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3)
2023(11034)
2022(9016)
2021(8233)
2020(6967)
2019(15300)
2018(15168)
2017(29577)
2016(16043)
2015(17423)
2014(17392)
2013(17394)
2012(16081)
2011(14372)
2010(14816)
2009(14090)
2008(14689)
2007(13455)
2006(12045)
2005(10901)
作者
(47144)
(39969)
(39637)
(37366)
(25331)
(19201)
(17767)
(15377)
(15029)
(14351)
(13803)
(13435)
(12783)
(12775)
(12583)
(11890)
(11648)
(11597)
(11464)
(11401)
(10004)
(9910)
(9688)
(9402)
(9076)
(8934)
(8908)
(8823)
(8123)
(8096)
学科
(84972)
(71293)
经济(71093)
(68319)
企业(68319)
管理(57831)
(45391)
农业(30236)
方法(29771)
业经(28689)
(24131)
数学(21577)
数学方法(21377)
(18239)
财务(18228)
财务管理(18212)
企业财务(17298)
中国(17210)
(16619)
技术(16587)
(15066)
(13623)
(13229)
理论(13144)
(13053)
(12521)
(11607)
贸易(11603)
(11290)
企业经济(11145)
机构
学院(243116)
大学(235370)
(103792)
经济(101990)
管理(98088)
理学(84871)
理学院(84026)
管理学(82803)
管理学院(82357)
研究(77923)
中国(62171)
(58411)
(48238)
(48000)
科学(47588)
农业(44674)
业大(41135)
(39925)
(38648)
财经(38332)
中心(36201)
研究所(36042)
(34769)
经济学(30797)
(29665)
北京(29261)
(28800)
经济管理(28768)
师范(28535)
经济学院(27936)
基金
项目(159191)
科学(127848)
基金(118369)
研究(116698)
(102677)
国家(101596)
科学基金(88707)
社会(78882)
社会科(73627)
社会科学(73601)
(63942)
基金项目(63009)
自然(56816)
自然科(55408)
自然科学(55387)
自然科学基金(54494)
(51502)
教育(51089)
资助(46675)
编号(46384)
(38203)
成果(36576)
(35991)
(35798)
重点(35036)
(34821)
创新(32775)
(32748)
国家社会(32575)
(31604)
期刊
(125017)
经济(125017)
研究(67494)
(61656)
中国(46614)
农业(41441)
(39403)
学报(38319)
科学(37767)
管理(37170)
大学(29955)
学学(29041)
业经(27391)
(24340)
金融(24340)
(21258)
技术(20020)
财经(19500)
教育(17754)
经济研究(17417)
问题(16951)
(16792)
技术经济(14238)
(14165)
农村(14134)
(14134)
世界(13742)
农业经济(13699)
现代(12061)
商业(11850)
共检索到362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启亮  谢家智  张明  
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提出,为传统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应对提供创新思路,因此,其可测性及测度机理必是问题重点。在整合灾害周期性理论、自然灾害链前提下,借鉴PAR(压力—释放理论)将社会脆弱性引入农业自然灾害应对过程,并基于管理模式构建农业客体、农业环境、农业主体三维子系统指标体系并作综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及熵权法对宏观涉农数据进行实证处理,测算出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呈逐年递减,且各子系统趋势相对平稳且一致。此项研究为农业承灾系统及子系统的相互传导提供部分有效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珍  郭晓梅  李航  胡小兵  
以我国民用机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民用机场基础设施进行系统细分,并建立民用机场综合灾害脆弱性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基于专家经验绘制民用机场综合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评估的52组价值函数,对民用机场关键基础设施在综合灾害影响下的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一方面为机场行业建立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制定减灾与应急策略,提高机场安全建设能力,特别是支线中、小机场的防御灾害风险的能力提供基础性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机场灾害防御能力的定量对比,为航空保险以及民航相关承保标的风险定价以及风险查勘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薛晨浩  邓慧丽  苗红  王生鹏  
基于2013年数据,运用TOPSIS分析方法,以宁夏10个生态移民社区为例,对西北生态移民社区自然灾害的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宁夏生态移民社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呈"南高北低"态势,文盲率、自然灾害强度、返迁率、人均耕地面积、贫困人口比重是影响社会御灾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因子;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完善基层社区医疗条件,加大生态移民投资,大力发展地区经济是降低自然灾害脆弱性,提高社区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关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石勇  石纯  孙蕾  许世远  王军  
沿海城市在全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集中的人口及财富也决定了其面临灾害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即同等灾害强度下,沿海城市遭遇自然灾害时的人口伤亡更多、经济损失更大。从灾害系统承灾体的角度,分析影响灾害脆弱性的基础设施、城市形态与结构和灾害管理体制等5个方面,顺应脆弱性评价定量化的趋势,依据一定的原则,不分灾种,面对区域和人群,选取代表性指标尝试构建了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对该区域相应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建立了脆弱性模型,并在收集和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浦东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可以为沿海城市防灾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阿丽  石勇  石纯  许世远  王军  
沿海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度集中的人口和财富也决定了其面临灾害具有较高的脆弱性。本文在讨论脆弱性内涵的基础上,理清了脆弱性、风险与灾情的关系,总结了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的三种方法:基于历史数据、指标体系和实际调查的灾损率曲线。与国内依赖指标体系评价脆弱性不同,文章采用演绎法,据历史灾情参考全球尺度灾害风险评估国际计划的基本思路做灾后脆弱性的评估。在不考虑自然因素的前提下,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社会因素,结果表明:人口密度、人均产值、地均GDP三要素与脆弱性间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最终,对沿海区域自然灾害脆弱性的特点进行研究,探讨了该区域宏观脆弱性的区域分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庆建  温作民  
山地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受到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干扰,多维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测量、模拟和分析复杂的山地"生态-经济"系统的互动过程,研究人类高强度活动和全球环境快速变化对这个过程的驱动作用,进行灾害恢复和适应性管理,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国内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灾害恢复力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当前山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呈现出的新特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先武  国志兴  张尧  方佳毅  胡可嘉  刘钦政  
脆弱性是自然灾害风险研究的热点,风暴潮灾害脆弱性与风暴潮自然过程强度以及沿海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相关。本文从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定义出发,对国内外风暴潮灾害社会脆弱性和物理脆弱性进行了回顾,重点对人口、海堤、房屋等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物理脆弱性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探讨了风暴潮灾害脆弱性在灾害损失评估、保险及再保险、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等领域的应用,对未来风暴潮灾害脆弱性研究提出了以下展望:(1)开发符合中国沿海区域风暴潮灾害特征和承灾体分布的定量化、精细化脆弱性曲线,拓展风暴潮脆弱性评价结果在保险理赔、灾害损失评估等领域应用;(2)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面临风暴潮巨灾风险,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基于灾害实地踏勘以及物模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风暴潮灾害典型承灾体脆弱性评估方法模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勇  许世远  石纯  孙阿丽  王军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经济损失及风险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而脆弱性的确定是评估模型的关键。文章在对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方法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对洪水情景模拟中代表脆弱性的灾损率曲线开展探讨,对灾损曲线的起源、建立方法和综合运用的趋势进行研究。国外保险业与政府开展此类工作较早,相比于国外已经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而言,国内灾损率研究远远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指导,这与我国面临的巨大洪灾风险不相称。政府、保险等部门与科研工作急需结合起来,填补城市洪灾脆弱性研究空白,多参数综合调研、深入各种承灾体内部系统而细致地开展灾损率调查,对于减少未来洪灾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兰芳  邹君  刘湘南  
自然灾害灾情是灾害系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致灾强度下 ,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 ,降低灾害脆弱性可减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灾害脆弱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也是洪涝灾害较重地区之一。灾害损失与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密切相关 ,这种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物。分析了汛期降水和暴雨、植被和土壤、水利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洪涝灾害脆弱性形成中的作用。依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 ,运用数学模型和有关优化分析方法 ,对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 ,得出结论 :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阳旭  
在由社会、社区和家庭三个层面构成的社会应灾体系中,社区处于"上传下达"的枢纽位置。社区应灾能力不仅关系到处于其中的家庭的应灾能力,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应灾能力。以社会脆弱性概念为基点,梳理出了西方灾害社会学中社区应灾能力分析的基本框架,即"社区社会脆弱性—社区治理机制—社区应灾能力"框架,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梳理了社区应灾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发现。最后简要讨论了国外灾害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应灾能力研究对于中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借鉴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昕  王晓婷  
信息扩散方法可以将一个分明值的样本点变成一个模糊集,把单值点变成集值样本点。这种方法对于海洋灾害呈现的非连续、样本点个数少的情况尤其适用,可以最大程度挖掘数据本身携带的信息。本文以市级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扩散原理建立政府承灾力脆弱性评价模型,通过对政府承灾系数的超越概率分析来评价海洋灾害中政府承灾力的脆弱性。进而对海洋灾害政府承灾力的脆弱度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以山东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到山东省沿海各市风暴潮灾害政府承灾力脆弱度的风险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威海、烟台、东营、日照的政府承灾力脆弱度较重,青岛、滨州次之,而潍坊的政府脆弱度最小。究其差异原因,各市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各市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鑫  成升魁  甄霖  杨莉  姜鲁光  
本文从水土资源作为自然灾害承险体的角度,探讨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构建了影响水土资源承险体的脆弱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并结合通用脆弱性指数(PVI)对影响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的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物理暴露量以受灾面积以及灾害的等级和发生的频率来表征,内在脆弱性以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来表征,区域应灾能力分为基础应灾能力和专项应灾能力,基础应灾能力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表示,对旱灾的专项应灾能力以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机井数目、水田缺水率和旱地失灌率表示,涝灾以提防长度和水库库容量来度量。通过评价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可以为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源管理和...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聂承静  杨林生  李海蓉  
地震灾害脆弱性不但是国家和地区中长期规划的基础,也是地震应急时的重要决策依据,因此地震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定义,指出了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影响因子和影响模式;然后通过分析传统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宏观和微观评价方法和模型,利用人口总量、儿童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人口密度和人均GDP 5个指标建立了地震灾害宏观人口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全国各县市区的人口脆弱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人口脆弱性明显高于西部;人口总量是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宏观人口脆弱性综合评估模型对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的修正作用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林  郭宇畅  郭赞  
本文针对我国灾害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从政府救灾的单一管理体制,到农业保险参与灾害管理并形成科学化全面化的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根据农业保险在灾害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与的多层次、多主体的现代农业自然灾害管理思路与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敏  
自然灾害总是与贫困相伴随,且呈正相关关系。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日益加重,从而导致一部分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上,或使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们重新返贫,使得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本文从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出了减灾与扶贫相结合;国家财政投入和农业保险相结合;“教育扶贫”和“移民扶贫”相结合;脱贫与巩固温饱相结合的现阶段农村扶贫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