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5)
2023(7528)
2022(6245)
2021(5599)
2020(4546)
2019(9779)
2018(9522)
2017(18738)
2016(9881)
2015(10967)
2014(11004)
2013(11193)
2012(10729)
2011(10221)
2010(10564)
2009(9926)
2008(9538)
2007(8714)
2006(8340)
2005(7471)
作者
(29585)
(25586)
(24973)
(23827)
(15702)
(12151)
(11181)
(9799)
(9603)
(8914)
(8718)
(8256)
(8116)
(7979)
(7762)
(7677)
(7248)
(7185)
(7025)
(7016)
(6484)
(6345)
(6112)
(6037)
(5833)
(5753)
(5379)
(5298)
(5160)
(4972)
学科
(73750)
经济(73706)
(44523)
(30488)
农业(29810)
地方(21967)
管理(20739)
方法(17827)
业经(16521)
数学(16373)
数学方法(16274)
中国(14857)
地方经济(13513)
(11558)
(11352)
(10297)
农业经济(10254)
(9890)
企业(9890)
环境(9524)
发展(8977)
(8966)
(8939)
农村(8927)
(8729)
及其(8683)
(8457)
经济学(8370)
(7889)
金融(7888)
机构
学院(155944)
大学(149762)
(81194)
经济(79779)
研究(59999)
管理(57029)
理学(48971)
理学院(48399)
管理学(47720)
管理学院(47430)
中国(46624)
(44423)
科学(34068)
农业(33402)
(30863)
(30399)
(30232)
业大(27577)
中心(27568)
研究所(27261)
经济学(25230)
(24649)
财经(23839)
经济学院(22449)
(21496)
科学院(20479)
(20474)
农业大学(20280)
(20222)
师范(20126)
基金
项目(99243)
科学(79072)
研究(75970)
基金(72054)
(62053)
国家(61446)
科学基金(52423)
社会(52064)
社会科(48986)
社会科学(48975)
(40038)
基金项目(38218)
(32014)
编号(31470)
教育(31322)
自然(30014)
自然科(29208)
自然科学(29203)
自然科学基金(28643)
资助(27925)
(26946)
(25574)
成果(24306)
国家社会(22297)
(22206)
重点(22187)
发展(21891)
(21599)
课题(20892)
(19863)
期刊
(105610)
经济(105610)
(50222)
研究(49926)
农业(33963)
中国(32941)
科学(22032)
学报(21268)
业经(21087)
(20181)
管理(17659)
(17474)
金融(17474)
大学(17272)
学学(16910)
经济研究(15166)
(15127)
问题(14966)
农业经济(13675)
技术(13555)
农村(13494)
(13494)
财经(12247)
世界(12082)
经济问题(11071)
(10707)
技术经济(10193)
资源(9978)
教育(9553)
农村经济(8924)
共检索到248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向萍  
在我国要发展农业区域经济,必须改变以往的“行政——经济区”的经济区域划分。因为行政区(?)原则与经济活动的地域差异规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从而这些在行政区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区域,与客观存在的经济地带和经济区在地域空间上并不一致。农业经济区域的划分应当是按经济功能划分的“功能性经济区”,其划分应遵守如下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具体的目的要求,划分农业区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阳红  
经济区域规划范围的划分,是编制区域规划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区域经济的复杂性,区域规划范围的划分,既要遵循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判断。事实上,经济区域中心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博雅  
经济区由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农村所构成,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周边地区支撑中心城市发展,各区域单元之间空间关联和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按不同空间层次,经济区可分为以小城镇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及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区。经济区与行政区的互动关联,也需要适度分开。将经济区作为全国性空间规划的基本单元,有利于改变我国人口与产业不匹配、大城市过大、小城镇过小、中等城市发育不良的区域空间结构不合理状况。八大重点经济区需要进一步建立区域合作与协调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Н.M.奧兹諾賓  Щ.Л.罗晉菲尔德  曹婉如  何桂庭  
苏联社会主义的生产分布是以国家经济区划为依据的。从区域观点上看,全苏国民经济计划在区域方面是按照13个基本经济区和16个苏维埃加盟共和国来实行的。国内各基本经济区或者包括若干苏维埃加盟共和国(如中亚细亚与哈萨克区),或者若干边区、省和自治共和国(如东西伯利亚区,其中包括有布里亚特-蒙古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在基本经济区中,组成该区的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形成统一的经济综合体,也就是各部门之一定的结合。这就可以保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劳动资源,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通  徐晓鹰  
区域经济研究,首先要对经济区域作出正确的划分。而在不同的区域经济理论指导下,其经济区域划分的结果是各不相同的,相应的研究结论也在不相同。本文用点轴开发理论、增长极理论和网络开发理论作依据,对山东的经济区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划分方式的利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小平  闫卫阳  
本文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计算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聚类确定出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然后,以37个中心城市为发生元,通过多要素叠加分析,对我国一级经济区和二级经济区的理论边界进行渐进式调整,以确定我国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范围边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小平  闫卫阳  
本文基于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计算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值,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聚类确定出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然后,以37个中心城市为发生元,通过多要素叠加分析,对我国一级经济区和二级经济区的理论边界进行渐进式调整,以确定我国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范围边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百福  
由湖北省教科所主持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青年专项课题《中国省级地方教育投资研究》近期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此项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明确。地方教育投资研究的作用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深入研究省级地方教育投资的特点和规律,可以确立教育投资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综合考虑影响教育投资的各种复杂因素,建立动态投资结构模型,促使地方教育投资的科学化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从而避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启铭  
一、关于经济区划原则的种种意见经济区划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地区间经济联合协作、城市规划、经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大工程项目兴修等都有密切关系,经济区划的重要性已日益为人们所了解。经济地理学以及其他学科和实际业务部门普遍关心经济区划理论问题,其中经济区的划分原则经常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之所以如此,显然是因为能否科学地准确地划区,关系到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更关系到总的宏观经济效益,而划区原则则是决定经济区划科学性、实用性的关键。经济地理学界把经济区划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区域规划、地域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马庆林  
在外部扰动发生时,中国各省经济运行状态差异较大,但是中央政府对各省实行的是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全国统一的调控政策落实到每个省时,各省反应不同,效果各异。本文按照有利于区域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采用外部扰动一致性标准重新划分经济区域,将外部扰动发生后经济运行状态相似、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需求较为一致的省份划归为同一个经济区域。最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被划分为5个经济区域:北方经济区、长江流域经济区、东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本文最后指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针对各经济区域特定的经济运行状态实施差异化的宏观调控,使各经济区域达到各自的均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邹凤琼  张刚华  
经济区划是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传统聚类方法进行的经济区划不能兼顾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运用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空间聚类方法、综合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对江西省县域单元经济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可划分为五类经济区,分别是昌九经济区、赣东北经济区、赣西北经济区、赣中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区划结果与江西省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邹凤琼  张刚华  
经济区划是区域经济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传统聚类方法进行的经济区划不能兼顾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运用基于尺度空间理论的空间聚类方法、综合区划单元的属性特征与空间邻接性,对江西省县域单元经济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可划分为五类经济区,分别是昌九经济区、赣东北经济区、赣西北经济区、赣中南经济区和赣南经济区,区划结果与江西省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基本吻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忠娜  蒋桂容  唐继军  
针对当前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库兹涅茨比率和R/S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差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预测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南疆五地州可依据其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非农经济主导地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地区及农业经济落后地区;而造成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农业人口中的高、低收入人群及其收入比重的差异,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就南疆五地州的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而言,喀什地区最强,克州最弱,两地区人口规模、基础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目前南疆地区区域农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其友  唐华俊  
进入 8 0年代 ,农业基本资源非农化进程加剧 ,水土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将是我国 2 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期面临的根本制约因素。本文以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应用主成份等系统分析方法构建资源与环境分区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完成了我国农业基本资源与环境区域划分 ,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域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耀  曹俊杰  
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但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依然存在地区性差异,并且其对农业经济贡献程度具有很大不同。论文通过采用27个主要农业省市2010~2018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信息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并分别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不同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东部地区信息化水平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信息化水平差异。因此,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差异性选择不同对策指导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