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1)
- 2023(9780)
- 2022(7966)
- 2021(7271)
- 2020(6259)
- 2019(13739)
- 2018(13671)
- 2017(26923)
- 2016(14244)
- 2015(15671)
- 2014(15644)
- 2013(15752)
- 2012(14427)
- 2011(12696)
- 2010(13164)
- 2009(12825)
- 2008(13169)
- 2007(12185)
- 2006(11135)
- 2005(10362)
- 学科
- 业(83758)
- 济(68469)
- 经济(68378)
- 企(67178)
- 企业(67178)
- 管理(56149)
- 农(44816)
- 农业(29855)
- 业经(28170)
- 方法(26202)
- 财(23981)
- 数学(18800)
- 数学方法(18622)
- 务(17945)
- 财务(17928)
- 财务管理(17909)
- 中国(17506)
- 制(17257)
- 企业财务(16951)
- 技术(16448)
- 策(14702)
- 体(13714)
- 地方(13087)
- 划(12514)
- 贸(12228)
- 贸易(12222)
- 和(11935)
- 易(11916)
- 理论(11064)
- 体制(10791)
- 机构
- 学院(215588)
- 大学(205427)
- 济(98430)
- 经济(96770)
- 管理(91594)
- 理学(78357)
- 理学院(77743)
- 管理学(76905)
- 管理学院(76519)
- 研究(66264)
- 中国(57102)
- 农(47840)
- 财(45124)
- 京(41888)
- 科学(36969)
- 农业(35932)
- 财经(35109)
- 江(34942)
- 业大(33733)
- 所(33050)
- 中心(31716)
- 经(31604)
- 研究所(28989)
- 经济学(28455)
- 经济管理(27764)
- 州(27164)
- 北京(26044)
- 经济学院(25763)
- 财经大学(25079)
- 商学(25026)
- 基金
- 项目(134428)
- 科学(108960)
- 研究(103823)
- 基金(98872)
- 家(83119)
- 国家(82191)
- 科学基金(73454)
- 社会(69758)
- 社会科(65891)
- 社会科学(65871)
- 省(55546)
- 基金项目(52754)
- 自然(44658)
- 教育(44472)
- 自然科(43680)
- 自然科学(43669)
- 划(43132)
- 自然科学基金(42966)
- 编号(42669)
- 资助(38924)
- 业(34141)
- 成果(32926)
- 创(31931)
- 发(31022)
- 部(30098)
- 重点(29089)
- 创新(28984)
- 制(28956)
- 国家社会(28670)
- 农(28135)
- 期刊
- 济(122398)
- 经济(122398)
- 研究(63583)
- 农(52128)
- 中国(44090)
- 财(37473)
- 管理(36660)
- 农业(34780)
- 科学(28320)
- 业经(27513)
- 学报(25706)
- 融(24712)
- 金融(24712)
- 大学(21481)
- 学学(20824)
- 技术(20125)
- 业(17749)
- 财经(17611)
- 问题(16889)
- 经济研究(16848)
- 经(15279)
- 农村(14215)
- 村(14215)
- 技术经济(14168)
- 教育(14156)
- 农业经济(13864)
- 世界(13059)
- 经济问题(11684)
- 商业(11503)
- 现代(11428)
共检索到335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冬平 刘旗 王凌
本文总结了我国自农村改革以来,农业结构进行了三轮调整,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后,从农业科技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农产品普遍过剩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根本原因, 并进一步指出:要获得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应以农业科技为先导,以农业科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结构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红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不同时期具有阶段性特征。在新阶段,"三农"出现了新问题。"三农"新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农业结构调整相协调。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促进"三农"新问题的解决,而且加快和谐社会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
“三农”新问题 农业结构 协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哲敏
目前 ,我国进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性阶段。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是数量关系的调整 ,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与技术水平的升级。本文提出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 ,建立不同类型农业科技载体运行模式 ,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农业科技载体的作用。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载体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良均 孙超 滕瀚
本文探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的科技成果需求特征,并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供需矛盾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化解我国农业科技供需矛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科技 供需协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九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洪远
在安徽省蹲点调查期间,我们对该省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分别调查了滁州市和芜湖市及其他6县。总的印象和感受是,这些地方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值得认真总结和研究。 一、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农村改革以来,安徽农业结构的调整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据政策取舍。在大包干初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潜力,尽量多生产粮食及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努力完成以至超额完成国家统派购任务,农作物的产品结构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第二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是我国新阶段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然选择。农业科技园区以技术密集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推广为主要内容,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有效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玲 叶选挺 李磊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技术-知识"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4大区域板块、31个省级单元、334个地级单元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创新整体系统功效呈上升趋势,但"技术-知识"差距逐渐扩大且互动关系不稳定;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呈现协同、磨合、颉颃、低水平特征,区域间协调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系统耦合协调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认识,为不同层级政府的农业科技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玲 叶选挺 李磊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技术-知识"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4大区域板块、31个省级单元、334个地级单元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创新整体系统功效呈上升趋势,但"技术-知识"差距逐渐扩大且互动关系不稳定;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呈现协同、磨合、颉颃、低水平特征,区域间协调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系统耦合协调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深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池波
论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陈池波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农业科技、经济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它包括农业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农业科技与生态的持续协调发展、农业生态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本文拟就上述内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伟 卢秀容
农民受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生产经营规模小、自身积累少以及组织化程度低等条件限制 ,现阶段充当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尚有一定困难 ,而政府在充当这一主体时又会产生委托一代理人问题 ,也不宜扮演主体角色。最佳的选择是 ,由农民合作组织和工商企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主体 ,政府主要在引导、服务和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
农业结构 调整主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何忠伟 曾福生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中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原因 ,并从金融体制改革、政府宏观调控、农户与乡镇企业积累方面 ,提出了解决农业结构调整资金投入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资金 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