用的增加,而新生代则更加在意务工地住房效用的提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智利  韩冰洋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问题迫在眉睫。在借鉴众多典型的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前提下,本文作者提出了以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来置换城镇住房、获取社会保障、增加财政性收入的农村三权三利用模式,并以此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步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智利  韩冰洋  
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住房问题迫在眉睫。在借鉴众多典型的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前提下,本文作者提出了以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来置换城镇住房、获取社会保障、增加财政性收入的农村三权三利用模式,并以此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步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董昕  
解决中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在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意愿,尤其是持久性迁移意愿。文章以房租收入比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住房支付能力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房租收入比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显著,而且存在拐点。在拐点之前房租收入比与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住房租赁价格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房租收入比对迁移意愿并不显现出负向影响,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倾向于选择住房价格较高的大城市,而不是住房价格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光杰  刘丽丽  
文章运用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数据,采用OLS、PSM、标准logit模型等方法估计市民化意愿(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分别使消费水平显著提升,长期居住意愿对消费水平的影响高于转户意愿。政府应适当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结合"户籍化市民化",重点推进"常住化市民化",以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在消费结构方面,有市民化意愿者会显著降低食品支出占比,明显增加在住房和请客送礼方面的消费比重以促进融入城市。有转户意愿者还会显著提高教育支出比例,而有长期居住意愿者还将大幅增加医疗消费份额。因此,政府应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融入城市的条件,致力于完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宝香  
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城镇化反过来又促进产业发展。因此,产城融合是城镇化的必要选择。同时,住房市场和城镇化之间也存在着互动关系。本文立足于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对城镇化作用机制的研究,基于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化迁移消费效应作用渠道的探索,分析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对产城融合和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目前完善我国城市低成本住房制度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任荣荣  贺志浩  
通过2020年46个地级及其以上市农民工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有一定特殊性和区域差异性。20%以上农业转移人口以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作为居住方式,住房政策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上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消费尚有释放空间,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需要新思路。建议以居住年限为标准,将农业转移人口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挥住房公积金对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支付能力的作用,多途径提高农业转移人口住房消费意愿,增加过渡性住房供给,构建与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需求特点相匹配的区域差别化住房支持政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建伟  冯玉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牧户与农户的住房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改善,牧户与农户住房消费差距发生着变化。本文阐述了内蒙古牧户与农户住房消费行为的演变,比较分析了牧户与农户居住支出水平,资金来源,人均居住面积,住房质量,进而探讨其差距的演变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宾  李娟  
新型城镇化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质在于其从农村中彻底退出并融入城市社会,城市住房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退村进城"的必要条件。然而,在政策层面,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以及城市住房保障政策部分失灵,致使农业转移人口既无法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以满足进城租房购房的资金需求,又难以得到住房保障支持;在市场层面,房价收入比过高;在社会层面,社会资本匮乏;政策、市场、社会的选择性排斥加剧了农业转移人口住房解决难度和市民化漂浮困境。基于此,应允许承包地、宅基地、集体资产可抵押以及市场交易,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交易体系,以增加土地的财产性收入,形成对农业转移人口"退村"的推力;实施差异性住房保障政策、建构各级政府公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建华  谭方东  周倩  
农业转移劳动力住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先行工业化国家都曾经历过。本文以英国、美国和日本为例,概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住房表征,归总各国成功纾缓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经验与做法,希冀从宏观政策层面探寻共性规律,为中国农民工住房支持政策的建置提供参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良国  李永周  
住房产业是拉动我国近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推动这个产业的源泉主要来自于居民内在的住房消费需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投资需求。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我国每年的商品房销售总额(面积)中商品住宅所占比重高达80%~90%,这种强劲的住房需求造就了我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城镇居民持续高涨的住房消费动力,来自于多个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性宽松的货币环境导致流动性过剩,引起大宗商品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