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8)
- 2023(11593)
- 2022(9364)
- 2021(8800)
- 2020(7242)
- 2019(16432)
- 2018(16430)
- 2017(31593)
- 2016(17130)
- 2015(19219)
- 2014(19047)
- 2013(18607)
- 2012(16956)
- 2011(15034)
- 2010(15837)
- 2009(14959)
- 2008(15203)
- 2007(13834)
- 2006(12390)
- 2005(11267)
- 学科
- 业(86942)
- 济(76435)
- 经济(76335)
- 企(69974)
- 企业(69974)
- 管理(60382)
- 农(46179)
- 方法(34486)
- 农业(30795)
- 业经(29489)
- 数学(26683)
- 数学方法(26147)
- 财(23077)
- 务(17626)
- 中国(17609)
- 财务(17593)
- 财务管理(17578)
- 制(16813)
- 技术(16769)
- 企业财务(16556)
- 理论(15949)
- 策(15786)
- 划(13677)
- 和(13361)
- 体(13188)
- 贸(12713)
- 贸易(12703)
- 易(12358)
- 经营(11884)
- 地方(11196)
- 机构
- 学院(254274)
- 大学(244222)
- 济(105963)
- 管理(104251)
- 经济(103995)
- 理学(89942)
- 理学院(89146)
- 管理学(87528)
- 管理学院(87098)
- 研究(76504)
- 中国(63028)
- 农(55665)
- 京(50314)
- 财(47524)
- 科学(45934)
- 农业(42305)
- 业大(41014)
- 江(40889)
- 所(38095)
- 财经(37650)
- 中心(36400)
- 研究所(34271)
- 经(34068)
- 州(31797)
- 北京(30928)
- 经济学(30627)
- 范(30347)
- 经济管理(30346)
- 师范(30075)
- 商学(27837)
- 基金
- 项目(164362)
- 科学(131288)
- 研究(123899)
- 基金(119502)
- 家(102377)
- 国家(101309)
- 科学基金(89230)
- 社会(79884)
- 社会科(75379)
- 社会科学(75356)
- 省(67392)
- 基金项目(62900)
- 教育(56856)
- 自然(56690)
- 自然科(55453)
- 自然科学(55440)
- 自然科学基金(54509)
- 划(53839)
- 编号(52053)
- 资助(48207)
- 成果(40554)
- 业(37489)
- 创(37332)
- 重点(36386)
- 部(36309)
- 发(35794)
- 课题(34786)
- 创新(33989)
- 国家社会(32671)
- 制(32582)
- 期刊
- 济(127430)
- 经济(127430)
- 研究(69805)
- 农(59028)
- 中国(50356)
- 管理(41023)
- 农业(39671)
- 财(38944)
- 科学(35845)
- 学报(34679)
- 业经(28711)
- 大学(28195)
- 学学(27040)
- 技术(26471)
- 教育(25423)
- 融(25241)
- 金融(25241)
- 业(20750)
- 财经(18541)
- 经济研究(17550)
- 问题(16998)
- 经(15968)
- 技术经济(15543)
- 农村(14489)
- 村(14489)
- 农业经济(13979)
- 版(13836)
- 世界(13600)
- 统计(12818)
- 商业(12729)
共检索到379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鹏云
农业规模经营包括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源于乡村组织对土地规模流转的大力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商资本式农场,但由于资本式农场的经营失利,最终又演化为替代性的家庭农场;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在于生产组织化的实现,根源于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和村级组织的主导作用。在两种类型的实践中,由于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效应等方面的动机和需求,地方政府对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关键性的形塑作用,但也因此产生了分割弱势小农利益、增加政府治理风险、不具可持续性乃至倒退等诸多隐忧。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治理转型,形塑农业规模经营的良性逻辑,应在"国家的视角"基础上增加"农民的视角"和"社区的视角",不仅要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权利,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合作,而且要坚持"社区"本位,培育内生型的农业联合治理单元,最终通过内生的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露 罗必良
本文将农户分为五种类型,并将农地规模分解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与连片规模,由此构建"农户类型—规模形式—减量化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阐明农户减量化的规模逻辑。基于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①对于所有样本农户来说,地块规模越大,减施量越高。其中,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型小农,减施量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而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功能型小农,减施量随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②农户连片规模扩大,减施量就增高,并且能够增强地块规模扩大以及经营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③农户社会服务卷入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连片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据此,农业减量化,应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形成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然后诱导服务供应商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实现服务规模经营对农地规模经营的替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建坤 周振兴 张耀钢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不断推进,一种新型的经营性农技服务形式——站办农场在江苏省的广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建设站办农场不但实现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显著的规模效益,而且在深化农技推广服务,增强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效应,发展农场化良种繁育,实现品种纯良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发展很快。至1995年底,江苏全省有660多个乡镇农技站建有站办农场,占全省乡镇农技站数的1/3,办场760多个,经营面积近8700公顷,比1994年增加两倍多。农技站办农场发展势头迅猛,迫切需要我们对各地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引导与管理,使站办农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田鹏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多样化推进模式,使得农业经营制度变迁呈现联动性、复杂性等特征。本文基于农地产权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的实践关联性理论假设,沿着"三权分置"这条产权制度演化主线,以农地权能结构及其主体可行性能力为核心,从权能结构、治理机制两维度构建一个涵盖不同农地经营权人和农业经营制度的整体性理论分析框架。从实证分析和经验成效上看,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经营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呈现辨证互构特征。因此,一方面要把能力提升作为落实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实效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抓手,提升不同农地产权结构及其权能体系下多元产权主体可行性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强化法治保障和体制机制完善,以农地经营权的用益物权演化导向为目标,丰富农地经营权权能体系,构建以经营权人为主体的多样性农业经营制度。同时,切实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效能,不断完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协同演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协同演化,必须时刻警惕集体失灵、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家庭失灵等引发的农业治理风险。
关键词:
农地产权 制度变迁 可行性能力 治理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爱军 肖丹丹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关键词:
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纯英
(一)土地集中基础上的规模经营 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统一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形成了超小型种植业经营规模格局。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合理地利用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不利于实行合理轮作和采用先进技术,不利于调整作物结构和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纯度和品质,不利于增加农户对土地的投入。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只能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必然造成农产品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低效益。它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在农产品需求刚性扩张、农业资源约束不断趋紧、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先进的科技、装备、理念、人才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能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选择。
关键词:
现代农业 规模经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苏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本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的中国农村改革,扭转了陷于困境的农村经济形势,促成了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作为这一改革的产物——数以亿计的超小型农业经营单位,在中国乡村普遍生成。土地经营细小化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矛盾,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 正当全国大部地区农户小块土地经营持续显示其效能的同时,沿海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农业却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伍业兵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分为外延式的规模经营和内涵式规模经营这两条道路,选择哪条道路主要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来确定。
关键词:
外延式规模经营 内涵式规模经营 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育良
本文从集约化概念的界定入手,论证了农业集约化自身的这种技术经济属住,在于坚持科技为主导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来获取高效益的内在功能与机理及其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依存关系。并据此阐明了农业集约化的条件、指标与系统构成。进而以国有农场构建现代化大农业的实践经验为例,从四个方面揭示了农业集约化作为适度规模经营的运行机制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作用与效果。
关键词:
农业集约化,功能与机理,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包晓斌 朱小云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其关键在于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目前,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仍存在农业生态产品相关理念认识不深实践不足、生态要素产权界定不明晰、价值核算方法缺乏统一标准、价值实现路径较为单一等问题。应完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技术支撑,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畅通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流动渠道,推动生态农业多元化发展,构建差异化的农业生态产品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子阳
在非农就业人口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农机服务成为我国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衔接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选择购买农机服务满足机械化生产需求,但如何从不确定性的农机服务市场中获取稳定的服务保障值得关注。通过H镇的田野调查发现,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借助农机合作投资、规模经营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取得了农机服务中供给的优先性、需求的规模主导性和市场的可及性,获取了相对稳定的农机服务保障。但是支撑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保障农机服务实践的达成,实质是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与本地社会结构耦合关系的达成,具体而言,熟人、市场和行政三个机制共同形塑出农机服务网络的在地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高胜 杨俊孝 阿布都热合曼·阿布迪克然木 赵汝婷
[目的]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结合形成的农业“双规模”经营方式是经营主体追求更高收益风险比的创新之举,分析“双规模”经营方式的形成逻辑和效果,对于总结农业规模经营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具有深远意义。[方法]基于新疆三地州1366份实地调研数据,通过二阶段回归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业“双规模”经营方式的形成逻辑与效果。[结果](1)在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风险分担及经济激励会驱动农业经营主体从单一规模经营方式转向“双规模”经营方式;(2)从效果来看,“双规模”经营方式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3)人力资本和农业智能化则会强化“双规模”经营方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结论]适当鼓励“双规模”经营,能够帮助经营主体分散风险、提升利润,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助于边疆地区农业规模经营的稳定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栋
制度性农业治理机制和规模化经营的路径依赖使得政策表达与实践之间存在错位,文章基于桂西南A镇的个案研究,试图从政府治理角度呈现规模化农业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困境。研究发现,实践中的农业转型和农业治理并非遵循市场与社会的逻辑,而是表现出行政主导的逻辑,从而将嵌入性农业经营改造成脱嵌的规模化经营。基层农业转型的行政机制表现出多重逻辑——科层与运动的复合型运作、项目治理的行政发包逻辑以及行政"借道"社会关系网络。虽然行政主导农业转型快速实现了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建,却在微观的乡村实体治理层面上导致非预期性后果和农业治理困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和产业振兴应从过于强调规模化经营转向服务转型,从行政主导的逻辑转向回应乡村社会诉求,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协同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司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小农家庭生产经营形式,但小农家庭经营分散且不成规模,生产效益低。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挑战显而易见。梳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政策逻辑,政府从扩大生产规模和培育经营组织着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典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发展逻辑是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的多元发展路径;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组织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形式变革的方向。不断创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逐渐转变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关键词:
规模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逻辑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