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3)
- 2023(11130)
- 2022(9110)
- 2021(8181)
- 2020(6744)
- 2019(14798)
- 2018(14634)
- 2017(29016)
- 2016(15480)
- 2015(17017)
- 2014(17052)
- 2013(17062)
- 2012(15753)
- 2011(14013)
- 2010(14479)
- 2009(13419)
- 2008(13446)
- 2007(12562)
- 2006(11455)
- 2005(10356)
- 学科
- 业(87552)
- 企(70196)
- 企业(70196)
- 济(70070)
- 经济(69987)
- 管理(63067)
- 农(45694)
- 农业(30487)
- 业经(28486)
- 方法(27084)
- 财(23461)
- 技术(20042)
- 数学(19619)
- 数学方法(19442)
- 策(17945)
- 务(17523)
- 财务(17503)
- 财务管理(17491)
- 中国(16822)
- 企业财务(16555)
- 制(16055)
- 划(14887)
- 环境(14437)
- 和(13366)
- 贸(13349)
- 贸易(13343)
- 易(13060)
- 体(12532)
- 技术管理(12093)
- 理论(11895)
- 机构
- 学院(231677)
- 大学(219242)
- 济(105745)
- 经济(103883)
- 管理(98896)
- 理学(84632)
- 理学院(83998)
- 管理学(83140)
- 管理学院(82718)
- 研究(71670)
- 中国(59593)
- 农(50553)
- 财(47335)
- 京(44434)
- 科学(39570)
- 农业(38107)
- 江(37592)
- 财经(36747)
- 业大(36491)
- 所(35116)
- 中心(34652)
- 经(33245)
- 研究所(31146)
- 经济学(30258)
- 经济管理(29684)
- 州(28767)
- 经济学院(27411)
- 北京(27327)
- 商学(26721)
- 商学院(26486)
- 基金
- 项目(147293)
- 科学(119025)
- 研究(114363)
- 基金(108164)
- 家(91461)
- 国家(90449)
- 科学基金(80373)
- 社会(75652)
- 社会科(71603)
- 社会科学(71587)
- 省(60343)
- 基金项目(57157)
- 教育(49730)
- 自然(49420)
- 自然科(48303)
- 自然科学(48295)
- 编号(47643)
- 划(47581)
- 自然科学基金(47492)
- 资助(42508)
- 成果(36186)
- 业(36003)
- 创(34582)
- 发(34109)
- 部(33319)
- 重点(31916)
- 制(31539)
- 创新(31506)
- 课题(31149)
- 国家社会(31020)
- 期刊
- 济(129023)
- 经济(129023)
- 研究(65980)
- 农(54430)
- 中国(46344)
- 管理(38981)
- 财(38160)
- 农业(36723)
- 科学(30291)
- 业经(28391)
- 学报(27075)
- 融(26120)
- 金融(26120)
- 技术(24318)
- 大学(22613)
- 学学(22013)
- 业(18988)
- 经济研究(18046)
- 财经(17880)
- 教育(17802)
- 问题(16893)
- 技术经济(15890)
- 经(15511)
- 农村(14365)
- 村(14365)
- 农业经济(14082)
- 世界(13598)
- 现代(12386)
- 经济问题(11811)
- 贸(11726)
共检索到354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书秦 李颖 胡浚哲
农业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同时也是巨大的碳汇系统,农业减排固碳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途径。农业碳减排与推进绿色发展具有一致性,一方面,要推广各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减少和合理使用化学投入品,秸秆、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强土壤碳汇功能等,实现治污减排协同;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加农业碳约束指标,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为农业持续减排提供政策和市场激励。
关键词:
农业减碳 碳达峰 技术 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书秦 李颖 胡浚哲
农业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同时也是巨大的碳汇系统,农业减排固碳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途径。农业碳减排与推进绿色发展具有一致性,一方面,要推广各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通过减少和合理使用化学投入品,秸秆、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强土壤碳汇功能等,实现治污减排协同;另一方面,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增加农业碳约束指标,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为农业持续减排提供政策和市场激励。
关键词:
农业减碳 碳达峰 技术 政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壮 田云 陈池波
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构造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试点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检验方法之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专业化与农业技术进步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抑制农业碳排放的主要路径;尽管经营规模扩张有利于农业碳减排,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并未明显推动经营规模扩张;相比其他地区,在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减碳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壮 田云 陈池波
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构造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试点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等多种检验方法之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专业化与农业技术进步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抑制农业碳排放的主要路径;尽管经营规模扩张有利于农业碳减排,但政策性农业保险并未明显推动经营规模扩张;相比其他地区,在粮食主产区和东部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减碳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贺晔平 廖朴
通过构建风险冲击下碳保险作用农业碳减排的社会动力学模型,讨论碳保险与低碳财税政策的农业碳减排效应,以及碳保险和财税政策工具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发现:在无保费补贴的情况下,碳保险并不能加速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但当保费补贴比例足够高时,“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能对农业碳减排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补贴比例和碳税税率增加,都会加快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扩散,并且财政补贴比例增加会提高财政补贴效率,保费补贴效率也明显大于碳减排直接补贴效率;在财政约束下,对中小型农业生产者采用“碳保险+保费补贴”的减排方式更具有优势,而对大型农业生产者应协调配合使用碳减排直接补贴方式和“碳保险+保费补贴”方式。
关键词:
碳保险 财税政策 低碳农业 演化博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劼 徐晋涛
在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部门具有极大的体量和不可忽视的影响。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和优化管理至关重要。一项农业低碳技术能否在现实中有好的环境表现,必须得到农户这一微观经营主体的检验和认同。这是全面评价低碳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更准确地监测和核算碳减排效果,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衡量了三个低碳技术在农户层面的微观反应。研究结论是,我国现有的低碳技术在农业农村“3060”进程中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按目前的技术采纳规模,滴灌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8~77万吨,沼气发酵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34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减少碳排放290万吨。研究推论是,“3060”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加速达到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契机。要让农业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农业生产方式到经营模式,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都亟待一场全面的、持续的革新。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低碳技术 微观数据 农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珍彩
本文以中国2017年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金融与农业类上市公司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碳排放强度,且这一效应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政策导致的融资约束效应和媒体监督效应是农业企业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绿色金融政策影响下,农业企业实质性提高了其环境责任意识,加大了环保投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发明 唐望 彭柳林
全球温室效应引发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等从政策效应出发探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影响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能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模型的结果依旧是稳健的。(2)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实施可以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促进土地流转和促进种植结构“趋粮化”调整来间接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3)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在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粮食主产区和非西部地区,政策的碳减排效果更显著。因此,为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需要稳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与构建激励机制并举,全面响应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推进农业绿色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徐雯 张锦华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改变农业生产者的预期收益,使其调整生产决策并最终对生态环境产生外部性。本文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8年在六个省份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试点开展对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经营规模扩张、种植结构调整和要素投入调整三条渠道实现,但对不同自然风险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开展显著降低高自然风险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水平,但对低自然风险地区的政策效果却截然相反。据此,本文为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基于粮食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宇斌 王森
本文立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政策评估的角度探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政策的农业“碳减排”效果,采用连续型DID模型、中介模型等考察政策实施效果及其作用路径与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实施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持续性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改变政策实施时点、剔除其他政策干扰以及控制变量滞后一期等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显著。(2)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策实施可通过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率而间接削减农业碳排放。(3)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碳排放分位点越高,政策实施的农业碳排放减量效果越弱;政策实施的农业“碳减排”效果在中西部地区较为显著,而在东部地区并不明显,在粮食主产区显著,而在非粮食主产区不显著;并且政策实施对化肥、农药、薄膜以及柴油等投入产生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而对翻耕和灌溉产生的农业碳排放反而具有一定提升作用。据此,建议应坚持贯彻并灵活调整高标准农田政策、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保持政策实施的相对独立性等,以强化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的农业“碳减排”效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寰 何广 肖义
【目的】高质量建设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低碳发展理念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考察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意义凸显。【方法】本文运用2006—2019年中国216个城市面板数据,以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并通过稳健性测试,多维度分析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模型考察低碳试点政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非试点城市相比,低碳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且纳入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2)低碳城市试点均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减少能源消耗量来发挥碳减排作用。(3)低碳城市试点碳减排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碳减排效应在东部、中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基于“胡焕庸线”视角下低碳试点政策对东南半壁城市的碳减排效应较西北半壁城市更为明显。【结论】本文从多维度评价第二、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的碳减排阶段性成效,有助于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为未来更多城市系统性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新形势下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制定差异化与精准化路径促进绿色发展,为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颖 韩立华
基于不确定需求构建碳限额、碳限额与交易、碳税三种常见碳政策下制造企业的运作和减排模型,分析其最优决策,进而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并通过数值分析,分析了不同碳政策下,各政策参数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分析结论对低碳经济下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企业运作绩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政府碳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碳政策 减排决策 生产决策 随机需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宋艺 杨林
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但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因缺少着力点,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分析我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看,农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人口规模是增加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一般农业生产技术、低碳农业技术是减少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减少农业碳排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在于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因此,从低碳农业技术供需两端入手,深入分析各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紧紧围绕低碳农业技术这一关键因子,设计构建"绿色金融—低碳农业技术—农业碳减排"的路径模型,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农业碳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凤海 朱真
在农业碳减排初显成效的背景下,荷兰政府明确了科技碳减排、政策碳减排与市场碳减排的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碳减排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农业碳减排的有利契机与现实需要。中荷两国农业碳减排在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共同点,比较分析中荷两国农业碳减排发展状况,汲取荷兰经验,建议我国规定碳约束指标,为农业碳减排提供法律性依据,推广农业碳减排固碳技术,培养农业碳减排人才,积极跟进国内外农业碳市场,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倡导绿色消费观,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关键词:
“双碳” 农业碳减排 荷兰农业碳减排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安
通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采用WIOD数据计算1995—2011年中国农业贸易净出口隐含碳与碳减排指数,考察中国农业贸易的碳减排效应,并基于贸易逆差的视角分析未来农业贸易的碳减排趋势。研究表明:中国农业贸易从隐含碳净出口地位转向净进口地位,表明农业贸易有利于降低国内碳排放水平;与不存在贸易往来相比,中国在1995—2011年通过开展农业贸易可以降低农业29.14%的CO2排放量,但减排效应呈现减弱趋势;中国农业贸易未来仍将存在碳减排效应,且减排作用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缓解工业贸易增长带来的污染加剧问题。
关键词:
农业贸易 隐含碳 碳减排 贸易逆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