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5)
- 2023(13989)
- 2022(11656)
- 2021(10747)
- 2020(9284)
- 2019(20925)
- 2018(20768)
- 2017(41183)
- 2016(22278)
- 2015(24538)
- 2014(24247)
- 2013(24560)
- 2012(23158)
- 2011(20546)
- 2010(21386)
- 2009(20560)
- 2008(19973)
- 2007(17926)
- 2006(16212)
- 2005(14571)
- 学科
- 济(100000)
- 经济(99888)
- 业(97509)
- 企(78336)
- 企业(78336)
- 管理(75811)
- 农(48503)
- 方法(44683)
- 数学(36587)
- 数学方法(36305)
- 财(32319)
- 农业(32164)
- 业经(31618)
- 中国(24793)
- 制(22927)
- 务(22013)
- 财务(21993)
- 财务管理(21961)
- 企业财务(20906)
- 地方(20187)
- 策(19687)
- 贸(19145)
- 贸易(19132)
- 易(18633)
- 技术(18173)
- 体(16178)
- 划(15648)
- 和(15576)
- 银(15293)
- 银行(15265)
- 机构
- 学院(323102)
- 大学(314924)
- 济(142165)
- 经济(139422)
- 管理(132505)
- 理学(113692)
- 理学院(112644)
- 管理学(111164)
- 管理学院(110575)
- 研究(103216)
- 中国(84661)
- 财(67199)
- 农(67153)
- 京(64310)
- 科学(60351)
- 财经(52160)
- 江(51969)
- 所(51928)
- 农业(51382)
- 业大(50843)
- 中心(49460)
- 经(47445)
- 研究所(46259)
- 经济学(42613)
- 州(40173)
- 北京(39832)
- 经济学院(38658)
- 财经大学(38037)
- 范(37374)
- 经济管理(37319)
- 基金
- 项目(210079)
- 科学(167556)
- 研究(155724)
- 基金(154643)
- 家(132771)
- 国家(131507)
- 科学基金(114972)
- 社会(102334)
- 社会科(96888)
- 社会科学(96861)
- 省(84819)
- 基金项目(81645)
- 自然(73068)
- 自然科(71402)
- 自然科学(71386)
- 自然科学基金(70213)
- 教育(69290)
- 划(67765)
- 编号(63663)
- 资助(63033)
- 成果(50831)
- 部(47216)
- 发(46352)
- 重点(46335)
- 创(45772)
- 业(43616)
- 课题(42178)
- 创新(42142)
- 国家社会(42070)
- 人文(40767)
共检索到495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华军 楼江 田志宏
本文利用2016年湖北省541个农户家庭的问卷数据,采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户玉米种植面积调减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玉米的相对劳动强度和经济效益、作业方式、政策导向对农户种植决策的影响是显著的,种田收入占农户家庭收入比例、耕地面积和耕地类型也与玉米种植决策显著相关,但性别和受教育水平等农户个体特征以及家庭人口对于种植决策没有显著影响。为有效引导农户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需加强实施细则设计,并努力提高与玉米竞争的其他作物的相对经济效益、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玉米 调整 政策 农机化服务 相对收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雪 周密
种植结构调整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跟风"调整带来的过度调整将对我国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本文采用Bootstrap中介检验和工具变量法,以辽宁省467户玉米种植户为例,验证了种植结构调整中的羊群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倾向于模仿群体内他人的意愿,且亲缘网络中其他农户意愿带来的影响强于地缘网络中其他农户意愿带来的影响,即农户的种植结构调整中存在羊群效应。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中羊群效应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农户之间的学习型模仿和风险分担,且相对于大规模农户而言小规模农户更易表现出羊群效应。因此,可以将羊群效应与正规制度互为补充,共同推进种植结构优化,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引领作用,同时,要避免"跟风"行为造成的过度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顿姣 何蒲明
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核心。文章在分析我国玉米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与意义,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玉米 种植结构 供给侧 现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顿姣 何蒲明
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其中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是核心。文章在分析我国玉米供给与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与意义,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玉米 种植结构 供给侧 现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志刚 张靓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实现,取决于农户的调整意愿和调整能力。基于黑龙江省341个农户的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适应性预期模型对农户的调整意愿和行为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价格变动、售粮难易程度等经济因素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最大;(2)大多数农户有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但只有少部分实际进行了调整,农户完成种植结构调整所需的时间不同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3)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表现为明显的地域一致性,这种地区间的不均衡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能力的不同。因此,政策制定要着力于打破路径依赖,政府要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保持政策的透明性和相对稳定性,加快粮食市场化改革和完善农民能力培训体系建设,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行为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种植结构调整 意愿 能力 调整行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隋丽莉 郭庆海
本文分析了"价补分离"政策对农户玉米种植面积调整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种植区域是影响农户玉米种植面积调整的最主要因素;(2)作为代表"价补分离"政策因素的每公斤玉米的补贴价格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3)玉米市场价格也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袁本文提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成 周晓时 陈莎莎 刘明迪 李谷成 李勤志 冯中朝
为了解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分别基于农业生产布局结构以及农业要素投入结构2个视角,一方面利用耦合度指数的方法测算出农业生产结构与比较优势的契合度,回归分析二者耦合度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利用要素禀赋结构系数的方法测算出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的协调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水稻以及油菜生产结构的合理性对农民收入增长表现为显著影响关系,其中油菜和花生表现为正向影响,水稻为负向影响,玉米、棉花以及小麦并未对农民收入形成显著影响,而各种要素禀赋结构系数的极差与农民收入增长呈现负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信阳 韩一军 高颖
探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对于粮食保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利用豫、鲁、冀、陕农户数据,测算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潜在道德风险以及疫情引起的服务价格升高等不利条件,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依旧具有正向影响,主要由技术引进、要素替换以及参与分工发挥了积极作用。环节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播、机收、机耕以及管理环节服务对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依次减弱,影响差异主要与农机社会化服务使用率的环节差异和各环节农机装备发展水平有关。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经营范围在0-0.67hm~2、1.33hm~2以上、0.67-1.33hm~2的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依次减弱,差异主要与农户服务使用量的变化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有关。最后提出要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全面、均衡发展,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水平,持续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钞贺森 戈阳
基于1978年2014年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出售价格与播种面积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种植行为的影响以及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对价格变动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价格与播种面积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短期内价格与播种面积协整系统存在反向的自我修正机制,短期波动围绕长期均衡进行调节;平均出售价格的变动对农民种植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且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了农民的种植选择,进而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关键词:
相对价格 种植结构调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钞贺森 戈阳
基于1978年~2014年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出售价格与播种面积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种植行为的影响以及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对价格变动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价格与播种面积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短期内价格与播种面积协整系统存在反向的自我修正机制,短期波动围绕长期均衡进行调节;平均出售价格的变动对农民种植行为有着显著影响,且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了农民的种植选择,进而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价格波动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关键词:
相对价格 种植结构调整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菲菲 张崇尚 罗玉峰 仇焕广
本文系统阐释了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4个玉米主产省份591户1064个地块玉米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从地块层面实证检验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经验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农户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出,农户种植未曾使用过的品种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其种植曾经使用过的品种的技术效率,且这种差异随着农户种植经验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根据农业劳动力种植经验特征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政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供给。
关键词:
种植经验 技术效率 玉米 干中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冬燕 周晶 王娟
[目的] 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是中国大豆振兴计划的核心目标。与许多省份不同,2014年以来位于非主产区的湖北省大豆种植面积“反常地”恢复至接近新世纪初的水平。[方法] 文章构建以耕地禀赋约束和农户作物替代优先序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解释湖北大豆种植面积恢复现象,并利用宏微观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结果] 研究发现:2010—2020年,湖北大豆生产布局从山区与平原“平分秋色”转向江汉平原“一枝独秀”,江汉平原农户改扩种大豆是湖北大豆种植面积恢复的直接原因;籽棉价格持续下行或低迷致植棉比较效益偏低,诱发棉农作物替代是湖北大豆种植面积恢复的根本原因;水稻是江汉平原棉花的最优替代作物,但受耕地水源禀赋约束,条件较差的地块难以“棉改稻”,棉农只能改种次优的大豆、玉米等旱作作物;受土壤条件制约,江汉平原玉米较大豆并无产量和收益方面的压倒性优势,农户“棉改玉”和“棉改豆”倾向差异不明显。[结论] 该文对稳定和增加大豆面积,提升大豆自给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薛凤蕊 周向阳 刘福江 赵一夫
为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基于吉林省359个农户数据,运用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主产区优势产区农户和非优势产区农户收入及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优势产区玉米产量、品质、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都明显高于非优势产区,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玉米仍可获得合理收益,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玉米则普遍亏损;2)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不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玉米出售价格(正相关)、土地流转难易程度(负相关)、对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的满意程度(正相关)。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较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劳动力数量(正相关)、耕地面积(负相关)、贷款状况(正相关)、玉米出售价格(负相关)、是否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正相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镰刀弯地区农户参与和未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与其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结构调整的意愿展开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减少了由玉米价格下行所造成的农业收入损失,表现为对农业收入的正向作用。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的务工收入增加效果不显著,但整体上实施种植结构调整对农户家庭总收入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非调整户而言,调减玉米面积虽也减少了农业收入损失,但这种直接减少玉米耕地而不进行结构调整的行为并不利于家庭总收入的改善。在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中,文化程度、是否了解补贴政策与其结构调整意愿间呈显著正相关;在农户生产特征因素中,玉米种植面积、参加农技培训次数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影响显著,距最近城镇距离、交通运输状况、邻家种植行为等也是影响农户结构调整意愿的重要因素。目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收入效应仅体现在一定程度的玉米价格损失的减少上是不够的,也是难以持续的,须真实地体现在农民收入的增长上。因此,政府需在农业补贴、服务、投资及生产方式改造等方面加大政策投入。
关键词:
玉米 结构调整 农户收入 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