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70)
2023(16586)
2022(13953)
2021(13088)
2020(10993)
2019(24651)
2018(24303)
2017(45933)
2016(24537)
2015(27135)
2014(26077)
2013(25306)
2012(22945)
2011(20481)
2010(20690)
2009(19089)
2008(18549)
2007(16533)
2006(14626)
2005(12870)
作者
(64832)
(54874)
(54140)
(51557)
(34515)
(26084)
(24333)
(21101)
(20833)
(19150)
(18560)
(18515)
(17293)
(16872)
(16753)
(16696)
(15941)
(15888)
(15704)
(15600)
(13496)
(13171)
(13007)
(12762)
(12309)
(12111)
(12052)
(11992)
(10863)
(10760)
学科
(97069)
经济(96925)
(81866)
管理(74131)
(60701)
企业(60701)
(51052)
方法(38702)
农业(33991)
数学(33703)
数学方法(33218)
业经(28541)
中国(27366)
(27076)
(24703)
技术(20845)
地方(19573)
(17268)
(16992)
银行(16975)
(16480)
(16237)
(16231)
贸易(16218)
(15886)
财务(15834)
财务管理(15794)
(15783)
(15514)
(15370)
机构
学院(331326)
大学(327941)
(140092)
经济(137328)
管理(133498)
理学(115238)
理学院(114062)
管理学(112216)
管理学院(111572)
研究(106703)
中国(84529)
(67142)
(66145)
(63389)
科学(61604)
中心(52249)
(51569)
财经(51441)
(50433)
业大(50257)
农业(47886)
(46893)
研究所(45133)
(42397)
经济学(42048)
师范(42037)
北京(41202)
(40014)
(38606)
财经大学(37953)
基金
项目(225983)
科学(181857)
研究(170055)
基金(166612)
(144111)
国家(142546)
科学基金(124954)
社会(111774)
社会科(105838)
社会科学(105812)
(89748)
基金项目(88917)
自然(78777)
教育(77787)
自然科(76999)
自然科学(76981)
自然科学基金(75635)
(73753)
编号(68471)
资助(65092)
成果(54422)
(51765)
(50612)
重点(50247)
(48778)
创新(47683)
(47542)
国家社会(46878)
课题(46709)
教育部(44135)
期刊
(161281)
经济(161281)
研究(98716)
中国(72326)
(66025)
(52235)
管理(50101)
学报(46307)
科学(46153)
农业(44504)
大学(38217)
教育(36238)
学学(35941)
(34819)
金融(34819)
业经(31927)
技术(30409)
财经(25264)
经济研究(22618)
(22137)
问题(21927)
(21709)
(17409)
科技(17017)
技术经济(16753)
世界(16259)
农村(16054)
(16054)
农业经济(15302)
现代(15250)
共检索到504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李玉勤  
本文基于"农村家庭经营制度研讨会"所形成的共识,对目前农经界关于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分歧进行了辨识,特别是围绕农业的规模经营、分工经济、家庭经营的性质以及新近的创新试验等进行了讨论,阐明了作者的学术主张。文章认为:(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坚持制度目标与制度底线;(2)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但单纯地推进土地的流转集中与规模经营存在重大的政策缺陷;(3)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规模经济性的获得就可以从土地规模经济转向农业的服务规模经济;(4)家庭经营与经营规模无关,在产权细分与农事活动可分离的前提下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实现形式可以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进选  
本文通过回顾农业家庭承包制在我国的产生历程 ,分析农业生产集体制和家庭制的绩效 ,比较国际农业生产制度及农业合作运动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并运用经完善和补充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家庭制的机制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家庭经营制是农业生产制度的长期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家庭经营———目前中国农业生产组织与制度创新应坚持的合理内核———与唐敏同志商榷钱忠好《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第1期发表了唐敏《组织与制度创新:中国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关健》一文(以下简称唐文),唐文认为应通过组建农业生产领域的合作社来克服目前农业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西玉  
实行土地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是中国农村改革最本质、最重要的成果。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合作化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无法解决的按有效劳动进行分配的问题,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经营方式,成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制度创新是调动农民水利建设积极性的关键——山东费县小型农田水利家庭经营责任制的调查国务院研究室调查组十几年前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这主要体现在化肥、农药、良种等短期投入增加了,田间管理更精心了,劳动效率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唯希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呈现农场化经营趋势,家庭农场适应规模经济要求,代表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服务于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必然要求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根据山东省潍坊及德州地区家庭农场的调研情况,土地流转是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难题,农民土地产权效力弱的状况急需改善。"三权分置"政策在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依照产权细分和促进土地产权交易的路径进行制度完善,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印子  
农地制度在演化过程中持续强调农地的规模效益,在地权配置上偏重农地的经济功能,缺乏对农地社会功能的正面回应。华北农村“小农户家庭经营”案例显示,农地的养老功能得到增强,还在农业机械化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中,延展出重要的家庭发展功能。宏观上,农地对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社会稳定功能还将长期存续。在《民法典》时代,农地制度在回应社会发展中的地权诉求上存在诸多不足。未来农地制度配置应该强化有助于夯实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政策配套,优化并探索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妥善解决“小农户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有机衔接机制问题,为农地社会功能的维系、发展和生长提供良好的产权基础。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璨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从林地生产力、林地利用率、造林面积、有林地面积、技术效率、社会福利和农民收入等方面分析我国集体林家庭经营的绩效。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以家庭经营为主导的集体林产权制度对我国集体林经营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集体林家庭经营产权制度迫切需要进行变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已有研究偏重以农村场域内个体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方法论基础,而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农民家庭制度转型为基础,捋清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方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市民农民化”实践新形态,使农民家庭制度从传统“一家一制”转型为“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应嵌入城乡新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殊的特点,形塑不同村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供给方式失调、供给空间非均衡、供给人才匮乏等导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显然不适应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塑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新结构。将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数字化供给平台机制、县域供给统筹协调机制和供需衔接保障机制,有益于优化升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适配率和精准衔接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晓龙  
已有研究偏重以农村场域内个体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为方法论基础,而以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的农民家庭制度转型为基础,捋清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是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的重要方法。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市民农民化”实践新形态,使农民家庭制度从传统“一家一制”转型为“一家两制”的生活方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相应嵌入城乡新公共文化空间,展现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殊的特点,形塑不同村庄整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偏好。供给方式失调、供给空间非均衡、供给人才匮乏等导致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问题,显然不适应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塑造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侧新结构。将农民家庭“一家两制”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创新农民家庭代际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数字化供给平台机制、县域供给统筹协调机制和供需衔接保障机制,有益于优化升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适配率和精准衔接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辉  赖昭瑞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立足点必须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中心 ,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与重构是由多重制度创新相互耦合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中国未来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体系至少应涵盖以下几方面 :( 1)重构农业生产微观运行载体 ;( 2 )兼顾公平与效率 ;( 3)遵循与服从现实约束条件 ;( 4)实现政府行为主体与农民自我创新的有机统一 ;( 5 )建立创新目标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芍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农村30多年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它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的,与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也是符合的。但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所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准确领会党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内涵,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等四大关系意义重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忠根  方志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笑萍  
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结构的演变历史,其实就是以不同时期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来适应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演变史。合适的经营制度一定是能均衡的满足经济和政治要求的形态。文章从分析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几次重大变革入手,基于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市场集中度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