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97)
2023(16719)
2022(14206)
2021(13153)
2020(11158)
2019(25244)
2018(25251)
2017(49020)
2016(26700)
2015(30049)
2014(29938)
2013(29747)
2012(27205)
2011(24546)
2010(24741)
2009(23348)
2008(23305)
2007(20997)
2006(18927)
2005(16915)
作者
(77405)
(64753)
(64368)
(61063)
(41224)
(30900)
(28970)
(25253)
(24535)
(23207)
(22054)
(22026)
(20653)
(20629)
(20089)
(19473)
(19096)
(19029)
(18560)
(18540)
(16139)
(16079)
(15706)
(15070)
(14585)
(14559)
(14448)
(14425)
(13036)
(12843)
学科
(109914)
经济(109742)
(104940)
管理(90289)
(86562)
企业(86562)
(49010)
方法(47083)
数学(37306)
数学方法(36894)
业经(35010)
(34850)
农业(32638)
中国(28076)
(26489)
(24098)
财务(24029)
财务管理(23993)
企业财务(22757)
(21163)
技术(20796)
地方(20170)
理论(19906)
(19515)
(19433)
(18904)
贸易(18895)
(18451)
(18366)
(18358)
机构
学院(389328)
大学(386301)
(157828)
管理(157708)
经济(154533)
理学(135904)
理学院(134503)
管理学(132451)
管理学院(131748)
研究(126831)
中国(98012)
(82219)
科学(77205)
(74906)
(74792)
(63691)
业大(60820)
(59596)
财经(59054)
中心(57853)
农业(57470)
研究所(57462)
(53560)
北京(51336)
(49255)
师范(48850)
(47221)
经济学(46296)
(45222)
财经大学(43347)
基金
项目(258820)
科学(205028)
研究(192728)
基金(188671)
(163048)
国家(161554)
科学基金(139959)
社会(122458)
社会科(115726)
社会科学(115694)
(101768)
基金项目(100633)
自然(90014)
自然科(87901)
自然科学(87878)
教育(86841)
自然科学基金(86332)
(84241)
编号(79564)
资助(76302)
成果(64653)
(57542)
重点(57176)
(55489)
(55346)
课题(53546)
(51268)
创新(51267)
国家社会(50039)
教育部(49340)
期刊
(184075)
经济(184075)
研究(114772)
中国(75436)
(74130)
(59630)
管理(59579)
学报(59453)
科学(56619)
农业(49997)
大学(46217)
学学(43841)
教育(39201)
(37009)
金融(37009)
业经(34832)
技术(33639)
财经(29155)
经济研究(26463)
(25560)
(24870)
问题(24463)
技术经济(20348)
(19874)
现代(18920)
科技(18525)
理论(18467)
世界(17837)
商业(17395)
图书(17017)
共检索到579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我国快速的农业转型现实迫切要求农业转型研究的跟进,而农业转型动力机制研究无疑在其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梳理既有研究有利于找准当前研究的位置和进一步拓展的路径。研究发现,"社会中心范式"和"国家中心范式"下的研究虽然为我们搭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但却存在着"只有社会没有国家"或"只有国家没有社会"、"只有国家没有地方"的不足。结合我国的农业转型实践,可从丰富国家视角、构建综合解释框架和关联相关研究等路径进一步拓展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申立敬  王永静  
农业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产业基础。文章分析了兵团农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兵团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指出"屯垦戍边"使命是兵团农业发展的启动动力、特殊经营体制是兵团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要素投入是兵团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创新与推广是兵团农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兵团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推进策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为纲  黄娜群  
本研究结合中国畜牧业和种植业领域近10年来的转型过程,以一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从一个较为长周期的过程进行过程—事件分析,进而揭示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两层动力机制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推进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在市场逻辑诱导下,粮食供给压力加大,国家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扶持,项目扶持的制度逻辑中蕴含着重构农业经营主体的逻辑,即在国家的干预过程中推动农业转型。尽管不同农业领域的变迁过程存在差异,但是大致遵循类似的逻辑,即市场逻辑与国家干预逻辑相互交织,相互耦合,市场逻辑是初始动因,而国家干预则在粮食安全的考量下,因应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方  任木荣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形成了纵向兼并和横向一体化两种产业组织模式,这两种模式形成的动力机制各不相同。纵向兼并型产业组织模式得以形成的动力在于消除由于买卖双方对初级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降低交易成本。从龙头企业横向一体化来看,其形成动力在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并提升竞争力;从农户横向一体化而言,其形成动力在于提升卖方谈判地位,消除买方垄断,以及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市场风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建忠  李同升  李慧栋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起步、提高和发展成熟三个发展阶段,其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政策作用力、市场推动力和技术扩散的驱动力。从长远来看,技术扩散能力是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政策作用力将逐渐弱化,其作用主要应体现在创建公共平台和投资于公益性技术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大伟  
制度设计决定绿色农业生产者、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的行为和绩效结构;政策激励可以促进要素市场完善,推动绿色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按照绿色农业产业特性,研究产业内外各种关键动力因素的作用机理和作用途径;根据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构建完善的绿色农业发展系统动力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绿色农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制度变迁的根源及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进行研究,分析适合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的关键制度因素,充分发挥关键动力因素的作用,优化制度设计促进绿色农业不断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贤  方鹏  
农业高校具备为缓解"三农"问题提供人力资源的绝对主动权,需要及时把握自身特色优势,开展"以优势特色农科为龙头,以跨学科合作并进为趋向"的渐进式创业教育,以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亟需的创新创业型农科人才;同时,需准确认知由人们对农业高校创业教育预期收益不高导致的创业教育供求不足是造成当前农业高校创业教育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基于此,提出构建"创新型政府""创业型大学""创造型农业"三位一体的三螺旋动力机制,从源头上改变人们的预期收益及创业教育供求现状,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存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颖  尹昌斌  张继承  
以循环农业模式体系构成研究为切入点,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内涵及空间结构,总结循环农业产业链的三种网络形式及特征;其次,探寻纵向闭合产业链条内的产业关联及链条结构,提出了循环农业产业链由外循环及内循环两条物质循环路径流程构成;再次,结合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循环农业体系产业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提出推动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动力机制包括:以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为核心的内源动力机制,以及以政策制度、技术创新、市场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外源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海平  黄宝连  
农业优势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在农业生产组织中的模式创新。西部地区具有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本文以新疆棉花和番茄两大产业集群为例,分析西部地区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的"四力"动力机制,即由农业资源禀赋差异、特色农业集聚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以及政府引导与扶持所产生的诱因吸引力、稳固力、牵引力及推动力。提出西部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集群相关政策建议:培育具有本地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做好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引导并形成特色农业区域以及加工企业集中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集群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区域特色品牌;构建有利于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恩君  顾焕章  
构建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夏恩君,顾焕章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其贡献份额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的形成,只有不断地产生技术创新才能促进技术进步速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一般来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保周  
所谓农业发展动力机制,是指推动农业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客观物质基础、经济关系、法律制度和组织措施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研究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有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合理构筑和适时调整我国农业发展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启杰  姚云浩  马力  
从系统动力学角度,剖析了合作农业推广的主体要素、辅助要素和环境要素三大动力结构及其功能,认为利益驱动、技术带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是合作农业推广的四大动力来源,提出了推广物品属性、交易成本和合作协同三大动力原理,并以广东省金稻种业的合作农业推广为例,对合作农业推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合作动力机制的优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鹏  
农业结构调整的发生与发展 ,主要是因为有本质相同、规律相似的内外在动力机制。主要包括 :产需平衡机制、利益均衡机制、产业协调均衡机制、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社会利益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晓庆  
速水佑次郞和弗农.拉坦关于农业技术变迁理论与农业技术发展的历史事实真相到底有多近呢?本文认为,农业技术变迁之所以发生,不是单一的或几个因素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力系统在起作用。农业技术变迁动力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各个分力有机构成的统一体,各个分力都对农业技术变迁有所贡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新华   卫敬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整合式供给区别于传统的分散式供给模式,主要体现在服务主体的规模化、服务内容的系统化以及服务方式的个性化三个方面。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实现过程中,农业规模经营构成了前提条件,各类服务主体之间的竞争是催化因素,地方政府则提供了政策或制度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整合式供给推动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中心的服务供给模式的形成,助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是却对小农户的发展带来了意外的负面后果。鉴于此,应该从三方面着手优化: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引导,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