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7)
- 2023(13623)
- 2022(11074)
- 2021(9892)
- 2020(8308)
- 2019(18577)
- 2018(18230)
- 2017(34851)
- 2016(18817)
- 2015(20668)
- 2014(20356)
- 2013(20664)
- 2012(19247)
- 2011(17120)
- 2010(17212)
- 2009(16294)
- 2008(16298)
- 2007(14821)
- 2006(13426)
- 2005(11901)
- 学科
- 济(94223)
- 经济(94115)
- 业(90048)
- 企(71820)
- 企业(71820)
- 管理(64951)
- 农(50138)
- 方法(42496)
- 数学(34846)
- 数学方法(34651)
- 农业(33657)
- 业经(32269)
- 财(30514)
- 中国(22205)
- 务(19789)
- 财务(19783)
- 财务管理(19755)
- 地方(19610)
- 企业财务(18770)
- 制(17834)
- 技术(17346)
- 策(15749)
- 贸(15120)
- 贸易(15112)
- 划(14950)
- 易(14676)
- 体(13996)
- 发(13475)
- 和(13402)
- 环境(13143)
- 机构
- 学院(280383)
- 大学(270639)
- 济(126500)
- 经济(124408)
- 管理(115397)
- 理学(100396)
- 理学院(99504)
- 管理学(98317)
- 管理学院(97805)
- 研究(87093)
- 中国(70064)
- 农(62030)
- 财(57051)
- 京(53924)
- 科学(50146)
- 农业(47354)
- 业大(45698)
- 财经(45397)
- 江(44510)
- 所(42682)
- 中心(41589)
- 经(41411)
- 经济学(38871)
- 研究所(38253)
- 经济学院(35497)
- 经济管理(34401)
- 州(33894)
- 财经大学(33186)
- 北京(32381)
- 商学(31992)
- 基金
- 项目(186341)
- 科学(150072)
- 基金(138424)
- 研究(137984)
- 家(118496)
- 国家(117300)
- 科学基金(103844)
- 社会(93917)
- 社会科(88955)
- 社会科学(88927)
- 省(76564)
- 基金项目(73982)
- 自然(64823)
- 自然科(63421)
- 自然科学(63406)
- 自然科学基金(62394)
- 教育(61150)
- 划(60050)
- 资助(55213)
- 编号(54426)
- 部(42072)
- 创(41640)
- 发(41473)
- 业(41371)
- 成果(41315)
- 重点(40720)
- 国家社会(39335)
- 创新(38159)
- 制(37139)
- 人文(36865)
- 期刊
- 济(147562)
- 经济(147562)
- 研究(78834)
- 农(65336)
- 中国(53917)
- 财(45445)
- 农业(44514)
- 管理(43060)
- 学报(40040)
- 科学(39452)
- 大学(32322)
- 业经(31654)
- 学学(31323)
- 融(28494)
- 金融(28494)
- 技术(24580)
- 业(23057)
- 财经(22902)
- 经济研究(21402)
- 问题(20097)
- 经(19711)
- 教育(19047)
- 技术经济(16916)
- 农业经济(15348)
- 农村(15262)
- 村(15262)
- 世界(15173)
- 版(14527)
- 商业(14078)
- 经济问题(13876)
共检索到416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哲 杜奕璇 张轩畅
[目的]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方法]文章基于2010年-2020年东北地区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DF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GML指数对效率值进行拆解,并结合门槛回归模型解析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其拆分项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只有当其跨越门槛值后才会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均高于吉林省,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结论]具体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农技推广普及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匡远配 张昊鹏
在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SBM-GML超效率模型测算中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和农业绿色TFP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而农地流转能够推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是得益于技术效率改进。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农地流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是东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但在西部地区却正好相反。因此,中国应当加快推进农地流转工作进展,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加快研发、推广和应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构建区域协作互助机制促进地区交流,进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玲 焦宇新 刘敏
数字经济正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中国绿色变革的重要力量,“宽带中国”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基于“宽带中国”政策检验了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剖析政策效果差异,结合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影响。随着政策强度提升,政策效果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呈现出阶段性的“虹吸效应”。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的地区,政策效果更好,但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超过一定水平后,“虹吸效应”再次出现。从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来看,总体上“溢出效应”大于“虹吸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推动国内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环境规制作用机理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影响机制,引入松弛因子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7年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就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稳定提升趋势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其直接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为非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则分别表现为"U"型和倒"U"型显著性直接影响;间接效应检验中,环境规制能够引发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其中,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高端制造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彭莹
不断缩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文章将卫星灯光数据作为期望产出,在DEA框架下运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测度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考察其地区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2)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呈扩大态势,加强区域内协调并不断缩小技术进步的地区差距成为缩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关键。(3)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市场化等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而要素禀赋结构、能源结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文章为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协同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距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享光 汤龙 唐跃桓
本文基于2011—2017年的全国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农村电商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减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农民增收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该政策在非贫困县、东部地区、ICT水平较高以及二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更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资本和人口要素流动,以及政府主导下的财政资金支出视角对农村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机制解释,并发现各财政资金规划用途间的互补与互斥现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持续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合理安排资金用途,发挥电商农户的创业带动效应,积极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彭竞 谢地
对于非农就业转移是否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本文采用改进后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吉林省1990—2011年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论显示,非农就业转移过程显著地缩小了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虽然"非农就业转移比"每增长1%,城乡收入差距仅缩小0.849%,却预示着非农就业转移在降低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具有可以挖掘的潜力。
关键词:
非农就业转移 城乡收入差距 吉林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晓峰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也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系统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6—2017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转换特征,并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多种情境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特征及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效果则相对更为明显。较之于绿色技术效率,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和高端化发展更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但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的空间外溢效应方面仍不显著,导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跨行业、跨区域推进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也大打折扣。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绪华 陈默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李超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地区之间的竞争将发展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竞争,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更多体现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距。本文在运用全局(global)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组成,首次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成因的双角度分解模型,并应用于中国2000-2015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分析。研究发现: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差距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9.19%,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57.66%、73.33%、81.73%和144.64%;基于要素角度,污染治理生产率的差距是导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对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为64.28%,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为63.96%、64.94%、59.10%和57.88%;通过进一步细分要素可知,劳动投入生产率的差距不仅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差距作用最大,而且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内差距的影响占据绝对地位,贡献率为19.27%、19.02%和19.65%,驱动中西部地区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工业废气治理生产率,贡献率为20.24%、20.74%。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汪亚楠
城乡收入差距会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结构效应与规模效应影响TFP,并导致TFP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形变动轨迹。据此,本文采用1992~2013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确实导致TFP呈现倒"U"形变动过程,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52处,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影响TFP。引入空间相关性后城乡收入差距对TFP的影响仍呈现倒"U"形趋势,拐点出现在城乡收入差距为0.1848处,影响机制仍是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磊
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优化,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相对占比可以显著降低城乡之间人均工资收入比,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水平提高,可以有效减小中、西部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东部地区却呈现出扩大效应。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为了在环境约束下研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判断收入差距对其的影响,首先利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3年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各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期间累积提升了14.47%,其动力主要来自于环境技术进步;而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增长率总体上小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过高的环境与资源代价。随后,建立实证计量模型并运用SYS-GMM方法检验收入差距对环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细嘉 张科 王红建 熊子怡 胡兵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基于2001—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评选的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实证评估乡村旅游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在整体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更显著,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发现,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基础公共品供给、三产融合以及非农就业,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章的发现不仅厘清了乡村旅游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城乡收入差距 双重差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