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95)
2023(21746)
2022(18182)
2021(16855)
2020(14252)
2019(32524)
2018(32044)
2017(60331)
2016(32707)
2015(36484)
2014(36125)
2013(36090)
2012(33406)
2011(30223)
2010(30370)
2009(28313)
2008(28340)
2007(25547)
2006(22655)
2005(20464)
作者
(96647)
(80927)
(80505)
(76461)
(51212)
(38927)
(36675)
(31692)
(30730)
(28846)
(27613)
(27040)
(25792)
(25745)
(25234)
(24837)
(24248)
(23946)
(23320)
(23237)
(20252)
(19926)
(19758)
(18573)
(18394)
(18115)
(18044)
(17899)
(16421)
(16199)
学科
(143613)
经济(143456)
(110968)
管理(99058)
(90981)
企业(90981)
方法(60923)
(51086)
数学(50899)
数学方法(50319)
(41354)
中国(40776)
业经(38157)
农业(33884)
地方(30043)
(28351)
(27508)
贸易(27488)
(26756)
(26638)
财务(26571)
财务管理(26520)
(26136)
企业财务(25194)
技术(23236)
(22596)
(22525)
银行(22462)
(21657)
金融(21653)
机构
学院(473054)
大学(469540)
(200323)
经济(196474)
管理(183079)
研究(163031)
理学(157189)
理学院(155482)
管理学(152900)
管理学院(152022)
中国(127381)
科学(99601)
(99556)
(92308)
(91997)
(83464)
中心(75523)
研究所(75500)
业大(73868)
财经(72469)
(72162)
农业(71802)
(65892)
北京(62754)
经济学(60706)
(59076)
师范(58368)
(57885)
(56952)
经济学院(54805)
基金
项目(312347)
科学(246139)
基金(228040)
研究(223960)
(200696)
国家(198942)
科学基金(170328)
社会(144348)
社会科(136706)
社会科学(136664)
(122400)
基金项目(120267)
自然(110823)
自然科(108361)
自然科学(108326)
自然科学基金(106435)
(102998)
教育(101390)
资助(93177)
编号(89635)
成果(72000)
重点(70434)
(70268)
(68776)
(66407)
创新(61682)
课题(61346)
科研(60416)
国家社会(60393)
教育部(58520)
期刊
(228037)
经济(228037)
研究(136537)
中国(95292)
(88541)
学报(77150)
(73192)
科学(71337)
管理(70204)
农业(59636)
大学(58433)
学学(55509)
(47512)
金融(47512)
教育(43406)
技术(41887)
业经(40440)
财经(35851)
经济研究(35718)
(32464)
(30933)
问题(30279)
技术经济(25125)
(24639)
(23869)
世界(23419)
统计(23369)
国际(21833)
科技(21651)
商业(21594)
共检索到718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勇智  罗尔呷  李建平  
本文基于中国31个省(市、区)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对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参数估计,利用工具变量法和系统广义矩估计(GMM)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系统考察了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时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使用方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影响农民收入的内在机制,并对潜在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而且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从不同的路径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其中,土地治理项目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进而实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产业化经营项目一方面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非农就业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能够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模式,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从而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存在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民收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从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并且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小东  孙蓉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明   李飞   刘静  
为了解人口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效应,基于200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2SLS回归模型,着重探讨了中国人口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并对比分析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人口城镇化主要提高了农民的工资和财产收入比重,但对经营和转移收入比重有降低作用。3)人口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与全国情况较为一致;中部地区主要表现出对经营收入比重的降低作用;西部地区的作用特征则与东、中部地区均有差异。本研究为中国人口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如何推动农民收入增加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田祥宇  孔荣  
一、引言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属于公共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范畴,通过把财政扶持作为"酵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吸附、膨化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各种资金共同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菲  聂颖  
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自发演化的重要形式,是破解我国小农户供给与大市场需求矛盾的重要武器。本文重点关注了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互动机制。其中一个贡献就是验证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使得产业融合的增收效应"白箱化"。研究发现,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其作用机制是产业融合提升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融合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长期性,但是其增收效应逐渐减弱。产业融合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呈"倒U型",产业融合发展对中高收入水平和高收入水平农民的影响都比较小,而最大受益者是中低收入阶层。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决策部门深化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良  韦开蕾  许能锐  胡祎  丁志超  刘家成  
本文运用拓展的C-D模型研究我国1995-2011年农业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与FDI对全国及各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FDI均能促进农民增收,但农业FDI的增收作用较小;(2)东、中部地区农业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增收效用高于西部地区,同时两地区农业FDI的增收效用也高于西部地区;(3)农村人力资本、农业机械动力、化肥施用量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但样本期内发现耕地面积对农民收入有抑制作用。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开妍  杨锦秀  曾建霞  
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2~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还能通过对劳动力的替代和释放效应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且在不同区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入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的发展,重视农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孙致陆  肖海峰  
当前,我国的农民增收难问题越来越严峻,而财政支农支出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效果到底如何?本文根据1994年-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总体上还非常有限,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整体绩效还比较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还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和梯度特征,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逐渐降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重秀  蒋文杰  
实现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宽的背景下,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会影响农民收入并以价格信号传导。以2002—2020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农产品进出口额、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口虽然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产品出口对中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作用较大,进口则相反;价格变动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农民收入的中介变量。因此,建议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并适当调节农产品进口;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多渠道增收;保持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重秀  蒋文杰  
实现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在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拓宽的背景下,分析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有较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大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会影响农民收入并以价格信号传导。以2002—2020年中国28个省(直辖市)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农产品进出口额、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三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产品进口虽然对农民收入有正向作用但存在地区异质性;农产品出口对中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增收作用较大,进口则相反;价格变动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农民收入的中介变量。因此,建议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并适当调节农产品进口;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多渠道增收;保持国内农产品市场稳定并提高其市场化程度,最大限度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俊杰  李建平  牛云霞  张春霞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扶持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定量估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全国面板数据模型和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中南六大区域的地区模型,并重点关注了云贵川、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区的情况。结果显示,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的产出弹性在省份间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和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产出弹性较大。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适当向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和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倾斜,以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古家军  谢凤华  
文章基于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各区域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各区域之间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西部地区外,东中部地区的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农民创业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414、0.006238。据此,文章分析并解释了各区域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状况制定合理政策促进农民创业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洋  颜华  
本文通过阐述县域金融集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选取河南省105个县2001—2017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面板门限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县域金融集聚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农民增收,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间接"部分地"影响农民增收;同时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正向作用受到县域金融集聚双重门限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中层级县域金融集聚而言,低层级与高层级县域金融集聚下该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减弱;此外,县域金融集聚与农业机械化对高收入农民群体的影响效应较低收入农民群体更显著。最后提出提升县域金融集聚水平,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及加强低收入农民群体的金融与农业现代化教育等措施。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银娥  刑乃千  师文明  
本文采用1999~2008年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总体上对农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有限;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投资却存在抑制作用,交通通讯基础设施投资除西部地区外也对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根据各地实际建立多元化的市场投融资体系,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统筹规划,选择正确的优先投资方向,使有限的投资产生最大的福利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