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1)
2023(12167)
2022(10198)
2021(9062)
2020(7836)
2019(18089)
2018(17845)
2017(35219)
2016(19197)
2015(21461)
2014(21624)
2013(22012)
2012(20478)
2011(18454)
2010(18796)
2009(17636)
2008(17928)
2007(16630)
2006(14674)
2005(13168)
作者
(56231)
(47476)
(47371)
(44837)
(29945)
(22866)
(21490)
(18746)
(17709)
(17032)
(16098)
(15767)
(15217)
(14875)
(14742)
(14578)
(14423)
(13957)
(13725)
(13654)
(11927)
(11691)
(11627)
(10939)
(10820)
(10732)
(10603)
(10481)
(9702)
(9528)
学科
(91325)
经济(91221)
(90187)
(72924)
企业(72924)
管理(68793)
(46469)
方法(41503)
数学(33243)
数学方法(33038)
农业(30569)
业经(29786)
(28990)
中国(20479)
(20291)
贸易(20287)
(20150)
财务(20134)
财务管理(20100)
(19803)
企业财务(18991)
(18466)
技术(17557)
(16330)
(15952)
环境(15924)
(15807)
地方(15487)
(15028)
(13954)
机构
学院(290101)
大学(282942)
(128260)
经济(125939)
管理(118251)
理学(102041)
理学院(101089)
管理学(99742)
管理学院(99244)
研究(90869)
中国(73362)
(63339)
(57815)
(57748)
科学(54062)
农业(48750)
业大(46962)
(46339)
财经(46028)
(45529)
中心(43289)
(41651)
研究所(41642)
经济学(38765)
北京(35572)
经济学院(35457)
(35205)
经济管理(34869)
财经大学(33317)
(33102)
基金
项目(186919)
科学(148791)
研究(138006)
基金(137492)
(118087)
国家(116938)
科学基金(101843)
社会(90665)
社会科(85740)
社会科学(85714)
(75214)
基金项目(73772)
自然(64634)
自然科(63164)
自然科学(63146)
自然科学基金(62082)
教育(61091)
(60754)
编号(56242)
资助(54839)
成果(43372)
(42251)
(41881)
(41688)
(41552)
重点(41100)
创新(38250)
国家社会(37365)
课题(36772)
(36298)
期刊
(148586)
经济(148586)
研究(79999)
(64585)
中国(53495)
(47715)
农业(43272)
管理(43044)
学报(42032)
科学(41112)
大学(32659)
学学(31439)
业经(30935)
(28492)
金融(28492)
技术(25511)
(23125)
财经(22927)
经济研究(21535)
问题(20708)
教育(19882)
(19754)
技术经济(17820)
(16063)
世界(15931)
商业(15169)
(14992)
农村(14821)
(14821)
农业经济(14178)
共检索到430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颖  葛颜祥  梁勇  
农业既是温室气体的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按照目前学术界碳排放的计算方法,通过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等4个主要投入要素计算得到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对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总产值的对数值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协整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农业碳排放量与农业总产值之间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农业产出每增长1%,导致农业碳排放增长0.69%。据此提出了引进土地利用新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施肥新技术、发展农作物固碳技术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克强  易新福  邱雁  
本文基于1978—2010年相关指标的时序数据,对中国农业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农产品比价关系不合理是影响未来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农民素质、数量状况不佳是阻碍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金融、农户联动效应低下是农业资金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应调整优化农产品比价关系,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公平价格条件;应抓紧实施青年农民培育工程,造就一支高素质农业经营者队伍;应深化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财政、金融、农户农业投入联动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俊  王雅鹏  
本文综合武汉自八五以来财政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机构、研究阶段及产业结构等情况,对各时期农林牧渔总产值及各领域获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明显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农业科技投入应逐渐由政府投入为主转向依靠社会和企业投入为主、地方科技应更多地投向应用研究并不断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的结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毕正操  
应用单位根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的理论,利用1978~2005年度经济数据,对财政农业投入与农业产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对其中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和解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治国  李红  刘向晖  
基于门槛效应估计模型,采取Hansen提出的门限回归法,利用2004—2013年新疆14地州市的面板数据,以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门限变量,实证分析农民收入对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对新疆农业投入产出弹性有显著影响,并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跨过8 050元门限值时,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用电量、有效灌溉面积的产出弹性明显增加;当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跨过9 650元门限值时,农业机械总动力的产出弹性明显增加。可见,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提升有利于增加新疆农业的产出,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性玉  田建强  
本文首先把信贷配给分成数量配给、交易成本配给和风险配给三类,然后利用转换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信贷配给下农户资源禀赋与农业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受到信贷约束的农户中,除了受到数量配给外,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农户受到交易成本配给或风险配给。受到信贷约束农户的农业产出更加依赖于农户的资源禀赋。本文建议应根据农户不同信贷配给类型采取相应政策,以解决农户所受的信贷配给约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斌  李秉龙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王瑛  
文章以1986~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就农业资金配置效率对农村经济产出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业贷款是影响农村经济产出的最主要因素,但存在一定的时滞;农户投入资金对农村经济产出的影响较为迅速,但弱于农业贷款;财政支农资金未能充分发挥对农村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其配置效率较为有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宏辉  李晓晓  
利用Tapio模型测算1996—2015年新疆和全国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新疆农业碳排放脱钩效应及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及全国农业碳排放整体呈增长趋势,且新疆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农业碳排放以弱脱钩状态为主,但波动幅度较大,稳定性较差;土地利用方式变迁、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技术创新是新疆农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通过倡导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方式、推动绿色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低碳农业科技投入与推广,能有效减少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生   王奇珍   支海兵  
农业碳减排关系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实证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不同维度和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对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不同。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且农地流转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非线性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其不同发展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缓-增-缓”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促进农业碳减排应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推动农地流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燕  周买春  陈瑛  
碳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各国政府重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业碳排放问题更加备受关注。本文以中国和巴西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碳排放估算和农业碳排放强度公式测算了中国和巴西2000—2015年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中国和巴西的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巴西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缓慢上涨态势。而且,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变化率远高于巴西,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及人口过快增长所导致的,而巴西由于受减排目的及减排政策的影响维持农业碳排放稳定发展,变化相对较小。(2)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呈上升发展态势,而巴西则呈缓慢下降发展态势。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变化不仅与其农业碳排放总量有关,而且与其耕地面积密切相关,中国耕地面积由于受城镇化发展影响呈下降趋势,但巴西耕地面积每年呈大幅增涨趋势,因此,中国与巴西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相反态势发展。(3)中国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受灾程度、农业劳动力规模、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文化水平;巴西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均耕地面积、农业劳动力规模、受灾面积。最后,依据巴西农业减排发展经验,提出中国农业减排的建设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华初  
对于农业的基础地位,现有文献大多是定性描述,定量分析并不多见。投入产出表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他能够对国民经济的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再生产各领域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划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耿献辉  周应恒  
由农业投入、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制造和农产品流通服务四环节构成的农业关联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计算,我国农业关联产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远远超过了传统农业,其投入、生产、加工制造、运销服务等四部门的产出比例为0.17∶1∶2.21∶0.21;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农业关联产业结构中农产品加工制造和农产品运销服务环节发育程度相对较低。我国农业关联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0162,略大于1,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宽   史磊  
[目的]破解农业碳排放问题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途径。[方法]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和空间影响关系。[结果](1)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2)基于投入要素视角,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中介作用,即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间接实现“减碳效应”。(3)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农村产业融合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农业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结论]充分肯定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重要作用,继续发挥好政策、资金和技术的保障作用,深化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助推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伟华  祁春节  聂飞  
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并利用1994—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投入影响农业碳排放总量的技术进步溢出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区域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省级层面的农业碳排放总量、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技术进步均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2)财政支农投入不仅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而抑制农业碳排放量的增加。(3)中国省级农业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邻近省份通过财政支农投入促进技术进步,对本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4)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不仅能通过提高本省农业技术进步来抑制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增加,而且由于技术进步溢出机制的作用还会促使邻近省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