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7)
- 2023(17025)
- 2022(14168)
- 2021(13192)
- 2020(11213)
- 2019(25730)
- 2018(25397)
- 2017(48949)
- 2016(26703)
- 2015(30323)
- 2014(30470)
- 2013(30422)
- 2012(28432)
- 2011(25643)
- 2010(25962)
- 2009(24949)
- 2008(25408)
- 2007(23479)
- 2006(20876)
- 2005(19266)
- 学科
- 济(118345)
- 经济(118179)
- 业(102803)
- 管理(90042)
- 企(84020)
- 企业(84020)
- 方法(50860)
- 农(49097)
- 数学(41450)
- 数学方法(41083)
- 财(38317)
- 业经(34344)
- 中国(33109)
- 农业(32155)
- 制(29468)
- 务(24629)
- 财务(24590)
- 财务管理(24537)
- 贸(23392)
- 贸易(23376)
- 企业财务(23246)
- 易(22787)
- 体(20839)
- 银(20270)
- 银行(20237)
- 技术(20177)
- 学(20048)
- 策(19440)
- 行(19414)
- 地方(19345)
- 机构
- 学院(396345)
- 大学(393877)
- 济(174293)
- 经济(170951)
- 管理(153814)
- 研究(134301)
- 理学(130817)
- 理学院(129483)
- 管理学(127682)
- 管理学院(126928)
- 中国(109527)
- 财(84919)
- 京(83206)
- 科学(77090)
- 农(75117)
- 所(68488)
- 财经(65855)
- 中心(62408)
- 江(62089)
- 研究所(60897)
- 经(59698)
- 农业(57928)
- 业大(57685)
- 经济学(54017)
- 北京(52758)
- 经济学院(48727)
- 财经大学(48205)
- 州(48091)
- 范(47992)
- 师范(47566)
- 基金
- 项目(248428)
- 科学(197106)
- 研究(184520)
- 基金(183097)
- 家(157783)
- 国家(156339)
- 科学基金(134743)
- 社会(120799)
- 社会科(114249)
- 社会科学(114216)
- 基金项目(96163)
- 省(95477)
- 自然(84325)
- 教育(83436)
- 自然科(82380)
- 自然科学(82353)
- 自然科学基金(80965)
- 划(79369)
- 资助(74799)
- 编号(74412)
- 成果(61250)
- 部(57126)
- 重点(55295)
- 发(53492)
- 创(53336)
- 国家社会(50724)
- 制(50632)
- 课题(50564)
- 创新(49384)
- 教育部(49326)
- 期刊
- 济(205489)
- 经济(205489)
- 研究(122247)
- 中国(83413)
- 农(74357)
- 财(70229)
- 管理(59392)
- 学报(58622)
- 科学(56301)
- 农业(49785)
- 大学(45896)
- 融(44991)
- 金融(44991)
- 学学(43548)
- 教育(36159)
- 业经(35912)
- 财经(34367)
- 技术(34170)
- 经济研究(31733)
- 经(29659)
- 问题(27198)
- 业(26846)
- 贸(22715)
- 技术经济(22061)
- 世界(21834)
- 版(20011)
- 国际(19700)
- 现代(18406)
- 理论(18266)
- 统计(18178)
共检索到617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为纲 黄娜群
本研究结合中国畜牧业和种植业领域近10年来的转型过程,以一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从一个较为长周期的过程进行过程—事件分析,进而揭示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两层动力机制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推进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在市场逻辑诱导下,粮食供给压力加大,国家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扶持,项目扶持的制度逻辑中蕴含着重构农业经营主体的逻辑,即在国家的干预过程中推动农业转型。尽管不同农业领域的变迁过程存在差异,但是大致遵循类似的逻辑,即市场逻辑与国家干预逻辑相互交织,相互耦合,市场逻辑是初始动因,而国家干预则在粮食安全的考量下,因应市...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农业项目 畜牧业 种植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伟
本文尝试运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中国结构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总体劳动力份额下降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农业部门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份额下降的速度,劳动力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在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中国需要在持续推进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如何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农业融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伟
本文尝试运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中国结构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总体劳动力份额下降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农业部门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份额下降的速度,劳动力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在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中国需要在持续推进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如何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农业融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浩轩
农业规模经营之争、农业资本深化之争、农业技术选择之争和农地制度变迁之争可被称为当代中国农业转型具有代表性的"四大争论"。这四大争论围绕中国农业是否该规模化、资本下乡是否合理、技术该选择土地节约型还是劳动节约型、土地制度是否该"还权赋能"四个焦点问题展开。四大争论对中国农业转型道路有至关重要影响。从政策指向和实践结果来看,目前农业转型主要朝着以家庭农场为核心的规模化经营、以"资本下乡"为主力的资本深化、以劳动节约型技术和作物杂交技术应用和以"还权赋能"为基础的农地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前进,即"规模化、资本化、机械化和市场化"的"四化转型"。"四化转型"为"四大争论"给出了结论,当代中国农业转型方向基本确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亚新
农业信息化是用信息化提升农业,使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但我国农业和农民面临着现实的信息化困境,农民处于信息化的边缘地位。本文分析了农业信息产品的属性和供给安排,提出通过产权转变,从而发挥政府和社团两个积极性,加快实现农业信息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斌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织创新,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基础设施的外部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生态环境破坏效应、产业集群拥挤效应和柠檬效应等诸多市场失灵的表现,需要政府的介入。本文在介绍了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中的政府作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阐释了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市场失灵,并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政府的相应作用。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市场失灵 政府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建武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的必然结果。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加速农业的发展,需要有政府的支持,也就必然需要有效的政府行为,因而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与以往计划经济时期不同的农业管理体制来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政府行为,管理体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怫翔 施丽萍
辽宁省阜新市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煤电生产基地之一,“一五”时期在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就有4个能源项目安排在阜新。从1949年到2000年底,阜新发电1500亿千瓦,累计生产原煤5.3亿吨。然而,2006年露天煤矿就要关闭了。在过去的近20年里,阜新枯竭的煤矿逐年增多,资源枯竭而导致的经济危机及一系列生存问题、社会问题日渐显露。随着煤矿相继报废,依靠矿山生存的职工及家属成建制、规模性地失去生活来源。78万人口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保周
所谓农业发展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农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客观物质基础、经济关系、法律制度和组织措施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研究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有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合理构筑和适时调整我国农业发展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我国快速的农业转型现实迫切要求农业转型研究的跟进,而农业转型动力机制研究无疑在其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梳理既有研究有利于找准当前研究的位置和进一步拓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中心范式"和"国家中心范式"下的研究虽然为我们搭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但却存在着"只有社会没有国家"或"只有国家没有社会"、"只有国家没有地方"的不足。结合我国的农业转型实践,可从丰富国家视角、构建综合解释框架和关联相关研究等路径进一步拓展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述明
山区农业生产结构变动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市场经济机制取代传统体制的初始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经济状态特殊的山区,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必须使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五结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郁建兴
"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状态得到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以"多予"为核心,重视加强国家财政支农力度,优先供给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突出了政府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市民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典型的"行政推动"特征。这一发展战略可能会挤压"三农"发展空间,弱化农民的主体地位,从而未能实质性解决"三农"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转型中国家"向"城市化国家"的过渡阶段,应以"内源发展"取代"行政推动"作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战略。"内源发展"以"放活"为核心,优先消除阻碍"三农"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注重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社会管理的能力,突出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战略转型 行政推动 内源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明宽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新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的历程,认为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与革命並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时期。第二部分,阐明了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的动力机制,认为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三次转换。第三部分,分析了农业技术变革的制约因素,农业技术变革路线的选择,以及农业技术变革的阶段性和进步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广其
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应符合商品经济原则,能正确选择适合本国资源特点的技术进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机制是农户在利益支配下能动的技术选择和政府对技术选择实现的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土地产权关系的明晰、农村要素市场的完善、正确的农业技术进步战略是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农业技术进步,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宜铮
农业规模化转型与农地土地加速流转带动了人口的流动与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通过泉村的案例调查发现,农民对农业规模化转型表现出不适应,呈现出规模化经营与小农经营的张力,在这过程中农民既没有完全离乡也不愿放弃土地依附,而是被迫卷入到资本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当中。频繁的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出现明显的阶层分化,上层农民与下层农民出现了空间与心理上的区隔,这种区隔也加大了阶层之间的矛盾张力。面对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困境,首先,需要构建组织化的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民的组织化。其次,要发展服务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最后,面对传统村庄共同体的解构,需要再造新的村庄共同体,弥合农村社会的分化与失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