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7)
- 2023(16222)
- 2022(13356)
- 2021(12161)
- 2020(10450)
- 2019(23762)
- 2018(23413)
- 2017(45406)
- 2016(24354)
- 2015(27538)
- 2014(27594)
- 2013(27401)
- 2012(25437)
- 2011(23185)
- 2010(23809)
- 2009(22783)
- 2008(22824)
- 2007(20891)
- 2006(18721)
- 2005(17013)
- 学科
- 济(128286)
- 经济(128154)
- 业(97918)
- 管理(81230)
- 企(80053)
- 企业(80053)
- 方法(51961)
- 农(48388)
- 数学(42870)
- 数学方法(42237)
- 业经(34792)
- 农业(31942)
- 财(31590)
- 中国(28127)
- 地方(25362)
- 制(23163)
- 务(22077)
- 财务(22022)
- 财务管理(21985)
- 学(20823)
- 企业财务(20794)
- 和(19529)
- 技术(19494)
- 理论(19477)
- 贸(19168)
- 贸易(19157)
- 策(18653)
- 易(18552)
- 体(17958)
- 划(17555)
- 机构
- 学院(369997)
- 大学(362289)
- 济(164694)
- 经济(161576)
- 管理(147037)
- 理学(126341)
- 理学院(125105)
- 管理学(123020)
- 管理学院(122350)
- 研究(120819)
- 中国(95395)
- 京(75233)
- 财(73208)
- 科学(71278)
- 农(70278)
- 所(61240)
- 财经(58053)
- 江(57520)
- 中心(56332)
- 业大(55255)
- 研究所(54993)
- 农业(53947)
- 经(52396)
- 经济学(50226)
- 北京(47281)
- 经济学院(45135)
- 州(44762)
- 范(44164)
- 师范(43794)
- 院(42203)
- 基金
- 项目(235432)
- 科学(186510)
- 研究(173691)
- 基金(171330)
- 家(147607)
- 国家(146268)
- 科学基金(127123)
- 社会(113104)
- 社会科(106963)
- 社会科学(106931)
- 省(94082)
- 基金项目(90023)
- 自然(80564)
- 教育(78639)
- 自然科(78581)
- 自然科学(78558)
- 自然科学基金(77185)
- 划(76503)
- 编号(71018)
- 资助(70165)
- 成果(56286)
- 重点(52565)
- 部(52161)
- 发(52040)
- 创(50923)
- 课题(48007)
- 创新(47043)
- 国家社会(46839)
- 业(46211)
- 教育部(44844)
- 期刊
- 济(195434)
- 经济(195434)
- 研究(107178)
- 中国(70645)
- 农(69975)
- 财(59244)
- 管理(57044)
- 学报(52103)
- 科学(51244)
- 农业(46925)
- 大学(40916)
- 学学(39258)
- 技术(35648)
- 融(35373)
- 金融(35373)
- 业经(35347)
- 教育(31112)
- 经济研究(30085)
- 财经(29393)
- 问题(25499)
- 经(25434)
- 业(24990)
- 技术经济(22708)
- 统计(20797)
- 世界(19637)
- 策(19116)
- 商业(18270)
- 版(18156)
- 贸(17710)
- 现代(17563)
共检索到558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侯东德 宋修卫
对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经济属性的分析表明,我国建设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不仅需要公共产品的供给,还需要私人产品的供给。因此,建立农业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模式必须正确定位政府、社会组织、农民等利益主体的角色、合理分散风险、公平分摊成本,才能最终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和社会组织等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飞琼
本文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最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的脆弱产业。近30年来,农业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发展,揭示了农业灾害经济具有周期波动性和显著的区域分异规律,灾害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因素。为此,应当将减轻农业灾害和保障农业生产者的风险收益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加强对农业灾害的综合治理,通过调整农牧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强化工程减灾措施与技术减灾措施、在丰歉年之间平准粮价、建立农业政策保险等,达到减轻农业灾害损失并维护农业生产者利益的目的。
关键词:
农业灾害 周期波动 综合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九杰 崔卫杰 朱信凯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受耕地保护能力、政策保障能力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着重讨论了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对粮食生产能力培育、降低粮食不安全性的作用。认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
自然灾害风险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文章从"汶川地震"后生产消费物资的供求,各方援助和政府宏观调控等角度对地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住房、日用消费品和粮食的供求变化可能会分别引发需求性的、结构性的和周期性的价格上涨;国内援助会使购买力发生区域性转移,而国外援助,货币性援助将会是物价上涨的助推器;基础设施投资和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引发需求拉动型的通胀和货币供给的增加。作者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价格水平 供求弹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张丽 汪丽萍
近年来,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益严重,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关农业自然灾害补偿的研究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协同论的思想,分析了灾害补偿的主体,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灾害补偿机制框架,试图整合各种灾害补偿方式,使整个系统发挥更大的补偿效率。
关键词:
协同论 农业自然灾害补偿 机制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峰
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自然灾害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都在1000亿元以上。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严重。但与国际上大灾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机制来分担化解的做法不同,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救助工作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援助和生产自救进行,有关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的保险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必需改革目前的保险体制,探索建立巨灾保险救助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非传统风险转移方式分散农业巨灾风险的新途径,有效地提升保险在国家灾害救助体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农业 自然灾害 保险 巨灾救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华金秋
美国灾民救济金使用中的问题美国每年秋季几乎都要遭受飓风的袭击,其中以2005年的飓风"卡特里娜"和"丽塔"危害较大。风灾发生后,美国联邦紧急措施署(FEMA)启动了个人和家庭救济项目(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Program,IHP)。截至2007年6月中旬,FEMA先后向"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灾区拨付救济金达190亿美元。据美国审计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调查,其中有11%(约20亿美元)的救济金使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林 段迎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完善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机制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补偿的现状;然后构建了多层次的灾害补偿机制框架,试图整合各种灾害补偿方式,发挥更大的补偿效果;最后针对当前自然灾害补偿的运行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多元化 农业自然灾害补偿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宏
根据我国民政部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资料,我国最近30年来由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无疑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然而,自然灾害损失是由自然变异因素和社会经济的易损性共同决定的,同样的灾害事件在不同的经济与社会环境条件下发生,其后果与影响显然不会相同。为此,本文对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建模与分析,探究了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演变与经济增长、人口、教育以及医疗等因素的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经一系列的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是可以由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来加以解释的。具体来说,经济总量与规模的扩大、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政府对灾害投入的增加以及医疗卫生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培军 袁艺
基于作者近年对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综合评估的实践,就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直接经济损失的综合评估予以阐述。重特大自然灾害快速评估结果是制定应急救援、转移安置方案和恢复重建规划的科学依据。综合现场调查、遥感监测、模型评估和地方上报数据于一体,是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评估结果准确度和精度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评估指标体系,仍然需要在大量综合评估的实践中完善。
关键词:
重特大自然灾害 综合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宗晋 高庆华
在回顾中国自然灾害研究进程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在自然灾情调查与综合研究、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危害性风险性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问题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综合预报探索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研究并提出推动减灾系统工程,建立了自然灾情评估统计标准体系,进行了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展了国际灾害与减灾科学交流。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包括:提出了"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新观念,奠定了灾害社会属性和灾害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了自然灾变与自然灾害的科学涵义;将系统科学引入灾害科学研究;建立了自然灾害研究的工作系列和模式;深入发展了"灾度"概念...
关键词:
中国自然灾害 研究进展 主要成果 60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银山 香宝 雷军 阿拉腾图雅 包玉海
以 2 0 0 0年TM影像为基础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结合近 4 0a的气象资料 ,选择干旱、沙漠化、水土流失、白灾、盐渍化、霜冻等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分区与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极重灾害区、重灾害区、中灾害区、轻灾害区、微灾害区等 5个灾害等级区域 ,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自然灾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内蒙古 自然灾害 综合分区与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庆华 苏桂武
为了了解我国的灾情总况 ,研究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特点和规律 ,提出我国宏观减灾对策。为此 ,研究组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从九个方面概述了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进展状况。
关键词:
中国 自然灾害 综合研究 进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楷 张继红
本文在对河南省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分析的前提下,研究制定了减灾战略的几点重要依据,提出了如何建立防灾、抗灾和救灾体系。作者认为,搞好减灾,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开展农业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制定区域性防灾预案;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视大环境综合治理,恢复生态平衡;建立储备制度,增强经济补偿机制等。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灾害综合研究 减灾战略体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楚涵 吴松江
农业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协同。当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调意愿不强、各类治理主体的目标和行为失谐、灾害信息失真和治理主体间沟通不畅成为有效协同治理困难的症结。因此,化解协同治理难应围绕"协同意愿、共同目标、信息沟通",加强政府主导能力建设、建立利益整合机制,升级农业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创新农业自然灾害治理主体协同机制,为农业自然灾害协同治理提供理念、组织、信息多重保障。
关键词:
农业自然灾害 治理主体 协同机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