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7)
- 2023(18344)
- 2022(15364)
- 2021(14188)
- 2020(11843)
- 2019(26533)
- 2018(26515)
- 2017(51342)
- 2016(27841)
- 2015(31096)
- 2014(30718)
- 2013(30510)
- 2012(27441)
- 2011(24555)
- 2010(24684)
- 2009(23275)
- 2008(22790)
- 2007(20444)
- 2006(18296)
- 2005(16243)
- 学科
- 济(115434)
- 经济(115215)
- 业(103082)
- 管理(88222)
- 企(84313)
- 企业(84313)
- 农(49333)
- 方法(48021)
- 数学(38048)
- 数学方法(37672)
- 业经(35758)
- 农业(32902)
- 财(32398)
- 中国(31793)
- 地方(25148)
- 制(23504)
- 务(22322)
- 财务(22247)
- 财务管理(22221)
- 学(21472)
- 企业财务(21009)
- 技术(20886)
- 理论(20723)
- 和(20664)
- 贸(20160)
- 贸易(20148)
- 易(19549)
- 策(18352)
- 划(17994)
- 体(17181)
- 机构
- 学院(394782)
- 大学(389442)
- 管理(160247)
- 济(159512)
- 经济(156064)
- 理学(138201)
- 理学院(136777)
- 管理学(134609)
- 管理学院(133888)
- 研究(127322)
- 中国(98450)
- 京(82509)
- 科学(78482)
- 农(73507)
- 财(71946)
- 所(63294)
- 业大(60667)
- 江(60091)
- 中心(58886)
- 财经(57289)
- 研究所(57267)
- 农业(56290)
- 经(51981)
- 范(51455)
- 北京(51380)
- 师范(51056)
- 州(48327)
- 经济学(46471)
- 院(45715)
- 经济管理(42953)
- 基金
- 项目(265940)
- 科学(210715)
- 研究(199159)
- 基金(192653)
- 家(166112)
- 国家(164554)
- 科学基金(143022)
- 社会(127702)
- 社会科(120228)
- 社会科学(120193)
- 省(105504)
- 基金项目(102445)
- 自然(90854)
- 教育(89520)
- 自然科(88740)
- 自然科学(88722)
- 自然科学基金(87143)
- 划(86679)
- 编号(83763)
- 资助(77115)
- 成果(66998)
- 重点(58760)
- 发(58077)
- 部(57985)
- 创(56720)
- 课题(55764)
- 创新(52396)
- 国家社会(52026)
- 项目编号(50603)
- 科研(49910)
- 期刊
- 济(185601)
- 经济(185601)
- 研究(113564)
- 中国(76905)
- 农(72667)
- 管理(59719)
- 学报(58867)
- 科学(56176)
- 财(55922)
- 农业(49090)
- 大学(45545)
- 学学(42811)
- 教育(42040)
- 业经(35927)
- 融(35780)
- 金融(35780)
- 技术(34848)
- 财经(27564)
- 经济研究(27287)
- 业(25385)
- 问题(24680)
- 经(23640)
- 图书(22209)
- 技术经济(20458)
- 版(19370)
- 现代(19020)
- 科技(18752)
- 商业(18663)
- 理论(18233)
- 世界(17447)
共检索到586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华 李俏
农民互助作为补充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形式,能够较好地解决现有体制下分散小农与市场对接困难的问题。农民互助在中国经历了由传统到现代意义上的转变,互助形式逐渐趋向于理性化,互助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对此,需要整合挖掘农村互助资源,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民互助 历史 作用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双包为主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力推动着我国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就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下发展起来并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年来社会化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农户间、农户与集体、国营经济部门间自发协作联合,以解决对社会化服务的需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新智 李璐
以我国10个省(区、市)的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地区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强度,并采用probit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农户需求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在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意愿的多重因素中,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经济特征、农户社会沟通行为对各地区的农户选择某种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建立健全区域之间差异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中西部地区要加强村集体、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现代化 “三农”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江帆 袁云云
国内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80至90年代主要关注其体系构建,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2年主要关注其组织发展,2013—2016年重点关注其机制完善,2017年以后重点关注其在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集中在发展动力、实践模式、作用成效、问题应对、影响因素等方面,主要成果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动力来自现实需要、政策要求、市场作用,各地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农业社会化服务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药化肥投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面临供需不平衡、服务能力不足、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受到农户个人与家庭特征、信息来源、风险偏好、要素相对价格、土地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未来需要提高理论研究的前瞻性,深化动力机制研究,系统总结典型模式,优化研究方法,拓展研究内容,并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适用性和服务组织的风险分担等难点问题的研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俏 王建华
分析了农业社会化的内涵、作用及其对农业推广硕士教学实践的现实要求,在借鉴美国农业推广教育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职业培养定向、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课外实践四个方面提出了农业推广硕士教学实践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 农业推广硕士 教学实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亦荣
本文分析了农民技术员在农业社会服务中的地位,重点阐述了农民技术员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苑鹏
本文论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与农业公共服务部门、私人部门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组织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空间做了初步的展望。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业社会化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各地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为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有少数地方出现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变成了农民社会化负担的异常现象,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社会化服务变成农民社会化负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改变服务宗旨,以营利为目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农业实施政策性服务,本来是体现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但现在有少数单位和部门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冬冬 夏兆刚 王华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能够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助推农业强国建设。北京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在公益性服务体系、服务主体、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主体能力提升、产后服务环节薄弱等三大问题与挑战。本文结合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特点和服务体系发展趋势,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都市型现代农业 农业强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焱剑 曹大宇 廖冰
[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从产业链全过程视角下推动农户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方法]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利用江西省569个农户实地调查微观数据,构建二元Logitics模型实证生计资本对农户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作用关系。[结果]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担任村干部、获取农业信息渠道数量对产前环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获取农业信息渠道数量对产中环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受教育水平、耕地面积、家庭年收入、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担任村干部、获取农业信息渠道数量对产后环节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耕地块数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过程采纳行为具有负向显著影响;距离县城公里数、村庄地形、经营方式对农户生产全过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纳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结论]据此提出提供再教育培训,引导劳动力回流;推进“小田并大田”与“宜机化”改造;拓宽农户收入渠道,稳步提升家庭收入;创新农民组织功能,拓宽农业信息渠道;优化服务主体布局,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对策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声扬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措施。一、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英
出于对农业家庭经营面临困境的现实考虑,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共识,并在政策形式上明确下来,这无疑对解决农业现实困难和未来发展指出了方向。但是,政策具有宏观调控的现实性和策略性,从而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可变性,因此,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命题,仅仅停留于农业发展决策的政策水平上是远为不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植于农业产业发展规律和科技进步的决定,与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相辅相成,为此,有必要对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作些理论探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祥临
关于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的几点辩识徐祥临一、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客观必然性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实践提出来的新课题。关于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在理论上如何解释其必然性则存在分歧。比较多的论者持“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容辉
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之一。在统计上,应该相应地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统计指标体系,以及时反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服务,以及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其他各种服务性经济实体为农业提供的服务等等。统计指标的设置要从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际情况出发,反映国家和集体等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内容。使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与产后的农产品收购和产中的农业技术推广等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显示出“科技兴农”的成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瑞兰
农业社会化服务统计指标体系按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分类设置统计指标教为合理科学。因为,无论是按不同所有制形式分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部门或组织,都可能提供相同的服务,这样在设置指标时就会出现重垒设置问题。为了尽可能做到既全面、又简明,不重复、不遗漏,建议农业社会化服务统计指标体系应包括八方面的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