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26)
2023(17634)
2022(14450)
2021(13442)
2020(10929)
2019(24893)
2018(24291)
2017(46255)
2016(24896)
2015(27830)
2014(27504)
2013(27682)
2012(26331)
2011(23928)
2010(24034)
2009(22451)
2008(22253)
2007(19967)
2006(18280)
2005(16934)
作者
(73526)
(61761)
(61286)
(58195)
(39208)
(29890)
(27631)
(23972)
(23801)
(22083)
(21233)
(20778)
(19903)
(19856)
(19413)
(18838)
(18168)
(17888)
(17824)
(17821)
(15551)
(15434)
(15025)
(14435)
(13895)
(13842)
(13791)
(13739)
(12526)
(12420)
学科
(117732)
经济(117601)
(93682)
管理(74656)
(73689)
企业(73689)
(52474)
方法(42405)
中国(35957)
业经(35447)
农业(34902)
数学(33798)
数学方法(33585)
(31723)
地方(30689)
(24605)
(21503)
贸易(21483)
(20845)
(20038)
技术(19973)
(19789)
财务(19772)
财务管理(19744)
企业财务(18669)
(18456)
(18342)
(18293)
(18104)
(17697)
机构
学院(362182)
大学(355642)
(159490)
经济(156454)
管理(136970)
研究(132785)
理学(116259)
理学院(114892)
管理学(113314)
管理学院(112621)
中国(104979)
科学(79083)
(77422)
(76005)
(71544)
(67915)
研究所(61188)
中心(60169)
农业(58363)
(58287)
业大(56667)
财经(55197)
(50131)
北京(49196)
经济学(48745)
(47709)
(47547)
师范(47071)
(45685)
(44232)
基金
项目(235881)
科学(186780)
研究(174199)
基金(171359)
(149849)
国家(148433)
科学基金(126855)
社会(114085)
社会科(107739)
社会科学(107709)
(94205)
基金项目(90704)
自然(79313)
(77424)
自然科(77407)
自然科学(77384)
教育(76515)
自然科学基金(76045)
编号(69468)
资助(68648)
(57047)
成果(55225)
重点(53525)
(52435)
(50960)
课题(48798)
国家社会(47711)
(47212)
创新(47123)
发展(46390)
期刊
(194911)
经济(194911)
研究(112750)
中国(82397)
(76961)
学报(57090)
科学(56006)
(55705)
管理(53045)
农业(52279)
大学(44116)
学学(41912)
(39610)
金融(39610)
业经(36640)
教育(34280)
技术(31430)
经济研究(29565)
财经(27807)
(27702)
问题(26211)
(24191)
世界(20725)
技术经济(19832)
(19752)
资源(18969)
(18863)
现代(17556)
国际(17428)
经济问题(17309)
共检索到575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二玲  胥亚男  雍雅君  魏莉霞  
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引擎。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是国际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本文以两个不同乡村转型道路的典型县域(工业化转型的巩义市和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鄢陵县)为例,利用区位熵、结构变化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在乡镇尺度深入分析新世纪以来乡村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乡村农业结构调整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再造。主要结论为:(1)基于市场需求的农业结构调整与乡村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农产品提质增效倒逼耕地利用方式的现代化转变,并引致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再造。未来中国农业的转型方向将是规模化大宗农业与专业化精细农业并存;(2)无论是乡镇的非农化转型还是农业现代化转型,均可带来乡镇耕地的规模化、专业化利用以及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并引致乡村的进一步转型。工业转型县农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农业现代化转型县以粮食和特色农作物为主要调整方向,并形成了特色专业村或产业集群;(3)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更加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相匹配,空间配置更加合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强海洋  杨海宾  李品  王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域生产组织形式和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现象,产业集群已成为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以及公共政策等领域的热门话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研究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经济运行效率,提高国家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在分析研究河南省鄢陵县花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创新和打造区域产品品牌为主要途径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二玲  史焱文  李小建  
基于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农业创新体系的结构分析框架,通过对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91家农户和46家农业企业的实地调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农业创新体系的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创新体系可以看做是由创新主体、创新网络以及创新内容三个部分组成。外地同行企业对农业集群创新起主导作用,而传统农户仅仅是用祖传技术或模仿;本地企业中创新地位异质性较高;政府在农业集群创新中的直接作用较小,但紧密的产学研结合,能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于合作网络来说,知识网络呈多核心结构,网络集中度和密度均较高。与农区制造业集群相比,农业创新更加依赖外地同行企业和市场需求,更重视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冬  乔家君  马玉玲  
新时期中国乡村正在经历新一轮剧烈的转型重构过程,而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可视为乡村转型重构过程在地方上的具体表现;由于乡村发展的多元性和外向性特征显著,其发展动力也变得更加多元,因此采用更加综合和系统的空间界面视角探索村域乡村性空间分异,可为新时期乡村发展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村域经济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基础,集成乡村性指数评价、游动分割窗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技术手段,对巩义市村域尺度乡村性空间分异进行分析,并对其空间界面的位置和影响范围进行定量识别与判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村域尺度乡村性空间分异机理。结果表明:(1)巩义市空间界面主要分为自然界面、人文界面两大类,其中自然界面又分为地形界面和自然资源界面;人文界面主要由农业生产界面、居住界面、行政界面和交通界面组成。(2)乡村性空间分布呈现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并且呈现出边缘强、中间弱的分布格局。(3)空间界面具有的多重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县域要素的空间重组,促使巩义市乡村性空间分异的形成。其中,人文界面中的交通界面、行政界面和居住界面对乡村性空间分异影响较大,而自然界面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纪广  李二玲  李小建  
基于对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农户、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的实地调查,构建了影响农户企业化演变的理论分析框架。认为农户企业化是农户内生能力、外部契约关系和企业家精神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对164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将农户企业化的演变过程分为自给经营阶段、商业经营阶段、联户经营阶段和农业企业阶段。计量经济建模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的内生能力对农户的企业化演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知识累积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自农户生产中的种植品种、技术人员和设备技术。②农户契约关系对农户企业化演变影响复杂。提供额外服务和市场可信度越大,农户企业化演变的可能性越小;而守密性越好,农户企业化演变的可能越大。③企业家精神也是促使农户企业化演变的显著因素。户主的学历与感知度越高,演变成企业的可能性越大。同时促进这些因素的充分发挥,才能使农户在组织和经营方式上真正转变为现代企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溢海  高茂章  仝红星  
通过对巩义市农村生活消费现状调查,指出了当前农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导其合理消费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马玉玲  
城乡界面是城市与乡村要素交织的过渡地带,随着城乡关系的变化,城乡界面表现出不同的时空演化规律。从"城乡平等"的理论逻辑出发,结合土地利用信息熵模型,对巩义市近25年三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提炼出中小城市城乡界面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的城乡界面演化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多以圈层式为主,中期往往呈现有所侧重的斑块状形态,后期则形成以城镇为核心的多中心格局。2空间尺度上的分异规律体现了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城乡界面的差异。3城乡界面时空演化的动态性体现了城乡关系从"城市偏向型"向"城乡平等型"的转变。4以中心镇为核心的新型城乡界面反映了部分"强镇"已经达到了城镇的条件和影响力,其行政级别已名不副实,此类乡镇实质上为"事实性城市",镇级市改革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祝英丽  李小建  
利用ArcGIS提供的分析,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县域金融网点布局具有行政科层组织结构特点,五家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布局县城所在地;中国农业银行是农村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但存在缩减网点趋势;农村信用社布局分散;邮政储蓄银行均位于各乡镇镇区。三者相比,农村信用社的空间可达性最高,邮政储蓄银行次之,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此三类金融机构的空间覆盖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区。开展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发展农村保险业,将农户组织起来,在金融服务薄弱区设置农村信用社流动服务网点等措施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和经济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焱文  李小建  张少楠  陈强  
聚焦农业产业化典型区聚落空间演变,以花木产业发展较突出的河南省鄢陵县为案例,利用大比例尺空间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空间统计General G指数、核密度估计法、齐夫指数、多元回归模型,对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及驱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1975—2017年鄢陵县聚落空间分布表现为"整体随机、局部集聚"的特征,在规模上表现为"低值集聚、高值分散"的分布特点,在数量上呈现出显著的南北空间分布差异;(2)在空间体系关系演变上,鄢陵县聚落体系的齐夫指数随花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逐渐趋近于齐夫定律(q=1);(3)自然禀赋、花木种植历史基础、花木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村民人居环境改造意愿等是鄢陵县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家君  丁鹏飞  
对比分析了3个不同类型村域农田系统各类物质总能量的投入水平、投入结构及产能特征:吴沟村以有机能投入为主,结构单一(有机能占88 17%),具高投入、低产出特征;滹沱村能量产出结构多样化,效率较高,但投入结构欠合理(劳力投能比例偏高,占总投能1 3以上);孝南村机械化程度高,为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率系统。用农业熵评判了3个调研村域农田系统的产出效率:吴沟村<滹沱村滹沱村>孝南村。接着分析了4类农田系统的投入产出特征:各系统能量产出、产投比依次为:水浇地>菜地>旱平地>旱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葛世帅  高更和  
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选取区位商、专业化指数和结构变化指数分析其主要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与结构变化,发现工业发达山区县:1在农业总体萎缩的过程中,农业转型发展明显,并且农业种植结构沿着更合理的方向调整。2农作物种植结构总体变化较小,各乡镇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较大,乡镇层面的研究对土地生产率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变化指数地域分异明显,总体呈现南大北小的态势。3农作物种植专业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相对较小的乡镇专业化指数较高。大宗农产品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经济作物专业化程度较高,部分农作物更专业化于一个乡镇。4地势较为平坦的浅山丘陵地区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表现为以优势农作物种植的下降、其他农作物种植的上升为主;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则表现为优势农作物发生更替,导致较大结构变化,但对专业化程度影响不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继元  
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竞合的主体。通过对城市区域中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路径的观察,其区域发展路径应充分的依托和融入所在城市区域,以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特色化发展为主线,谋求在全球或全国城市协作网络中的能级跃升。河南省巩义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中小城市,以专业化、特色化为发展思路,确定建设全国重要的专业工业基地、密切对接郑州都市区产业分工协作和组建自身"中心—腹地"次区域协作体系发展路径。通过积极调整自身空间发展策略,落实具体区域协调行动的抓手,保证三个区域发展路径落地实施,为城市区域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继元  
城市区域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竞合的主体。通过对城市区域中的中小城市区域发展路径的观察,其区域发展路径应充分的依托和融入所在城市区域,以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特色化发展为主线,谋求在全球或全国城市协作网络中的能级跃升。河南省巩义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中小城市,以专业化、特色化为发展思路,确定建设全国重要的专业工业基地、密切对接郑州都市区产业分工协作和组建自身"中心—腹地"次区域协作体系发展路径。通过积极调整自身空间发展策略,落实具体区域协调行动的抓手,保证三个区域发展路径落地实施,为城市区域的中小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永华  赵永刚  王燕燕  
本文运用粗集法从产业关联性、产业增长性、产业经济效益水平、区位商、可持续发展等评价指标对中西部经济第一强县(市)—河南省巩义市的现有产业进行评价和选择,认为巩义市的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及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制品、专用机械设备制造、通用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是巩义市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并提出采取相关产业政策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斌  
文章运用知识网络、知识存量理论,基于理论推演和案例分析,对知识存量分布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知识转译和知识封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构建知识存量分布演化过程理论模型。以河南省巩义市耐火材料知识网络为例,得出在知识转译和知识封装的宽度和深度不同组合下,知识存量分布经历了边缘型、收敛型、离散型和均衡型四种类型的演化过程,提出我国企业要积极拓宽网络内的知识交流领域,突破知识转译的障碍,重视核心企业的带动和创新作用,加大中小企业知识的集成整合,鼓励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技术扶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向核心企业聚集等建议,以期形成良性均衡的知识存量分布,从而整体提升网络内各企业知识存量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