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8)
- 2023(16234)
- 2022(13732)
- 2021(12821)
- 2020(11244)
- 2019(25656)
- 2018(25430)
- 2017(49078)
- 2016(26745)
- 2015(29840)
- 2014(29926)
- 2013(29534)
- 2012(27327)
- 2011(24511)
- 2010(24716)
- 2009(22679)
- 2008(22483)
- 2007(20461)
- 2006(17791)
- 2005(15747)
- 学科
- 济(111041)
- 经济(110921)
- 业(78288)
- 管理(71719)
- 企(56913)
- 企业(56913)
- 方法(50160)
- 农(49108)
- 数学(44363)
- 数学方法(43761)
- 农业(32236)
- 财(29261)
- 中国(28064)
- 业经(26511)
- 制(23916)
- 学(23781)
- 地方(21184)
- 贸(19380)
- 贸易(19373)
- 易(18825)
- 务(18099)
- 财务(18036)
- 财务管理(17992)
- 银(17991)
- 银行(17926)
- 体(17491)
- 理论(17351)
- 企业财务(17138)
- 行(17107)
- 融(16650)
- 机构
- 学院(380696)
- 大学(378658)
- 济(154592)
- 经济(151330)
- 管理(144444)
- 研究(128384)
- 理学(124689)
- 理学院(123327)
- 管理学(120839)
- 管理学院(120155)
- 中国(97830)
- 农(84150)
- 科学(81023)
- 京(79687)
- 财(70918)
- 所(66124)
- 农业(65571)
- 业大(65074)
- 中心(60980)
- 研究所(60164)
- 江(58694)
- 财经(56295)
- 经(51197)
- 北京(49177)
- 范(49050)
- 师范(48451)
- 经济学(46850)
- 州(45730)
- 院(45489)
- 经济学院(42385)
- 基金
- 项目(258080)
- 科学(202481)
- 基金(187219)
- 研究(184555)
- 家(165145)
- 国家(163753)
- 科学基金(139488)
- 社会(116384)
- 社会科(110090)
- 社会科学(110054)
- 省(102788)
- 基金项目(99065)
- 自然(91820)
- 自然科(89735)
- 自然科学(89706)
- 自然科学基金(88140)
- 划(85832)
- 教育(85739)
- 资助(76857)
- 编号(74696)
- 成果(60277)
- 重点(58660)
- 部(57320)
- 发(55390)
- 创(53419)
- 课题(51771)
- 科研(50227)
- 创新(49987)
- 教育部(48360)
- 国家社会(48229)
- 期刊
- 济(170666)
- 经济(170666)
- 研究(106300)
- 农(82472)
- 中国(76441)
- 学报(67148)
- 科学(59095)
- 财(56353)
- 农业(55410)
- 大学(50971)
- 管理(50497)
- 学学(48420)
- 教育(39654)
- 融(36354)
- 金融(36354)
- 技术(33924)
- 业经(32914)
- 业(28158)
- 财经(27913)
- 经济研究(25962)
- 经(24007)
- 问题(23839)
- 版(21265)
- 统计(19221)
- 技术经济(18804)
- 业大(18236)
- 世界(17555)
- 科技(17418)
- 策(17271)
- 理论(16754)
共检索到562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蒋永穆 王瑞
通过对农业经营主体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农业经营主体结构性分化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将由同质主体分化后的农业经营主体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内生式兼业型小农、内生式发展型小农、外嵌式家庭农场、外嵌式农业企业。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并非各自孤立,而是相互联系且呈现出动态转化的态势。进一步,基于对四川省柑橘经营主体成本收益详尽的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四类农业经营主体单位土地回报率情况,具体比较的指标包括单位土地投入、单位土地产量、单位土地销售收入和单位土地净收入。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以大规模土地流转为特征的外嵌式农业企业在生产环节不形成规模效应;第二,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第三,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薄弱环节在于销售环节而非生产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 结构性分化 要素配置方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曾旭晖 王蔷 骆希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小农生产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小农结构性分化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认为小农分化为4种理想类型,即退出型小农、自给型小农、兼业型小农和发展型小农,并可以通过农业经营专门化程度和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强度两个维度来界定。根据上述两个维度的强弱变化情况,小农的分化类型呈现出动态转化的特点。基于四川省农户入户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对上述两个维度进行了可操作化定义,进而区分出小农的4种分化类型,以及其生产经营和收入结构特征。本文据此形成了关于促进小农发展的4个基本判断。
关键词:
小农 结构性分化 发展型小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廖祖君 郭晓鸣
现实考察表明,中国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呈现出沿着小农户、农业公司、"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路径不断创新和改进的显著趋势。理论分析发现,其背后的原因是,农业产业链发生着由分离走向整合、由纵向整合走向混合整合的明显变化。其政策含义在于,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合作社在以产业链整合为核心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演变中作用日益凸显,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促进农民合作社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其作为龙头进行产业链整合的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消除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保护农民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的"二律背反"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牛刚
农业企业经营要素的配置环境主要包括三方面:涵盖农业宏观管理体制及与此相配套的政策、法律、技术和文化环境的宏观体制环境,国内外市场环境和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而企业面对日益复杂且快速多变的发展环境,如何应对环境变化、适应及改造环境就成为企业管理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
农业企业 经营要素 配置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海滨 方达
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路径,保障小农户的合理利益诉求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小农户与规模经营主体两类主体的农业资本积累模型,讨论"三权分置"背景下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问题。理论模型与实际案例分析得到两点主要结论:第一,保障小农户的合理利益诉求意义不仅在于确保农村社会公平,而且对于提升农业部门总体生产效率也具有积极意义。第二,在实现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价值体现和技术水平差异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也是当前主要的现实问题所在。针对研究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情况,要兼顾政策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田先红 陈玲
本文沿循地权研究的社会学视角,试图推进有关地权配置问题的讨论。跟这一视角多关注行动者和社会规范对地权配置的影响的思路不同,本文提出从"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到"产权的社会结构逻辑"转换的思路,并侧重从阶层的角度来理解地权配置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个"阶层地权"的分析框架,来统摄全文对地权配置问题的讨论。本文的中心论题是:产权不仅是一个权利界定问题,也不仅仅是个权利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阶层竞争关系问题。阶层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在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态度、行为逻辑和行动能力的差异。我们将以在全国多个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所获取的农地规模流转经验材料为基础来阐述这一分析框架所涵括的研究论题、分析概念和理论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柳建平 闫鹏鹏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进程持续推进,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也在不断强化。本文依据韦伯的社会阶层分化理论,结合中国农民工实际,提出了一个关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中国农民工内部分化是"基于市场竞争力的分化"、"基于劳动收入的分化"和"基于家庭禀赋的分化",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渐次递进。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根据社会调查资料,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民工群体内部在从事职业、技术水平、经济收入及城市消费等关联方面已呈现出明显的差序格局。
关键词:
农民工 内部分化 分析框架 聚类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自祥
在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体系冲击下,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分化,依据经营价值取向,可划分四类经济主体,即"留守农业"、"中农"、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体系。通过比较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效益,发现占主要比例的"留守农业"和"中农"是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也为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双向流动秩序提供经济基础。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效益最佳的生产方式,也是返乡农民创业致富的途径之一,其经营者是新型农业价值观的承载者。农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天然地具有排挤小农的取向。出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小农的农业经营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而予以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王玉蓉
本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证结合的角度说明,一个经济组织的经济绩效,既取决于组织内部的制度安排,也取决于组织制度安排与环境的相容性。这里的环境不仅指制度环境(如宪法秩序、政府政策框架、意识形态等),而且还包括经济组织运行的资源环境、产业特性及其市场环境。不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金成 曹斯蔚
我国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要求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农产品商品化、农地规模化、农户组织化、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六大转变,并衍生出更复杂的风险特征。论文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从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六大转变所带来的新风险因素出发,分析其具体保险需求,结合我国保险业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自力
供水行业经营模式的选择遵循着与交易成本经济学预测一致的经济逻辑。当前供水业改革中发生的经营模式转变的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经营供水服务所面临的财务硬约束,而非出于效率原因。经营模式的选择不仅受行业中的一些具体交易约束条件影响,而且受到交易双方的主观因素影响。本文同时对中国供水业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湛礼珠
“利益-效能-信任”的分析视角下,基于对G市、Z市和H市的实地考察,研究发现,“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中的利益断链和农民参与公共事务权利保障中的治理失效,形塑了农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不足的困境,而利益断链、治理失效和社会转型之下的信任式微相互作用与确认,使得农民信念维系在低水平的利他性期望和制度化规则无法得到共同遵守之上,由此构成农民村治参与不足的内生基础。打破农民关于村治参与行为和信念的低水平均衡、强化农民主体性建设,需要以系统推进理念弥合利益断链、以行政嵌入自治促进效能再生,同时以制度信任为起点推动信任重塑,实现利益、效能和信任的整体再塑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扬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主体,其形成的机理是在政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下,相关产业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通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存在状态并创造出能够打破传统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均衡状态的经济剩余。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受到来自经营土地规模小、技术利用水平低、资本密集度低等内部障碍和各项政策缺乏协调性、市场拉力弱等外部障碍的限制。消除这些,需要从完善各项政策及其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增强市场需求的拉力和加快农业生产要素向经营主体集聚等方面出发,才能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
关键词:
钻石模型 现代农业 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鸿渊 叶子荣
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是整个农村公共产品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率的供给主体为农村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供给水平决定于农村社区范围内供给主体的合作行为,而主体合作行为是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农村社会转型为背景,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评价三个维度定义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属性,构建了主体属性与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合作行为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的数据验证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一楠 宋晓玲
笔者建立一个内嵌金融加速器与企业异质性的DSGE分析框架,刻画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企业债务杠杆的结构性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微观机制与结构性去杠杆的对策。研究发现:(1)杠杆失衡产生的微观机制在于信贷错配,由于预算软约束与政府隐性担保,国有企业具有投资对利率不敏感、利率对杠杆不敏感的双重非敏感性,在面临负向冲击时能够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得信贷支持,从而累积了高杠杆。(2)杠杆失衡将扭曲经济结构,使资源流入以房地产与地方平台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部门,造成实体产业空心化,民营部门活力降低,从而降低产出水平与经济效率。(3)货币政策受到信贷错配与杠杆失衡的掣肘,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经济结构扭曲,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无法解决国企的高杠杆问题,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与产出的负向影响反而更大。因此,去杠杆不能付诸于一刀切的紧缩政策,需要结构性去杠杆,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