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4)
- 2023(8542)
- 2022(6872)
- 2021(6357)
- 2020(5469)
- 2019(11910)
- 2018(11859)
- 2017(23317)
- 2016(12328)
- 2015(13572)
- 2014(13429)
- 2013(13546)
- 2012(12274)
- 2011(11000)
- 2010(11438)
- 2009(11245)
- 2008(11494)
- 2007(10656)
- 2006(9660)
- 2005(8825)
- 学科
- 业(77664)
- 企(61668)
- 企业(61668)
- 济(57302)
- 经济(57118)
- 管理(47246)
- 农(44131)
- 农业(29398)
- 业经(26819)
- 方法(21421)
- 财(19991)
- 务(15653)
- 财务(15648)
- 财务管理(15640)
- 企业财务(14769)
- 技术(14601)
- 数学(13728)
- 数学方法(13674)
- 策(13493)
- 制(13479)
- 中国(13430)
- 和(11629)
- 理论(11424)
- 体(11305)
- 划(11056)
- 企业经济(10729)
- 学(9973)
- 农业经济(9850)
- 经营(9847)
- 技术管理(9545)
- 机构
- 学院(187579)
- 大学(180291)
- 济(84106)
- 经济(82783)
- 管理(79259)
- 理学(67959)
- 理学院(67420)
- 管理学(66782)
- 管理学院(66430)
- 研究(56776)
- 中国(46893)
- 农(44902)
- 财(37598)
- 京(36550)
- 农业(33795)
- 科学(31226)
- 江(30134)
- 业大(30048)
- 财经(29679)
- 所(27968)
- 中心(26863)
- 经(26765)
- 研究所(24695)
- 经济学(24547)
- 经济管理(24116)
- 州(23067)
- 范(22495)
- 北京(22401)
- 师范(22369)
- 经济学院(22084)
- 基金
- 项目(115710)
- 科学(93570)
- 研究(91070)
- 基金(85084)
- 家(70979)
- 国家(70065)
- 社会(62604)
- 科学基金(62478)
- 社会科(58007)
- 社会科学(57986)
- 省(47275)
- 基金项目(45368)
- 教育(39739)
- 编号(38762)
- 自然(37118)
- 划(36617)
- 自然科(36296)
- 自然科学(36288)
- 自然科学基金(35730)
- 资助(32405)
- 业(31834)
- 成果(30694)
- 创(27458)
- 农(27070)
- 部(26480)
- 发(26070)
- 制(25242)
- 国家社会(25178)
- 创新(24604)
- 重点(24591)
- 期刊
- 济(107699)
- 经济(107699)
- 研究(55045)
- 农(50396)
- 中国(37131)
- 农业(33945)
- 财(31660)
- 管理(30481)
- 业经(25051)
- 科学(24757)
- 学报(23497)
- 大学(19760)
- 融(19098)
- 金融(19098)
- 学学(18674)
- 业(17172)
- 技术(16652)
- 教育(16312)
- 财经(15190)
- 问题(14351)
- 经济研究(14274)
- 农村(13586)
- 村(13586)
- 农业经济(13450)
- 经(13185)
- 世界(12461)
- 技术经济(11955)
- 经济问题(10257)
- 版(10176)
- 现代(10016)
共检索到288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因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转型道路,形成了农业社会学的国别传统。在美国农业社会学的源头,教会、政府和大学是三种重要的影响力量。本组专题的三篇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形塑美国农业社会学品格的三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概括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突出特点,即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他国的农业社会学传统,有助于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国别传统 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因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转型道路,形成了农业社会学的国别传统。在美国农业社会学的源头,教会、政府和大学是三种重要的影响力量。本组专题的三篇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形塑美国农业社会学品格的三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概括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突出特点,即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他国的农业社会学传统,有助于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国别传统 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彤华
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建立在赠地大学体系之上,而农业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又深嵌于农村社会学的学科脉络中。本文以赠地大学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发展史,重新审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赠地大学早期的农业公共实践催生了农村社会学,但农村社会学却由于制度上对赠地大学的依附,逐渐偏离了公共性初衷。为了应对学科危机,农业社会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应运而生,以“社会学的想象”重新勾连起现实问题与知识生产。可见,“公共性”是农村社会学以及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认为,以新姿态重返农村社区,找回公共意识,将成为美国农业社会学发展的潜在出路。而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借鉴这一学术脉络,展开一场有机公共社会学的探索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彤华
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建立在赠地大学体系之上,而农业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又深嵌于农村社会学的学科脉络中。本文以赠地大学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发展史,重新审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赠地大学早期的农业公共实践催生了农村社会学,但农村社会学却由于制度上对赠地大学的依附,逐渐偏离了公共性初衷。为了应对学科危机,农业社会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应运而生,以“社会学的想象”重新勾连起现实问题与知识生产。可见,“公共性”是农村社会学以及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认为,以新姿态重返农村社区,找回公共意识,将成为美国农业社会学发展的潜在出路。而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借鉴这一学术脉络,展开一场有机公共社会学的探索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社会学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研究进行一砖一瓦的建设,其中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典文本在农业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核心位置。本专题选取了三个(对)农业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农业技术变迁中的占取主义与替代主义,以及技术采用中的"农业跑步机理论"。按照时代背景、原典阐释、学术延续以及启发意义的思路撰写,尝试为农业社会学的入门者提供一种理论梳理的路径。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经典命题 理论阐释 学科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林政 陈家碧 李阳阳
为促进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建设学术共同体,增进学界交流,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大会于2021年6月6日在线上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李阳阳 柯雪龙
以往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和农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社会学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析提供独特视角。201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农业社会学论坛"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主题,分别就"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脱贫攻坚""农村土地制度土地保护与土地流转""农业转型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态、农耕文明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主要议题 前景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樊亢 戎殿新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说,就是现代农业生产分工体系和新型市场体系。它是商品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给农业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发达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成为现代化农业的本质特征。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国家。目前,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度发达,具有典型意义。研究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规律,对于推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很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桑坤 郭婉莹 柯雪龙 熊春文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桑坤 郭婉莹 柯雪龙 熊春文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双包为主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力推动着我国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就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下发展起来并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年来社会化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农户间、农户与集体、国营经济部门间自发协作联合,以解决对社会化服务的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春晖
“进步时代”的美国农村正在经历一场总体性的危机,美国早期的农业农村社会学也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不同于城市的“拥堵”,乡村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孤立”。当时对乡村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即“乡村主义”和“乡镇主义”,乡村主义认为乡村是一个自足的社会系统,而乡镇主义认为乡村和城市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两者之间通过市镇和接近于县城的小城市联结。与此同时,乡村教会也遇到了特定的危机,此时的乡村教会已经不能满足于抚慰人们心灵的传统功能,必须发展出新的形式和功能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牧师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牧师就是一个扎根在乡村中的社会学者,他需要调查社区需求、激励产业发展、维护共同体利益。而“社区制图”则是一种“认定乡村社会”的社会学方法,致力于从社会组织方面画出乡村区域的图形,并寻求何为这个区域团结的主要因素。通过基督教乡村运动,早期美国农业农村社会学的思想也传播到了中国,燕京、金陵、齐鲁等教会大学都积极投身于农业推广和社区改造,并且结合中国本土特点,发展出了一些适合中国社会的本土化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教会 社区制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春晖
“进步时代”的美国农村正在经历一场总体性的危机,美国早期的农业农村社会学也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不同于城市的“拥堵”,乡村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孤立”。当时对乡村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流派,即“乡村主义”和“乡镇主义”,乡村主义认为乡村是一个自足的社会系统,而乡镇主义认为乡村和城市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两者之间通过市镇和接近于县城的小城市联结。与此同时,乡村教会也遇到了特定的危机,此时的乡村教会已经不能满足于抚慰人们心灵的传统功能,必须发展出新的形式和功能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牧师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牧师就是一个扎根在乡村中的社会学者,他需要调查社区需求、激励产业发展、维护共同体利益。而“社区制图”则是一种“认定乡村社会”的社会学方法,致力于从社会组织方面画出乡村区域的图形,并寻求何为这个区域团结的主要因素。通过基督教乡村运动,早期美国农业农村社会学的思想也传播到了中国,燕京、金陵、齐鲁等教会大学都积极投身于农业推广和社区改造,并且结合中国本土特点,发展出了一些适合中国社会的本土化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教会 社区制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