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49)
- 2023(12894)
- 2022(10490)
- 2021(9813)
- 2020(8002)
- 2019(17698)
- 2018(17693)
- 2017(32516)
- 2016(18232)
- 2015(20210)
- 2014(19990)
- 2013(19451)
- 2012(18046)
- 2011(16334)
- 2010(16589)
- 2009(15183)
- 2008(15179)
- 2007(13799)
- 2006(12293)
- 2005(10772)
- 学科
- 济(70014)
- 经济(69916)
- 业(58630)
- 管理(49116)
- 农(46770)
- 企(37783)
- 企业(37783)
- 农业(30976)
- 方法(26687)
- 数学(22986)
- 数学方法(22753)
- 业经(21013)
- 中国(19068)
- 学(17243)
- 财(17021)
- 技术(16710)
- 制(16457)
- 地方(13679)
- 贸(13385)
- 贸易(13380)
- 易(13037)
- 体(12779)
- 银(12091)
- 银行(12025)
- 理论(11777)
- 行(11507)
- 策(11366)
- 发(11337)
- 融(10935)
- 金融(10927)
- 机构
- 学院(264296)
- 大学(259865)
- 济(103910)
- 经济(101726)
- 管理(97203)
- 研究(93102)
- 理学(84432)
- 理学院(83452)
- 管理学(81845)
- 管理学院(81393)
- 农(74156)
- 中国(70127)
- 科学(61864)
- 农业(57873)
- 京(54875)
- 业大(52034)
- 所(49567)
- 研究所(45604)
- 财(44623)
- 中心(43149)
- 江(42274)
- 农业大学(36298)
- 财经(35435)
- 范(34862)
- 师范(34287)
- 省(33500)
- 北京(33475)
- 州(32633)
- 院(32482)
- 经(32310)
- 基金
- 项目(182813)
- 科学(141929)
- 基金(130868)
- 研究(129258)
- 家(118012)
- 国家(116907)
- 科学基金(97667)
- 社会(81326)
- 社会科(76551)
- 社会科学(76528)
- 省(74187)
- 基金项目(70032)
- 自然(64255)
- 自然科(62771)
- 自然科学(62746)
- 划(61793)
- 自然科学基金(61636)
- 教育(59010)
- 编号(52586)
- 资助(51377)
- 重点(41661)
- 成果(41646)
- 发(40007)
- 部(40004)
- 农(39613)
- 创(38950)
- 课题(36486)
- 创新(36459)
- 计划(35557)
- 业(35332)
- 期刊
- 济(120436)
- 经济(120436)
- 农(75744)
- 研究(70870)
- 中国(57923)
- 学报(53242)
- 农业(50915)
- 科学(46442)
- 大学(39360)
- 学学(37805)
- 财(32948)
- 管理(32598)
- 教育(29756)
- 业经(26473)
- 融(25027)
- 金融(25027)
- 业(25013)
- 技术(24240)
- 版(17157)
- 财经(17146)
- 问题(17029)
- 经济研究(16894)
- 业大(16367)
- 科技(14886)
- 经(14713)
- 农村(14539)
- 村(14539)
- 农业大学(14231)
- 农业经济(14002)
- 世界(13719)
共检索到394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珍珍 赵晓峰
本文探讨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和农户分化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贫弱小农户、兼业农户、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4类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的差异化特征受到农户资源禀赋差异和家庭生命周期的显著影响。农业企业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吸纳机制挤压了小农户技术需求空间,不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并影响当地苹果种植结构优化升级;小农户的分散性和兼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会进一步加剧农资市场的混乱局面。据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技推广服务精准投放,满足不同农户的技术需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宪宝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视角,对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农业生产要素规模、结构及技能水平差异,导致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成本、收益及风险判断的不同,使其技术内容、推广途径及推广主体选择呈现显著差异;小规模兼业农户偏好由政府推广机构通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方式提供生产阶段的技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偏好由农资企业通过公共传媒提供与其规模经营特征相适应的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偏好通过组织自身的技术选择及应用满足其多元化技术需求;农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宪宝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视角,对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农业生产要素规模、结构及技能水平差异,导致异质性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采纳成本、收益及风险判断的不同,使其技术内容、推广途径及推广主体选择呈现显著差异;小规模兼业农户偏好由政府推广机构通过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的方式提供生产阶段的技术;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偏好由农资企业通过公共传媒提供与其规模经营特征相适应的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偏好通过组织自身的技术选择及应用满足其多元化技术需求;农业企业偏好通过经营性推广主体的多元化推广途径,获得服务其经营目标的各类技术。因此,为了提升农技推广效率和农技服务有效供给水平,应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组织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农技精准推广方案,提高农业技术供求的匹配程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标 张领先 傅泽田 王洁琼
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北京125个蔬菜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s采纳模型,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节水灌溉技术行为,探讨其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蔬菜种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已经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占71.2%,且以采纳工程节水技术为主。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节水灌溉技术采纳影响因素方面,技术指导、资金补贴和认知程度等因素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节水灌溉技术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社员管理、销售情况和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雪雁 陈楠楠 陈李波
在TOE框架基础上,结合创新扩散理论,从技术、组织、环境三层面分析影响新型经营主体对智慧农业技术评估和采纳的影响因素。通过对288位农场经营受调者调研,采用PLS-SEM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场经营者对智慧农业技术的评估会显著影响技术的采纳;技术层面的复杂性、兼容性、成本感知,组织层面的管理者态度、组织资源,环境层面的政策支持都将影响到技术评估和采纳,而外部压力的影响则不被支持。通过多群组分析还发现,技术复杂性对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意愿影响不显著,资金和人力等组织资源则对较大规模的农业企业经营主体的意愿影响不显著。在对研究结论充分讨论基础上,提出若干提高农场经营者对智慧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建议。
关键词:
智慧农业技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采纳意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丹 张俊飚
整合TRA、TTF和TOE框架等技术采纳理论模型,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调查问卷采集湖北省58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说进行检验,同时建立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物流条件、资金充裕度以及政策扶持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最重要因素。其中,人力资源和政策扶持是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农民专业合作社受效果易察和资金充裕度的影响较大。提出应鼓励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更广泛地采纳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凸显引领作用,着重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深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晓 闫晓改
为探究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采纳意愿的主观决策因素,本文基于UTAUT理论构建绩效期望、付出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采纳意愿及采纳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河南省郑州市24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者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早期采纳电商的"领头羊"对后续经营者的电商采纳意愿影响最大;绩效期望中经营者最看重能否增加收入;电商相关咨询培训服务是否周到是付出期望中经营者最在意的因素;便利条件的网络设施和物流体系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恺 盛宇华
采用直播电商模式可以缓解农产品网络交易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效开展经营活动的能力。为揭示经营主体采纳直播电商模式的机制以有效扶持农产品直播电商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直播电商模式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模型,基于问卷调查资料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影响其采纳直播电商模式的关键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知因素、主体因素、经营因素对其采纳直播电商模式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年龄、学历、电商经验、经营人数、经营面积对采纳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是否村干部对采纳意愿具有负向影响;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采纳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态度与电商经验、经营人数、经营面积对采纳意愿具有交互作用。因此,为更好地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带头开展直播电商,推动电子商务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广泛应用,应进一步规范直播电商技术培训,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对直播电商模式的正确认知;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异质性,优先考虑那些年轻、学历高、经营面积大的经营主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扶持;提升区域电商公共服务能力,重视平台运营与物流服务,提高农产品直播经营组织化程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丽萍 孙炜琳 刘丽 姜茜
[目的]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是缓解生态环境恶化、保障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该文利用河北省436户设施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选择五项绿色农业技术(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生物防治、生物菌肥、生物农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基于培训主体异质性视角,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公益性和市场性两种不同性质农技培训主体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强度的影响。进一步,基于技术异质性视角,运用二元Probit 模型分析两种不同性质主体对农户不同类型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结果]农技培训能够显著促进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其中公益性主体开展的技术培训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更加显著;针对不同绿色农业技术,不同性质主体开展的培训对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存在差异,对商业化程度较高、有用性、易用性、适用性较高的技术(生物防治、生物菌肥和生物农药),市场性主体的培训对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强。对于有用性、易用性和适用性不高的技术(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和水肥一体化),公益性主体的培训对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应加大农业绿色技术培训的普及力度,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市场主体为补充的多元化农技培训体系,提高农业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建立农业技术培训的跟踪服务机制,促进绿色农业技术采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志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力量。针对不同类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当务之急。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基于对湖北省82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调研,实证分析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类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不同,其中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强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且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电商认知行为受经营规模影响显著,不受产业种类影响,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姚志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力量。针对不同类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当务之急。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基于对湖北省82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调研,实证分析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类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不同,其中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强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且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电商认知行为受经营规模影响显著,不受产业种类影响,而合作社与农业企业则恰恰相反。外部因素对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认知行为影响较小,但差异较大。因此,为更好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仅要着力开办农村电商技术讲坛,提升农民电商认知水平;而且要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技术推广环境;还要加快构建电商人才网络,拓展农业经营主体人脉交际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侯慧铭 张金荣
伴随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下沉,农产品直播电商成为农业现代化及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农户参与市场困境的重要手段。在数字资本视域下,通过考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产品直播经营的适配逻辑,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活性的发掘与再造生产数字资本,以流量变现的方式实现数字资本的可兑换性,以代销为辅的经营策略弥合直播经营过程中数字资本持续性与农产品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数字资本生成是资本转化的基础,流量变现为农产品经营提供渠道,流量维持成为持续经营的关键。代销转向在实现流量再生产的同时增加了农产品经营风险,其中的品控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数字资本信誉受损,进而危及以数字资本为桥梁资本的数字化生计模式。代销转向旨在为农产品直播经营保持流量,是对平台规模经济的妥协与适配。在农产品直播经营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追求利润者、维持生计者和受剥削的数字劳动者的综合体。在平台增殖逻辑及社会注意力流动属性的双重作用下,经营者尝试由家庭化经营转向团队化运作、由新农人转型为职业主播。但在数字资本流失风险、乡村伦理逻辑以及与农户共生关系等多重因素的约束下,经营者形成了以注重农产品品质及消费者购物体验为主、以代销为辅的经营模式,创造了数字优势者与数字弱势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作互惠的市场空间,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为基础实现了数字道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吕丹 张俊飚 王雅鹏
[目的]随着农业资源日益稀缺、环境污染约束趋紧、传统增收动力逐渐减弱,如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为尤为重要的议题。已有不少研究从多角度论证了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有助于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得增收,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收入增长影响的内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揭示。探究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行为产生增收效应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将有助于激发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内生动力。[方法]文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动态能力—增收效应"中介效应模型,并引入环境动态性为调节变量,以湖北省58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实证结果显示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对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增收效应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动态能力在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与增收效应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动态性对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呈现正向调节。[结论]应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动态能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电子商务适应化"水平,以充分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增收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通过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实践的深入观察,剖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减贫的机理,并运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 QCA)方法,探究了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减贫效应差异及路径条件。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嵌入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有效融合了贫困治理的“外源性”和“内源性”需求,其中,企业类经营主体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家庭经营主体和合作经营主体能够获取强能力减贫效应,但收入减贫效应并不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