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91)
2023(17938)
2022(14355)
2021(13296)
2020(11147)
2019(25042)
2018(24791)
2017(48539)
2016(25548)
2015(28054)
2014(27739)
2013(27097)
2012(24337)
2011(21408)
2010(21444)
2009(20308)
2008(19126)
2007(17124)
2006(14904)
2005(13444)
作者
(69182)
(58196)
(57455)
(54700)
(36689)
(27710)
(26241)
(22566)
(22146)
(20576)
(19702)
(19558)
(18234)
(18083)
(17818)
(17814)
(17074)
(16870)
(16728)
(16617)
(14180)
(14157)
(14040)
(13503)
(13129)
(13065)
(12830)
(12750)
(11650)
(11464)
学科
(106044)
经济(105929)
(100581)
(82435)
企业(82435)
管理(80119)
(48560)
方法(46697)
数学(38053)
数学方法(37623)
业经(34489)
农业(32491)
中国(32305)
(32218)
(28244)
金融(28243)
(27048)
银行(27032)
(26024)
(25109)
(23297)
财务(23245)
财务管理(23212)
企业财务(22096)
地方(20877)
技术(19886)
(19168)
贸易(19152)
(18714)
理论(18528)
机构
学院(353431)
大学(343789)
(150902)
经济(148127)
管理(143053)
理学(123331)
理学院(122218)
管理学(120327)
管理学院(119680)
研究(109920)
中国(94436)
(69771)
(69734)
(68453)
科学(64334)
财经(56003)
中心(54815)
业大(53784)
(53758)
(53224)
农业(52361)
(51057)
研究所(48102)
经济学(46433)
(42806)
北京(42380)
经济学院(42151)
财经大学(41381)
(41308)
师范(40893)
基金
项目(238500)
科学(191004)
研究(176574)
基金(176330)
(152074)
国家(150681)
科学基金(132461)
社会(116294)
社会科(110191)
社会科学(110164)
(94448)
基金项目(93741)
自然(84441)
自然科(82600)
自然科学(82583)
自然科学基金(81137)
教育(79642)
(77122)
编号(71260)
资助(70333)
成果(55127)
(52866)
重点(52736)
(52330)
(52239)
国家社会(48870)
创新(48291)
课题(47396)
(46971)
(46075)
期刊
(168399)
经济(168399)
研究(98436)
(68708)
中国(66364)
(56045)
管理(54485)
(50530)
金融(50530)
学报(49566)
科学(49215)
农业(45590)
大学(39847)
学学(38410)
业经(34013)
技术(31780)
教育(27850)
财经(27747)
经济研究(25583)
(24269)
(23900)
问题(22784)
技术经济(18511)
(17337)
世界(17067)
现代(17017)
商业(16974)
农村(16541)
(16541)
财会(16137)
共检索到523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运生  廖祥乐  吴怡  
农地产权变得日益强化而完整,农地流转也正在常态化;农地流转既标志着农户要素配置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着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结构的优化也可能产生金融影响:既提升农户信贷可得性,也改变其融资渠道。利用广东、江西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于农业的转型升级及其对于农户融资渠道选择等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从几个方面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营格局从细碎化转变为规模化;生产目的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生产,种植品种从以消费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升级为利润导向的经济作物。此外,农地流转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加快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进而从改善供给与增加需求方面提升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并促使农户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更偏向于正规金融机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运生  曾泽莹  高亚佳  
农地转出不仅是资本对土地的要素替代,更是农户职业选择的深刻变迁,这就促进了资本深化并衍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信贷需求升级既促进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也深刻影响融资渠道和信贷契约的模式选择。使用广东等9省份465个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的非农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创业活动激活了农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与此同时,农户的融资行为也趋于正规化,融资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契约类型更倾向于基于制度信任的正式契约。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需要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结构转换,要积极探索宅基地、房屋和农地承包经营权等新型抵押品,通过产品设计和流程再造,使农村金融能通过供给侧转换而有效地满足土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运生  曾泽莹  高亚佳  
农地转出不仅是资本对土地的要素替代,更是农户职业选择的深刻变迁,这就促进了资本深化并衍生出巨大的融资需求。信贷需求升级既促进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也深刻影响融资渠道和信贷契约的模式选择。使用广东等9省份465个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职业的非农化以及相伴而来的创业活动激活了农地转出者的信贷需求,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与此同时,农户的融资行为也趋于正规化,融资渠道更倾向于正规金融机构,契约类型更倾向于基于制度信任的正式契约。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中国需要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的结构转换,要积极探索宅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为了深入理解中国的农地流转问题,本文从流动性约束的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了信贷可得性、融资规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金融排斥推高了流动性资本的影子价格,导致农地流转的潜在发生率远低于完全市场下的流转水平,而获得信贷支持能够明显促进农户的农地流转,并且该促进作用在农地流入规模方面更为显著。信贷可得性对农地流转的"净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全部样本而言,信贷支持使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提高了8.53%,流入面积增加了1.09亩;对于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户而言,信贷支持使其参加农地流转的概率增加了9.11%,流入面积增加了1.15亩。因此,现阶段在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米运生   王家兴   徐俊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有着强烈资金需求而在融资渠道方面倾向于正规机构。基于大量转入农地的事实,其能否实现融资渠道正规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地经营权强度。本文从法律、事实和感知三个维度度量农地经营权强度,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分析农地经营权强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事实维度与感知维度具有高强度能够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正规化;特别是,农地经营权在法律维度具有高强度是核心条件。本文既肯定了从法律上创设农地经营权的重要性,也从事实维度和感知维度提出了提升产权强度的改革方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卫丽君  李世平  孙博鸿  骆蓉  
本文基于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正规金融信贷可得性影响的理论分析,以陕西省关中地区442份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两部分模型研究土地流入情况对农户正规金融信贷参与和金额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入及土地流入面积对其所获得的信贷金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是否获得正规金融信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固定资产价值、社会资本和金融环境对其是否获得正规金融信贷和金额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小知  米运生  张轶之  
收入增长与农户借贷渠道正规化同步发展是一个普遍性规律,但中国却呈现出不同的演化模式。基于农户分化背景,以信息联结为视角,使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Order Probit模型探究收入增长与农户借贷渠道选择的关系,并采用eoprobit模型纠正多重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存在"正规化悖论",即随着收入增加,农户的借贷渠道发展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借贷渠道的倒U型发展并不是金融市场萎缩或结构性互补所导致的,而是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两部门的信息联结。厘清中国农户借贷渠道演变规律,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诱导创建内生于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情的农村金融发展新模式和新路径,也为政府如何实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星竹  吴子靖  
本文以辽宁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贷款为例,调研了辽宁14个市的394个农户,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根据“农户借贷需求”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户正规贷款可获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程度、保险情况、家庭供养比、家庭生产经营总收入、农户贷款经历和农户家庭经济类型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有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地区的农户,其正规借贷需求不同。因此政府与金融机构应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来提升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水平,从体系上不断完善农户的征信体系以及抵押担保体系,进而响应辽宁省的金融扶贫政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阚立娜  李录堂  薛凯文  
基于农地流转背景,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资金缺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由于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信贷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以及资金缺口也都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具有更广泛的可抵质押物和社会资本,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小于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类主体,从而形成的资金缺口也相对较小。据此,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庄健  谢琳  
同样的制度安排并不一定导致同样的行为结果。由农地确权所表达的产权明晰及其稳定性,并不必然导致农户一致性的行为响应。笔者认为,在农地确权之后,农户的农地调整经历及产权不稳定的记忆或许是其农业生产绩效存在差异的重要诱因。本文构建了“农地调整经历—劳动力非农转移—农业生产绩效”的分析框架,并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农地确权之后,农户所经历的农地调整程度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即与农地无调整和大调整相比,经历农地小调整的农户是农业生产绩效最高的经营主体。其次,机制分析表明,对比农地无调整和大调整,经历农地小调整的农户主要通过减少劳动力非农转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绩效。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新生代家庭、小规模经营和城郊区位弱化了农户的农地小调整经历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笔者强调,制度是重要的,人的记忆或经历也同样重要。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固然重要,但缺乏相应机制的有效匹配可能是造成农业生产绩效损失的重要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北啸   丁志勇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价格,突破了时空限制,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家庭农业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提升了网络销售农产品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增加了家庭的经济作物收入和林木种植收入。农户接触互联网渠道越多,农业增收效应越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可得性、增加社会资本等渠道促进家庭农业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业增收的效应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五线城市和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9年的家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韩锦绵  邵佳莹  刘映辰  
从农户角度出发,对其在农地流转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风险系统性地归类,并剖析这些风险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市场和农户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全面综合的农户风险规避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三峰  王非  贾愚  
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10省(区)开展的农户借贷专项调查的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检验了信用评级对农户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用评级对农户急需资金时最愿意选择的融资渠道和创业时最愿意选择的融资渠道有不同的影响,信用评级后的农户更愿意从农村信用社融资,这意味着农户信用制度建设在缓解农户融资难问题上有积极作用;其他条件不变时,信用评级对农户创业有正向影响;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在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的功能上具体替代性。因此,加快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设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应成为未来农村金融政策调整的方向。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勇  李睿  
信贷约束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业补贴和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有效缓解农村信贷约束有待验证。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分为有效信贷需求、潜在信贷需求和隐蔽信贷需求,以CHFS调查的2 973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家庭为样本,运用加权Probit模型考察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都刺激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应适当增强农业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以进一步缓解农村信贷约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莫媛  钱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