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0)
- 2023(16126)
- 2022(13479)
- 2021(12461)
- 2020(10213)
- 2019(22747)
- 2018(22588)
- 2017(42440)
- 2016(23136)
- 2015(25893)
- 2014(25622)
- 2013(25402)
- 2012(23336)
- 2011(21181)
- 2010(21639)
- 2009(20333)
- 2008(20276)
- 2007(18508)
- 2006(16806)
- 2005(15411)
- 学科
- 济(98484)
- 经济(98359)
- 业(93276)
- 管理(75392)
- 企(74468)
- 企业(74468)
- 农(48682)
- 业经(33251)
- 农业(32722)
- 方法(32704)
- 中国(29266)
- 财(28162)
- 地方(26384)
- 数学(23895)
- 数学方法(23628)
- 制(21616)
- 务(19839)
- 财务(19800)
- 财务管理(19766)
- 技术(19673)
- 企业财务(18627)
- 和(18480)
- 理论(18096)
- 策(17184)
- 贸(17045)
- 贸易(17028)
- 易(16418)
- 发(16334)
- 学(16035)
- 划(15860)
- 机构
- 学院(329365)
- 大学(317338)
- 济(133159)
- 经济(130092)
- 管理(126815)
- 研究(109301)
- 理学(106978)
- 理学院(105800)
- 管理学(104129)
- 管理学院(103500)
- 中国(88241)
- 京(69143)
- 科学(65697)
- 农(65071)
- 财(62089)
- 江(55345)
- 所(55175)
- 中心(51978)
- 业大(49729)
- 农业(49454)
- 研究所(48940)
- 财经(47539)
- 范(44495)
- 州(44465)
- 师范(44125)
- 北京(43599)
- 经(42748)
- 院(39431)
- 省(38438)
- 经济学(37996)
- 基金
- 项目(207723)
- 科学(163771)
- 研究(159263)
- 基金(146611)
- 家(125596)
- 国家(124265)
- 科学基金(107895)
- 社会(100502)
- 社会科(94712)
- 社会科学(94685)
- 省(85619)
- 基金项目(77849)
- 教育(71521)
- 划(69268)
- 编号(68865)
- 自然(67093)
- 自然科(65376)
- 自然科学(65360)
- 自然科学基金(64190)
- 资助(57816)
- 成果(54738)
- 发(50355)
- 课题(47029)
- 重点(46075)
- 创(45611)
- 部(44309)
- 业(42374)
- 创新(41812)
- 发展(40992)
- 性(40612)
- 期刊
- 济(169842)
- 经济(169842)
- 研究(98184)
- 中国(77591)
- 农(66255)
- 财(51241)
- 管理(50075)
- 学报(45274)
- 科学(45086)
- 农业(44537)
- 教育(39851)
- 大学(35052)
- 业经(34680)
- 融(34596)
- 金融(34596)
- 学学(32710)
- 技术(31903)
- 业(24085)
- 经济研究(23478)
- 财经(22833)
- 问题(22535)
- 经(19804)
- 资源(17729)
- 技术经济(17548)
- 图书(17138)
- 现代(16993)
- 版(16517)
- 世界(16374)
- 农村(15914)
- 村(15914)
共检索到525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邱添 周忠发 李昌来 吕大明
六盘水市钟山区是贵州西部的区域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及经济基础条件相对其它山区城市较好,但受喀斯特背景下的农业资源短缺限制,山区的传统农业已不能适应目前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对研究区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对区域内农业资源背景、发展潜力及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探索喀斯特山区都市农业发展思路框架,将都市农业划分为都市农业功能、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技术体系建设三大发展模块。然后,结合相关区划原则,运用GIS制图技术将研究区分为都市庭院经济、西南部生态屏障、东北部生态屏障、北部高效生态农业和西北部畜牧业五大功能区。以功能分区的发展思路作为喀斯特山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结构调整的基础,有效...
关键词:
都市农业 喀斯特山区 资源短缺 钟山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该社2005年12月正式以统一法人机构挂牌以来,以“立足钟山区、服务钟山区、发展钟山区”的市场定位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品种和服务手段,打造与农、与城各宜,丰富的金融服务品牌。努力为城乡工商业和居民提供先进、灵活、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全方位提高了钟山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六盘水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截至2006年7月末,该社存贷规模达18亿元。几年来,钟山区联社成效显著。2004、2005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88家县级联社各项存款绝对额增加前十名;2005年8月钟山联社营业部被贵州省银行业协会授予“精品网点”荣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饶华敏
我国粮食、 环境及资源问题的突显, 使得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 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方向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文章从投资情况、 经营效益及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经营主体培育现状等 3 个方面对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得出管理模式及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管理、 农业产业化发展、 人才引进与培养、 市场化体系建设六大方面存在的问题, 构建出具有六盘水特色的、 省内一流、 国内领先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思路, 提出发展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及立体农业、 延伸园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饶华敏
我国存在粮食短缺、环境污染及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故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生产方向转变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以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科技园区对于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文章从投资情况、经营效益及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经营主体培育现状等3个方面对六盘水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管理模式及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资金管理、农业产业化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市场化体系建设等6方面存在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出具有六盘水特色的、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思路,提出发展山地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及立体农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饶华敏
西部地区要缩小乃至消除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步伐,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当前的关键是要走好第一步,即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六盘水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得天独厚的矿产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只有确立正确的资源开发战略原则,才能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顺利转化。
关键词:
自然资源 比较优势 经济优势 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孔博 陶和平 刘邵权 杨莉
选择贵州省具有典型贫困山区特征的六盘水市风景名胜区为例,通过分析空间承载量、社会承载量、经济承载量三大要素的主要影响因子,定量分析了六盘水市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六盘水市六大风景区的空间日容量为3.4万人/d,社会环境容量为1.37万人/d,经济环境容量为1.59万人/d,总旅游环境承载量为501万人/年。社会承载容量成为制约喀斯特景区发展并限制接待游客容量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游客对该景区认知少,部分景点由于地势险恶或资金投入少等还未开放和宣传,交通不发达,景区内的可达面积开发较小。本研究可为深层次推进旅游业的经济拉动效应和环境优化效应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士彬 张勇荣 安裕伦
运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区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20 a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建设用地在低地形位的优势性增强且有向高地形位扩展的趋势,水田的优势分布范围缩小,但在低地形位优势增强,建设用地、水田在低地形位的优势增强导致旱地、灌木林地优势分布区间上移并收缩;②研究时段内工作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未出现明显的分化,各类型相间分布,未形成明显的以建设用地为中心的带状分布格局;③1990年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梯度上的分布已经分异成高、中、低三段式格局且20 a间未发生明显改变,各土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山地城市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六盘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廖军贵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梁宏 李永涛 马丽丽 兰婷
当前,西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尚待增加,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和领域的发展适应不了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发展现代农业遭到各种社会和自然客观条件的限制。基于此,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走特色发展道路,是一条好出路。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在分析秦巴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紧扣秦巴山区开发扶贫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山区农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
西部山区 农业 绿色循环 四川秦巴山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新
农业开发是山区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开发的程度,对于山区经济的开发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贵州近几年来的实践,对山区开发农业的若干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山区开发农业的 目的及必要性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实现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立 刘邵权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耕地-粮食-人口"这一思路而展开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社会发展实际。从土地功能视角出发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的新体系:基于土地粮食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建设用地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土地经济关系视角的人口承载力。首次将土地经济关系引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利用不同土地类型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进行人口测算,可以真实反映当今经济社会下人口承载的实际状态。以攀枝花市、六盘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仅从本区域评价结果来看,原有传统的土地粮食人口承载能力在此次评价中并不构成最大限制因素,而是建设用地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运龙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下,让退化土地自然恢复的思路已不切实际,必须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这种研究与国际喀斯特环境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利用优化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一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解决生态重建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永平 黄海燕
发端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在示范引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农村改革路径,"三变"改革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利益格局的调整优化、社会管理的构建完善等诸多方面,因而制约因素较多,且在改革实践中蕴含着一些潜在风险,直接影响"三变"改革成效的发挥。应在掌握农村"三变"改革各类风险形成机理、可能后果及相互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从加大政策支持、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加强农村"三变"改革风险防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艳军 姜帆 刘冲 刘彦泉 王欢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对于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各地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在不断得到拓展,为了更便于针对地区特点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和对策,针对北京市大兴区10个乡镇的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地区间比较分析。首先,从地区生产功能、经济社会效益、资源禀赋以及农业现代化等4个方面对各乡镇农业发展特征进行了描述。其次,依据4项评价准则建立包含16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K-means)将研究对象分为经济社会效益高水平、农业生产功能高水平、农业现代化高水平以及综合发展高水平4类地区。最后,根据各类地区的农业发展特征结合大兴区整体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第一类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杰 吕文强 周传艳 孟伟
生态补偿是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3 800户)为例,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以县域经济水平为基准的乡镇级生态补偿模式,该补偿模式包含补偿资金、受补偿人和第三方。持续时间20年,以县域居民人均收入为后5年期间的补偿参照标准,如从2012—2016年(个人月补偿县级人均收入的80%)、2017—2021年(60%)、2022—2026年(40%)到2027—2031年(20%),每个家庭补偿金的10%用于公共环境建设,10%用于发展产业。四个阶段分别以补偿金的20%、15%、10%和5%作为该区域的基础设施改善。发放到受补偿人的补偿金实际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类型划分及其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李家洋副院长视察环江喀斯特站并为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揭牌与广西区喀斯特生态合作研究进行座谈
赵其国院士考察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广西环江喀斯特生态站
广西科技厅领导考察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实验站
喀斯特石漠化区农业土地利用对浅层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构想
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是贵州喀斯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詹文龙、丁仲礼副院长视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环江喀斯特站西部项目示范区
广西区扶贫办领导考察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实验站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环江喀斯特站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