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94)
- 2023(21568)
- 2022(18115)
- 2021(16726)
- 2020(14171)
- 2019(31952)
- 2018(31626)
- 2017(60015)
- 2016(32630)
- 2015(36261)
- 2014(35726)
- 2013(35434)
- 2012(32849)
- 2011(29645)
- 2010(29831)
- 2009(27862)
- 2008(27817)
- 2007(25250)
- 2006(22309)
- 2005(20073)
- 学科
- 济(139702)
- 经济(139551)
- 业(112627)
- 管理(100798)
- 企(92692)
- 企业(92692)
- 方法(58122)
- 农(51471)
- 数学(47702)
- 数学方法(47136)
- 业经(39310)
- 中国(39003)
- 财(38408)
- 农业(34136)
- 地方(31401)
- 制(27682)
- 学(26039)
- 贸(25873)
- 贸易(25853)
- 技术(25817)
- 务(25788)
- 财务(25731)
- 财务管理(25678)
- 易(25107)
- 企业财务(24365)
- 理论(22571)
- 和(22493)
- 银(22128)
- 银行(22061)
- 行(21138)
- 机构
- 学院(466362)
- 大学(460968)
- 济(193561)
- 经济(189740)
- 管理(182148)
- 研究(158356)
- 理学(156116)
- 理学院(154435)
- 管理学(151870)
- 管理学院(151002)
- 中国(122980)
- 科学(98022)
- 京(97862)
- 农(93331)
- 财(88109)
- 所(80964)
- 业大(74507)
- 中心(74374)
- 江(73310)
- 研究所(73179)
- 农业(72584)
- 财经(69282)
- 经(62835)
- 北京(61238)
- 范(58519)
- 师范(57815)
- 经济学(57741)
- 州(57703)
- 院(56526)
- 经济学院(52134)
- 基金
- 项目(309182)
- 科学(243572)
- 基金(223467)
- 研究(222728)
- 家(196610)
- 国家(194844)
- 科学基金(167000)
- 社会(142189)
- 社会科(134729)
- 社会科学(134692)
- 省(123980)
- 基金项目(118356)
- 自然(108773)
- 自然科(106342)
- 自然科学(106305)
- 自然科学基金(104448)
- 划(103154)
- 教育(100764)
- 资助(90255)
- 编号(89805)
- 成果(71729)
- 发(70365)
- 重点(69740)
- 创(67904)
- 部(67082)
- 创新(62970)
- 课题(61700)
- 科研(59299)
- 国家社会(58857)
- 业(58614)
- 期刊
- 济(221394)
- 经济(221394)
- 研究(132186)
- 中国(98413)
- 农(89824)
- 学报(75743)
- 管理(70978)
- 财(70731)
- 科学(70286)
- 农业(60499)
- 大学(57399)
- 学学(54441)
- 教育(46627)
- 融(45908)
- 金融(45908)
- 技术(42478)
- 业经(41198)
- 财经(34242)
- 业(33554)
- 经济研究(33501)
- 问题(29709)
- 经(29588)
- 技术经济(25210)
- 科技(23940)
- 版(23756)
- 统计(22397)
- 世界(22114)
- 贸(22044)
- 商业(21966)
- 策(21437)
共检索到709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华坚 潘雪晴
在“科技兴粮”政策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0—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农业科技创新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两者的内在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中等偏低,但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其中粮食主产区发展水平最高,产销平衡区次之,粮食主销区最低;农业科技创新对区域内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但空间溢出影响为负,且此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未来我国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产业,遵循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驱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微 惠宁
中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如何借助金融的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背景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前进态势,从理论和经验证据两方面考察与中国当前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结构,并对影响金融市场运行的市场环境给予特别关注。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密切相关;金融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强,越能为技术创新聚集资金,从而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助于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进一步放大了金融市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借此提出完善金融结构和市场环境以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丽娅 隋中原 符蕾
基于我国的专利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金融开放对产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开放总体上提升了我国的产业创新能力。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开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内部竞争、推动技术溢出的方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金融开放对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在产业层面具有异质性,相对于第一产业,金融开放对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针对高资本要素密集度、高技术要素密集度、高风险的产业,金融开放的创新效应更加明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开妍 杨锦秀 曾建霞
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2~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还能通过对劳动力的替代和释放效应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且在不同区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入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的发展,重视农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粮食产量 农民收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涵 林晓冰 许思琪 范水生 毛丽玉
[目的]通过探究福建省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九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随机效应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和分位数回归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同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呈现出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正向影响;(2)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影响趋势。随着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经济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有所减弱。[结论]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要深化产业结构变革,充分发掘其中介作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效益,引领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卫华 何宜庆 钟慧安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卫华 何宜庆 钟慧安
基于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现状,采用我国19972014年30个省市统计数据,运用耦合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进行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以金融深化、科技创新及二者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和哑变量,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三个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两阶段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主要结论有:金融深化、科技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均尚未形成内生互动发展机制,但是金融深化与科技创新耦合系统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了内生互动发展机制。最后根据实证结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樊胜岳 李耀龙 马晓杰 刘红
农业绿色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数字技术革命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文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SDM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以及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呈现明显空间集聚特征,核心增长动力来自社会经济效益,但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发展水平欠佳。数字化水平与农业绿色发展间呈倒U形关系,提升数字化水平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但过度的数字化投入并不能持续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省份数字化对本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起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重点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缩小地区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完善数字化建设规划,确保资源投入合理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樊胜岳 李耀龙 马晓杰 刘红
农业绿色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数字技术革命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文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SDM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以及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呈现明显空间集聚特征,核心增长动力来自社会经济效益,但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发展水平欠佳。数字化水平与农业绿色发展间呈倒U形关系,提升数字化水平有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但过度的数字化投入并不能持续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省份数字化对本地区农业绿色发展起到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重点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缩小地区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距;完善数字化建设规划,确保资源投入合理的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珊 李晗林 曾玉荣
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闽台农业发展资源禀赋相近,但农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两地发展的差距主要来自科技创新投入水平、科技创新管理效率及科技创新推广水平等。台湾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有效促进现代农业质效同步发展的实践经验,对福建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启示作用。福建应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借鉴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培育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激活科技创新主体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福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超越。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闽台农业 高质量发展 智慧农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涛 隋鑫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探究了2005—2020年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省域异质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环境规制对省域的工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环境规制也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发展水平产生积极影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其工业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环境规制对工业发展发挥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涛 隋鑫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探究了2005—2020年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省域异质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环境规制对省域的工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环境规制也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发展水平产生积极影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其工业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环境规制对工业发展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万三敏
利用面板数据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增加值、粮食总产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劳动力、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地膜使用量的对数值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证实了这8个经济变量的对数值均为一阶单整,有共同增长的趋势。然后对各变量进行了协整检验,验证了河南省这几个农业经济变量均存在一阶协整。通过构建不变参数面板回归模型并进行估计,证实了3个结论:(1)粮食播种面积与化肥使用量对农业增加值以及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粮食播种面积每增加1%,能使农业增加值增加1.32%,化肥使用折纯量每增加1%能促使农业增加值增加0.407%。对粮食产量增速影响较为显著的是粮食播种面积的增速以及化肥使用量的增速,...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农业经济 面板数据模型 河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利庠 彭辉 靳兴初
本文通过把1952—2006年全国30个省市的大样本面板数据分成5个不同时期,首次使用引入时间变量的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并根据不同结果的各方面检验进行模型改进,对不同阶段我国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显著的正增产效应一直保持到近期才变得不显著;化肥施用量对粮食产量的增产弹性先增大后减小;单位质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实际粮食产量增加量不断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