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0)
- 2023(14792)
- 2022(12305)
- 2021(11412)
- 2020(9761)
- 2019(22026)
- 2018(21550)
- 2017(42162)
- 2016(21997)
- 2015(23874)
- 2014(23255)
- 2013(23125)
- 2012(20846)
- 2011(18224)
- 2010(18057)
- 2009(16782)
- 2008(16254)
- 2007(14541)
- 2006(12803)
- 2005(11047)
- 学科
- 济(98427)
- 经济(98315)
- 业(96628)
- 企(77130)
- 企业(77130)
- 管理(73448)
- 农(49281)
- 方法(45703)
- 数学(37642)
- 数学方法(37240)
- 农业(33352)
- 业经(32162)
- 财(30763)
- 中国(23345)
- 务(20991)
- 财务(20950)
- 财务管理(20923)
- 企业财务(19842)
- 技术(19268)
- 制(18852)
- 地方(18823)
- 贸(16455)
- 贸易(16446)
- 策(16394)
- 易(16051)
- 和(15878)
- 划(15359)
- 体(14485)
- 理论(14446)
- 环境(13261)
- 机构
- 学院(306939)
- 大学(297602)
- 济(136454)
- 经济(134226)
- 管理(131466)
- 理学(114468)
- 理学院(113550)
- 管理学(111973)
- 管理学院(111412)
- 研究(90778)
- 中国(74083)
- 财(62254)
- 农(59746)
- 京(58769)
- 科学(52566)
- 财经(49876)
- 业大(47123)
- 江(46386)
- 中心(45756)
- 经(45558)
- 农业(45310)
- 所(42614)
- 经济学(41471)
- 研究所(38299)
- 经济学院(37907)
- 经济管理(37701)
- 财经大学(36662)
- 州(35943)
- 商学(35333)
- 商学院(35006)
- 基金
- 项目(211356)
- 科学(170561)
- 研究(157813)
- 基金(157496)
- 家(134552)
- 国家(133284)
- 科学基金(118666)
- 社会(105790)
- 社会科(100318)
- 社会科学(100293)
- 省(85127)
- 基金项目(84029)
- 自然(74625)
- 自然科(73071)
- 自然科学(73052)
- 自然科学基金(71785)
- 教育(69578)
- 划(67477)
- 编号(63967)
- 资助(62317)
- 成果(48681)
- 创(47309)
- 部(47000)
- 发(46154)
- 重点(45781)
- 国家社会(44836)
- 创新(43568)
- 业(43103)
- 制(41943)
- 人文(41796)
- 期刊
- 济(150989)
- 经济(150989)
- 研究(84038)
- 农(61365)
- 中国(54975)
- 财(49538)
- 管理(49413)
- 农业(41556)
- 科学(41139)
- 学报(40184)
- 大学(32811)
- 业经(32048)
- 学学(31695)
- 融(29095)
- 金融(29095)
- 技术(28792)
- 财经(23971)
- 经济研究(22279)
- 业(21514)
- 问题(20735)
- 经(20707)
- 教育(19206)
- 技术经济(17941)
- 统计(15493)
- 世界(15372)
- 科技(15320)
- 策(14968)
- 农村(14943)
- 村(14943)
- 商业(14773)
共检索到446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郎亮明 张彤 陆迁
本文基于扶贫与扶智、扶志相协同的视角,阐释了农业科技扶贫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和陕西省科技扶贫重点县域821份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扶贫的多维效应及减贫效应的组间差异。研究发现,农业科技扶贫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地区家庭收入、农技水平及持久脱贫信心的提升,具有增收、扶智和扶志的多维减贫效应,但不同科技扶贫模式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同时,与非贫困户相比,参与农业科技扶贫对贫困家庭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和扶智效应,但在持久脱贫信心方面成效并不显著。本文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业科技扶贫,是贫困地区家庭增加收入水平、提升生产技能并增强内生脱贫动力,从而实现扶贫与扶智扶志协同推进的重要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合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成功解决了几亿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精准扶贫是这一阶段扶贫攻坚的鲜明特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在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从根子上消灭贫困。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攻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解垩 宋颜群
基于中国扶志扶智政策背景,构建包含志向水平、家庭教育支出和人力资本的理论模型,分析确定和不确定两种情况下志向水平和家庭教育支出对个体人力资本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扶志扶智政策的减贫效果。理论结果表明:(1)过低的父辈人力资本会阻碍家庭对子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最终使得子代落入贫困陷阱;(2)父辈人力资本对家庭教育支出产生积极影响;(3)不管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是否存在不确定性,扶智政策的减贫效应均大于扶志政策,扶志扶智政策的联合减贫效应优于两者单独作用下的减贫效果;(4)不确定性使得更多个体落入贫困陷阱,此时扶志扶智政策发挥作用的滞后性更明显。实证结果显示:(1)父辈学历和家庭纯收入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显著为正,学历存在一定的代际传递现象;(2)志向水平可通过提高个体学习时间(努力程度)来提升其学业成绩;(3)扶智政策能够显著提高个体学历水平,且对个体学历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4)扶智政策对高收入群体的学历影响更显著,对极低收入群体(收入在0~20%分位数的家庭)的学历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推进扶志政策实施,改善扶智政策实施效果,提高低收入群体发展能力,促进乡村振兴与扶志、扶智政策的深度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蓓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新思想、新策略和新方法,特别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扶贫同扶智、扶志紧密结合,既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历史选择,又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我国深度贫困的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益丰 韩杰 王晨
本文通过对山东、湖南、重庆三地210个自然村共584位农户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需求)与流入土地意愿存在因果关联。然后分别针对流入土地农户、流出土地或未参与流转农户,借助工具变量法进行农户收入影响因素分类检验,并使用扩展回归进行稳健性检测,发现强社会关系治理、参与合作社经营、发展电商,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扶持均有助于提高规模化经营农户的实际农业收入;而针对未参与土地流转或流出土地农户,农户的企业家能力、发展电商情况与其农业收入正相关,参与合作社经营对农户收益影响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阳盛益 黄淑贞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我国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政策,而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三扶)则是当前推进精准扶贫的基本方略。江西省余干县的"三扶"实践做法及其成效分析表明只有在全面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治标与治本同施、"输血"与"造血"并举,才能更有效推进精准脱贫。对于仍处在脱贫攻坚阶段的贫困地区而言,地方政府不仅要努力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扶贫产业确保扶贫对象有业可就,同时应加强教育培训以助推脱贫对象形成就业力,还要加强对精神文化上的帮扶以激发贫困户形成勇于脱贫的内驱动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扶志扶智 地方实践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心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贫困问题则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集中表现。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推进决胜期的小康社会建设,难点与重点在于"全面",实现"全面"的焦点则在于低收入人口的脱贫。
关键词:
贫困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其中遵循贫困群体的心理规律是关键。贫困心理学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贫困群体"志"与"智"的理解,促进扶贫工作开展。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应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发挥"扶志"激励作用;简化扶贫办事程序,减轻"扶志"心理负担;顺应农民决策风格,减少无保障性风险;开展扶贫公益培训,增强"扶智"实施效果;消解农村贫困文化,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满意测评体系。
关键词:
扶志 扶智 贫困循环 决策风格 自我损耗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群力 张云华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相关做法和经验表明,通过扶志,贫困群众增强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要脱贫";通过扶智,贫困群众提升了受教育程度,帮扶干部提高了帮扶本领,"能脱贫";通过扶技,贫困群众获得了增收的技能,"会脱贫"。因此,扶志、扶智、扶技,是贫困地区解决内生性贫困问题的长久之计和治本之策,要通过扶志破除思想上的贫困,通过扶智破除贫困群众智育上的贫困和帮扶干部本领上的贫困,通过扶技破除技能上的贫困。
关键词:
扶志 扶智 扶技 内生性贫困 凉山州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哲 李晓静 夏显力
参与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卷入分工经济对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887份小麦种植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内生转换模型,在考虑和修正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基础上,构建反事实框架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生产环节外包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农户参与生产环节外包能够显著提升其生产效率,不同生产环节和不同类型生产环节外包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效应均存在显著差异;相较于参与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对小麦生产效率提升效应更大。因此,本文提出要通过资金补贴、政策宣传、重点支持等措施大力支持外包服务的发展,更好发挥服务外包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带动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余利红
乡村旅游扶贫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农户增收效应备受关注。本文利用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和白杨坪乡麂子渡村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匹配倍差法研究了实验组和参照组2类农户在乡村旅游扶贫政策实施前后的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及其他收入的变化,以科学评估乡村旅游扶贫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及经营性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作用。用倍差法估计乡村旅游扶贫对家庭总收入的效应时,其结果"虚高"13.1%,即716元;而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则高出6.6%,即359元。使用匹配倍差法计算后得出:乡村旅游扶贫使得样本区实验组农户平均家庭总收入提高了5467元,其中,户均农业收入仅提高172元,不显著;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显著提高了2132元和3128元;增收仍有较大潜力。本文据此提出: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当地依托特色资源,加强全域旅游建设,以获得稳定增长的各类旅游收入;扶持当地农户全员参与乡村旅游,确保相对贫困农户也有机会、有能力分享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各种增收机会;结合旅游扶贫后备箱工程实施,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将当地富硒有机农副产品深度加工成特色旅游产品等,以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增收实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金祥
农业科技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贫困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贫困地区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是精准扶贫的源动力、瞄准器、助推器。增强精准扶贫的动力、加强精准扶贫的保障、增强精准扶贫的活力,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创新科技扶贫手段、强化科教兴农战略。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科技创新 手段 途径 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振振 王立剑
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不仅是检验"真扶贫"和"扶真贫"的重要机制,也是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能力视角出发,将"可持续生计"作为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的标准,将其解析为发展能力、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三部分,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以及26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本课题组在陕西省70个县(区)实地调研数据,本文运用TOPSIS对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进行量化并从贫困户整体和类型出发,运用方差分析探讨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第一,贫困户可持续生计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且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可持续生计水平依次降低,体现了精准扶贫中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第二,精准扶贫对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但对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不同的精准扶贫措施对于不同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作用不同,扶贫搬迁对不同类型贫困户提升可持续生计均不显著;第四,精准扶贫参与度对于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不同类型贫困户的社交能力。最后提出了增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可持续生计 效果评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左停 贺莉
脱贫攻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战役之一,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以超常规的举措破解深度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决战的关键点。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制定合理的减贫措施,实现扶贫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提升反贫困政策的整体合力。本文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以贫困人口个体为计算单元,以全省三大区域109个县(市区)为输出单元,基于民政部、国家统计局和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各项数据,采用FGT指数对陕西农村贫困状况进行测量,通过二维分布法呈现出全省县级层面的贫困轮廓图。从分类治理理念出发,针对四种贫困类型的县(市区)实施的减贫策略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全省贫困县"脱贫摘帽",区域性减贫工作的开展能有所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高鹏聪
扶贫型小额信贷,一般认为,能够精确瞄准贫困农户,抑制其金融约束,提供金融服务。但在信贷供给充足,有效瞄准贫困农户的前提下扶贫型小额信贷是否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农户的减贫增收?本文通过对南疆拜城县xx乡的调研数据,对基期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减贫增收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农户收入增加较为明显,具有较为显著的减贫增收效应。
关键词:
扶贫 小额信贷 精准扶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合作社多元社会化服务的社员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农户调研数据的“反事实”估计
农户多维贫困测度及反贫困对策研究——基于湖北省恩施市的农户调研数据
贫困区农户生计资本组合对收入影响的优化效应分析——基于陕西778份农户调查数据
农民合作社减贫、增收效应与异质性分析——基于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户调研数据
农户气候变化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544份农户调查数据
基于SEM的土地整理项目“三农”效益评价——以陕西省揉谷镇347份农户调查为例
社会资本与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多维贫困:测度、分解及影响——基于陕西省南部农村的调研
社会资本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来自陕西省延安市513个退耕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
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退耕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陕西省吴起县农户调查数据
农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效应分析——基于5省121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