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84)
- 2023(16842)
- 2022(14148)
- 2021(13070)
- 2020(11083)
- 2019(25162)
- 2018(24742)
- 2017(47643)
- 2016(25853)
- 2015(29316)
- 2014(29152)
- 2013(28680)
- 2012(26093)
- 2011(23398)
- 2010(23623)
- 2009(22020)
- 2008(20920)
- 2007(18649)
- 2006(16634)
- 2005(14816)
- 学科
- 济(104404)
- 经济(104284)
- 业(100548)
- 企(82448)
- 企业(82448)
- 管理(81837)
- 农(48250)
- 方法(45647)
- 数学(36471)
- 数学方法(36095)
- 业经(34017)
- 中国(33619)
- 农业(32364)
- 财(30837)
- 融(27266)
- 金融(27265)
- 银(25768)
- 银行(25732)
- 行(24867)
- 制(23757)
- 务(22481)
- 财务(22419)
- 财务管理(22392)
- 地方(22186)
- 技术(21498)
- 企业财务(21236)
- 理论(21134)
- 贸(18399)
- 贸易(18384)
- 和(17954)
- 机构
- 学院(365839)
- 大学(354881)
- 管理(148355)
- 济(147000)
- 经济(143861)
- 理学(128029)
- 理学院(126796)
- 管理学(124869)
- 管理学院(124223)
- 研究(114856)
- 中国(93299)
- 京(74441)
- 科学(68733)
- 农(68368)
- 财(67108)
- 所(56775)
- 业大(56085)
- 江(55015)
- 中心(54472)
- 财经(53714)
- 农业(52338)
- 研究所(51283)
- 经(48856)
- 北京(46481)
- 范(46059)
- 师范(45706)
- 州(44689)
- 经济学(42780)
- 技术(41008)
- 院(40999)
- 基金
- 项目(244318)
- 科学(193866)
- 研究(186009)
- 基金(175788)
- 家(150524)
- 国家(149043)
- 科学基金(130064)
- 社会(116925)
- 社会科(110546)
- 社会科学(110518)
- 省(98783)
- 基金项目(93896)
- 教育(86402)
- 自然(82770)
- 自然科(80860)
- 自然科学(80844)
- 划(80829)
- 自然科学基金(79402)
- 编号(79097)
- 资助(71222)
- 成果(62178)
- 部(54141)
- 重点(54097)
- 课题(54071)
- 发(53695)
- 创(53043)
- 创新(48829)
- 项目编号(47296)
- 国家社会(47054)
- 制(47049)
- 期刊
- 济(167097)
- 经济(167097)
- 研究(104356)
- 中国(73539)
- 农(68472)
- 管理(55371)
- 财(52107)
- 学报(51660)
- 科学(49651)
- 农业(46149)
- 教育(44843)
- 融(43835)
- 金融(43835)
- 大学(40622)
- 学学(38655)
- 技术(38051)
- 业经(32997)
- 财经(25933)
- 经济研究(23999)
- 业(23589)
- 经(22175)
- 问题(22072)
- 技术经济(19201)
- 职业(17629)
- 现代(17572)
- 理论(17370)
- 版(17113)
- 科技(17081)
- 商业(16496)
- 世界(16046)
共检索到543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熔 桂文龙 胡海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和方向。文章从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对职业教育的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充分认识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创建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产教协同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完善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保忠
我国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核心在于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成果转化、合作模式等方面不断进步,但在机制创新、供需结构、产学结合、校企协作等方面仍存在矛盾。为促进我国农业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一流理念为导向构建协同创新机制、以要素联动为引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多方参与为路径打造校企实践基地、以效果反馈为目的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云江 王周锁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与杨凌示范区产业园区企业合作,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探索形成了农业职业院校基地共享型产教融合模式,实现了学生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环节紧密结合,支撑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了农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燕
农业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服务模式优势、工作机制优势、服务对象优势及身份优势,通过筹划对接、选派任命、实施管理、总结评价等一系列过程推进实施,在政策保障、培训、激励和资金等方面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促进农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农业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丹中 赵佩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都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将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把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核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桓 陈福明 程艳红
产教深度融合是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向特色鲜明、水平一流发展,而且能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企业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实现社会协同发展。基于协同育人总目标和要求,分析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再根据产教园为载体的产教融合的作用与机制,提出从产教园载体建设、利益共同体机制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三方面进行深化产教融合实施途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产教园 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未兵 温辉 彭建平
通过构建"三螺旋"合作模式,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联盟型发展和协同型管理。实践教学过程是校与企、教与学、知与行密切互动的过程。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作用,切实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汝根 王莉 籍丹宁 刘黎明
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进行优势互补,给学校和企业都带来利益。但专业与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要有政策和法规的保障,让双方都能感到合作的希望和前景,都愿意向着这方面努力,产教融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育人模式 国贸专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霞
通过产教融合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涉及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诸多主体,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四环联动协同育人管理机制,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协同共建课程体系,协同共建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可有效推动应用型大学的产教融合,并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管理机制 应用型大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杰
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仍存在政府统筹功能没有得到切实体现、高校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强化、企业内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及学生的双创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政府主导、高校主责、企业主体、学生主角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 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云涛
传统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强调的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关注于学校的内在关系对接和外在关系协同;而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更强调育人目标。这就需要以文化浸染的语境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和育人实践,在大学文化和产业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推进文化育人。
关键词:
文化浸染 产教融合 育人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畅 解旭东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主要形式。统筹教育和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强化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需要政校行企等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围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搭建政校企行协同育人机制,关键是构建互利共赢的需求动力机制、共享共荣的资源配置机制、规范有效的动态协调机制、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行业组织深度参与的协同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义 朱其志 王明珠
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语境和内涵。农业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须回应解决其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明确、红线贯穿人才培养不彻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建立"三大协同"工作体系、构建"4+"引领体系、创新"五大工程"实施体系、健全"六化推进"保障体系,建设农业高职院校"3456三全育人"体系,实现育人资源和力量全面汇聚,推动学生大国"三农"情怀深化培育、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高度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统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小龙 朱捍华 邹仲海
在高校与银行的产教融合上,一直存在"高校热、银行冷"的现象。解决当前高校与银行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和协同育人不足的问题,关键要充分考虑银行的利己动机和利益需要,对产教融合过程的协同育人机制进行创新,破解协同育人的机制性障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与银行的产教融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银行的利益需求,建立银行与高校协同育人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银行参与产教合作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银行的人才定制化培养需要、降低员工培养成本和降低用工成本的需要。提高银行协同育人的意愿,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以及高校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段给予激励。高校要运用市场手段,让银行在协同育人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钟贞山 王磊
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有效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其影响因素集中在参与动机、参与阻碍、主体特征、内部机制、外部环境五个主类范畴。五个主类属及其所属十二个对应类属相互作用,构成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由模型可知,各主体的参与动力直接影响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成效;各主体的个性特征在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起调节作用;内外部环境在高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
关键词:
高职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共同体 理论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