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0)
- 2023(13897)
- 2022(11434)
- 2021(10497)
- 2020(8767)
- 2019(18941)
- 2018(18821)
- 2017(34980)
- 2016(18927)
- 2015(20805)
- 2014(20087)
- 2013(19548)
- 2012(17472)
- 2011(15597)
- 2010(16104)
- 2009(15426)
- 2008(15284)
- 2007(14202)
- 2006(12796)
- 2005(11592)
- 学科
- 业(90827)
- 济(74157)
- 经济(74056)
- 企(73683)
- 企业(73683)
- 管理(67304)
- 农(46100)
- 业经(30985)
- 农业(30814)
- 方法(26609)
- 财(24614)
- 中国(22420)
- 技术(21386)
- 制(18936)
- 数学(18515)
- 数学方法(18285)
- 务(17947)
- 财务(17930)
- 财务管理(17913)
- 企业财务(16886)
- 理论(16688)
- 策(16074)
- 地方(14446)
- 体(14325)
- 划(14060)
- 技术管理(13809)
- 贸(13695)
- 贸易(13682)
- 和(13564)
- 易(13305)
- 机构
- 学院(263475)
- 大学(251014)
- 济(110378)
- 经济(108218)
- 管理(107483)
- 理学(91597)
- 理学院(90830)
- 管理学(89636)
- 管理学院(89144)
- 研究(81327)
- 中国(66692)
- 农(53479)
- 京(51785)
- 财(50632)
- 科学(45866)
- 江(44166)
- 农业(40295)
- 业大(39814)
- 中心(39379)
- 所(39168)
- 财经(38958)
- 经(35093)
- 研究所(34622)
- 州(34542)
- 范(32465)
- 师范(32238)
- 北京(31881)
- 经济学(31306)
- 经济管理(30894)
- 商学(29121)
- 基金
- 项目(167603)
- 科学(134738)
- 研究(132439)
- 基金(119419)
- 家(101036)
- 国家(99896)
- 科学基金(88696)
- 社会(85592)
- 社会科(80758)
- 社会科学(80739)
- 省(70777)
- 基金项目(63158)
- 教育(59982)
- 编号(56368)
- 划(55481)
- 自然(53561)
- 自然科(52420)
- 自然科学(52407)
- 自然科学基金(51520)
- 资助(45729)
- 成果(44377)
- 创(41840)
- 业(38770)
- 发(38292)
- 课题(38075)
- 创新(38026)
- 重点(36869)
- 部(36315)
- 制(35252)
- 国家社会(34774)
- 期刊
- 济(136545)
- 经济(136545)
- 研究(78109)
- 中国(61792)
- 农(57113)
- 管理(44331)
- 财(42152)
- 农业(38204)
- 科学(34158)
- 教育(33791)
- 学报(32542)
- 业经(30343)
- 融(28689)
- 金融(28689)
- 技术(26884)
- 大学(26770)
- 学学(25117)
- 业(20763)
- 经济研究(19400)
- 财经(19144)
- 问题(17595)
- 经(16662)
- 技术经济(15773)
- 科技(15275)
- 农村(14767)
- 村(14767)
- 农业经济(14267)
- 世界(13731)
- 商业(13498)
- 现代(13471)
共检索到413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剑红 黄文勇
分析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从政府、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和农业科技人才自身多角度思考,探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涉农院校、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各方协调、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服务新体系。
关键词:
农业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 机制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路
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构建高质量产业生态的关键,科技创新背景下一专多能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瓶颈。本文围绕地方现代农业的实际需求,坚持科技创新理念,依靠高校、地方政府和乡村企业多方联动,构建了3×3的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包括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地方人才支撑体系和乡村人才产业应用体系,分别服务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发展和应用,促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人才成长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 政校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辉 许传洲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面对东北农业技术发展滞后、人才加速流失等问题,亟待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以促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北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入手,从政府、当地、高校角度针对政府的组织领导主体责任、政策保障规范化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进行探究,旨在为东北提供高素质人才红利,推动东北农业向高质量农业转变发展,以人才振兴实现东北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创新型人才 东北农业振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正华 雷涯邻
在分析北京地区农业科技实力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几点建议:完善“科技新星计划”,在“新星计划”中加大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设立农业科技人员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启动重建农业技术推广网的“春芽计划”;制定实施“乡村才子计划”;进一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农业科技成果的提供者、使用者、推广者以及农业科技管理人员等四个层次的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安建强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产学研结合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一种新模式。从最初的理念接受到如今机制体制的深化改革,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在产学研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本研究从教育体系与外部环境政策方面入手,对创业型人才培养进行新的思考和理论探索。
关键词:
创业型人才 人才培养 产学研结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戴青华 丁永前 陈卫 姚雪霞 薛金林
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应借势新工科建设与新农科建设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分析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动因,归纳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五化一失"六方面制约因素,指明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遵循与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构建"工农融合"的跨学科育人体系;以"三农"问题与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农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以管理机制为抓手,培养"工农融合"的跨学科思维意识与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茉莉 岳铭鉴
科技创新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五"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在农业创新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农业的发展。科技创新处于前沿阵地,科技工作者站在第一线,应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国的情怀、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勇往直前的活力。深化改革,强化农业科技管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农业 科技创新 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爱颖
本文对如何培养旅游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思考,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以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及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课程设置体系中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全方位"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实施;要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变单纯的技能训练为有主题的创意设计实验、开放实验等。
关键词:
新常态 高校 人才培养 旅游专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晖
<正>科技创新一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其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现代化均具有深远影响。科技创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立场就是努力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人才培养是“一盘大棋”,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只有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构建人才培养合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眉 陈国海 晏培华 周龙海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表现出跨学科跨专业、产学研结合、科技与产业结合等发展趋势,从而对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时代性胜任素质要求,而既有相关研究重显性胜任特征而轻隐性胜任特征。为此,选取广东省某农牧龙头企业的29名农业科技人才作为研究样本,在行为事件访谈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展开质性研究,归纳和总结农业科技人才更为深层次的胜任力特征,并构建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为农业科技人才有效遴选和培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结果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胜任力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8个主范畴;各主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3个层级,其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属于基础性胜任特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类于保障性胜任特征,创新能力、风险管控和成就驱动则为时代性胜任特征。从而可知,农业企业应尤其注重农业科技人才时代性胜任特征培育,在加强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知识积累和科研能力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其身心素养和崇高品德的培育。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才 胜任力 人才培育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华明 余柳 单正丰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本文分析了各类农业教育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各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各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拓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的生源渠道,积极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的分类培养,深化农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分层培养服务现代农业所需的农业科研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几点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川宁 闫祥林 刘志民
本文从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内涵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在工作阶段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组织环境,包括产业发展、科研制度、人才政策、产学研合作机制等宏观环境因素及项目支撑、管理机制、学术氛围、团队合作等微观组织环境要件。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 人才 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迪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为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优质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院校 农业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火英 葛海燕 龚强 周选围 刘杨
全球化经济对"种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体系建设在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优化"种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体系出发,通过组建教学团队、主编教材、创建课程网站、全程推进教学改革、多维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致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特色课程建设 教学团队 教学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斌敏
<正>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农业领域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农业行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农业英语作为一门专业语言,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业英语不仅包括对农业相关词汇的掌握,还涉及农业技术、农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农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农业英语人才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专业人员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农业国际化的加深,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掌握农业英语不仅有助于提高与外国农业专家的沟通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合作项目中,从而获取更多的交流机会,提升自身在国际农业领域的影响力。其次,农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在推动农业科技的传播和创新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培养出具备良好农业英语能力的专业人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外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而推动本国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此外,农业英语人才的培养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对于农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农业英语的学习和培训,农民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提高自身的农业生产水平,从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由王静萱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农业英语》对此进行了探讨。全书由十二个单元组成,内容选择上难易结合,涉及自然资源、农业技术、食品加工、生态农业、外贸英语以及应用写作等多方面知识,对国际化背景下农业英语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