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4)
- 2023(17257)
- 2022(14594)
- 2021(13527)
- 2020(11374)
- 2019(25995)
- 2018(25618)
- 2017(49574)
- 2016(27362)
- 2015(30123)
- 2014(29895)
- 2013(29858)
- 2012(27895)
- 2011(25146)
- 2010(25374)
- 2009(23910)
- 2008(24100)
- 2007(22032)
- 2006(19716)
- 2005(17492)
- 学科
- 济(115533)
- 经济(115401)
- 业(101909)
- 管理(86845)
- 企(82894)
- 企业(82894)
- 农(49744)
- 方法(48831)
- 数学(39849)
- 数学方法(39451)
- 财(34490)
- 业经(34133)
- 农业(32902)
- 中国(28546)
- 地方(24410)
- 制(24244)
- 务(23365)
- 财务(23336)
- 财务管理(23300)
- 贸(22482)
- 贸易(22473)
- 企业财务(22062)
- 学(22030)
- 易(21841)
- 策(20593)
- 技术(20159)
- 和(19980)
- 理论(17799)
- 划(17763)
- 环境(17427)
- 机构
- 学院(398231)
- 大学(391306)
- 济(164971)
- 经济(161637)
- 管理(154542)
- 研究(134405)
- 理学(132903)
- 理学院(131429)
- 管理学(129392)
- 管理学院(128655)
- 中国(104667)
- 农(85739)
- 科学(84939)
- 京(82444)
- 财(75598)
- 所(70181)
- 农业(66898)
- 业大(65752)
- 研究所(63733)
- 中心(62850)
- 江(62726)
- 财经(59693)
- 经(54079)
- 北京(51188)
- 范(49768)
- 经济学(49283)
- 州(49260)
- 师范(49194)
- 院(47733)
- 省(44882)
- 基金
- 项目(264508)
- 科学(207490)
- 基金(191558)
- 研究(189416)
- 家(168981)
- 国家(167419)
- 科学基金(142625)
- 社会(120655)
- 社会科(114093)
- 社会科学(114055)
- 省(105647)
- 基金项目(102206)
- 自然(93839)
- 自然科(91538)
- 自然科学(91507)
- 自然科学基金(89924)
- 划(87955)
- 教育(84579)
- 资助(77279)
- 编号(76971)
- 成果(60953)
- 重点(59568)
- 发(58766)
- 部(57729)
- 创(56574)
- 业(52596)
- 创新(52381)
- 课题(52260)
- 科研(50895)
- 国家社会(49532)
- 期刊
- 济(190038)
- 经济(190038)
- 研究(110603)
- 农(83151)
- 中国(75937)
- 学报(66992)
- 科学(61517)
- 财(60441)
- 管理(56470)
- 农业(55688)
- 大学(49256)
- 学学(47015)
- 融(38885)
- 金融(38885)
- 业经(36578)
- 技术(32885)
- 教育(32609)
- 业(30162)
- 财经(29370)
- 经济研究(28429)
- 问题(26074)
- 经(25343)
- 技术经济(21162)
- 版(20980)
- 资源(20318)
- 世界(19164)
- 贸(19139)
- 商业(18703)
- 现代(18701)
- 科技(18466)
共检索到593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俊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也是一个淡水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农业仍然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农业结构变化会对农业水资源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环渤海地区为例,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水资源带来的重要影响,并从主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转变农业的"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和完善农业水价引导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结构变化 农业水资源 影响 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俊杰 宋宝秀 吴佩林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总量少,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城镇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该区具体的水资源状况,建议采取开源、节流、治污等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农业水资源 供需矛盾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胜 张鑫
本文立足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全国经济圈中的作用,着重阐释海洋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整体局势与分布状态。论文运用大量统计数据,针对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特征展开论证,分析环渤海区域性的环境、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并依据分析结果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雅 汲奕君 朱坦 解伏菊 黄国柱
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总量匮乏,时空分布不均,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矛盾,文章通过分析环渤海地区雨洪水、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以及在开发利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对策,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非常规水源 雨水利用 再生水 海水淡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耀文 王宝海
文章基于2005—2017年环渤海地区17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结合ESDA分析空间演化趋势及空间相关性,并建立空间杜宾-STIRPAT模型探讨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逐渐上升态势,地区间差异较大;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整体呈东北—西南格局并逐渐向西南方向转移,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特征,各地区在空间上相互影响;人均GDP、农业研发投入、人口老龄化程度、财政支农水平、农业规模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密度、种植结构等8类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耀文 王宝海
文章基于2005—2017年环渤海地区17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结合ESDA分析空间演化趋势及空间相关性,并建立空间杜宾-STIRPAT模型探讨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呈现逐渐上升态势,地区间差异较大;环渤海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整体呈东北—西南格局并逐渐向西南方向转移,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聚集特征,各地区在空间上相互影响;人均GDP、农业研发投入、人口老龄化程度、财政支农水平、农业规模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机械密度、种植结构等8类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直接和间接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扬
在我国环渤海区域,近几年耕地流转市场逐步扩大,耕地流转面积日益增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这样,如何使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菲菲 周霞 周玉玺
[目的]科学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厘清农业绿色发展关键路径,对促进该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解析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1)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递增态势,其中产出效益变化显著;(2)对比2005、2019年,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具有典型区域差异性:2005年京鲁晋蒙资源节约表现显著,津冀辽环境友好表现显著;而2019年京冀产出效益表现显著,津鲁辽环境友好表现显著,晋蒙资源节约表现显著。(3)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2005—2019年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性逐渐降低。[结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层面是推进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方向,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联系,发挥京津城市辐射效应,缩小区域之间差异,促进环渤海地区绿色农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树春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参照对象,对环渤海地区的工业组织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趋同的工业结构和僵硬的体制是影响环渤海地区工业组织发展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促进环渤海地区结构和制度转变的关键不在于各个省市自身的调整,而在于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战略问题;环渤海地区结构和制度的整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其结构与组织的调整要配合发展战略的阶段性主题。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工业组织 结构因素 制度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书金 李秀彬 朱会义 张明
环渤海地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城镇迅速扩张和耕地不断减少。根据环渤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土地概查、土地详查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对环渤海地区近20年的耕地变化态势及非农业人口增加、非农产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退耕与灾毁、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和土地管理政策等影响耕地减少的主要动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耕地变化 动因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国富
以环渤海地区主要的22个城市为代表,选取可能影响FDI的20个变量,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主要是:城市现有的和潜在的市场规模、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物流水平、城市的繁荣程度、交通和通讯设施、教育水平、劳动成本、产业的关联效应和示范效应。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FDI 主成分分析 回归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鲍健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都市经济圈,其现代服务业发展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但从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春 柳芳 黎贞发 刘淑梅 刘德义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设施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影响该地区冬季温室农业生产的温光气候资源发现:温度指标南部优于北部,辽宁地区的温度变化受冬季季风影响呈东北低西南高的趋势;因少有阴雨雪天气,辽西、辽南以及冀北山区的日照时数多于其他地区;综合气候资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区,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气候区域特点。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气候资源 日光温室 聚类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博 修春亮 陈才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1997,2004年环渤海地区28个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三大亚区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进行了测算、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相关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仅有少数城市的部分指标出现了上升;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较低,有些甚至为0;京津冀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指标位居环渤海地区首位,辽中南次之,山东半岛虽位居最后,但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动态分析 环渤海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云晓 余建辉 张文忠 李业锦 谌丽 湛东升
以环渤海地区为案例区,综合运用多层线性模型、GIS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居民主观感受数据,对研究区域内43个城市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价,并探讨城市客观特征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居住环境评价差别明显,辽宁省城市的评价结果整体较优,河北省城市的评价结果整体较差;2环境健康性是居住环境评价得分较低城市的共同短板;3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与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均呈负相关,中小城市的居住环境满意度普遍高于大城市,临海城市的居民对所在城市的满意度评价更高;4在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提升要素中,治理雾霾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