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7)
- 2023(10219)
- 2022(8320)
- 2021(7513)
- 2020(6512)
- 2019(14426)
- 2018(14222)
- 2017(27385)
- 2016(14356)
- 2015(15682)
- 2014(15154)
- 2013(15436)
- 2012(14285)
- 2011(12760)
- 2010(13167)
- 2009(12655)
- 2008(12660)
- 2007(11812)
- 2006(10673)
- 2005(9767)
- 学科
- 业(81664)
- 济(66491)
- 经济(66402)
- 企(65029)
- 企业(65029)
- 管理(53759)
- 农(44828)
- 农业(29808)
- 业经(27451)
- 方法(26688)
- 财(23647)
- 数学(19283)
- 数学方法(19170)
- 技术(17092)
- 务(16652)
- 财务(16648)
- 财务管理(16627)
- 贸(16483)
- 贸易(16478)
- 中国(16195)
- 易(16190)
- 企业财务(15689)
- 制(14933)
- 策(14294)
- 出(12496)
- 划(12368)
- 体(12259)
- 和(11912)
- 技术管理(11122)
- 理论(10607)
- 机构
- 学院(215249)
- 大学(206505)
- 济(96956)
- 经济(95374)
- 管理(88533)
- 理学(76036)
- 理学院(75399)
- 管理学(74541)
- 管理学院(74182)
- 研究(69654)
- 中国(57948)
- 农(54951)
- 京(42959)
- 财(42933)
- 农业(42146)
- 科学(41404)
- 业大(37905)
- 所(35505)
- 江(34941)
- 财经(33558)
- 中心(32785)
- 研究所(31758)
- 经(30431)
- 经济学(28341)
- 经济管理(27060)
- 州(26530)
- 北京(26308)
- 农业大学(25851)
- 经济学院(25826)
- 省(24794)
- 基金
- 项目(139993)
- 科学(111709)
- 研究(103484)
- 基金(102979)
- 家(89439)
- 国家(88469)
- 科学基金(76927)
- 社会(68682)
- 社会科(64880)
- 社会科学(64862)
- 省(57055)
- 基金项目(54596)
- 自然(48639)
- 自然科(47484)
- 自然科学(47465)
- 自然科学基金(46692)
- 划(45214)
- 教育(43586)
- 编号(41371)
- 资助(40751)
- 业(36785)
- 创(33037)
- 发(31840)
- 成果(31458)
- 部(31152)
- 农(31081)
- 重点(30497)
- 创新(30070)
- 国家社会(28739)
- 制(28541)
- 期刊
- 济(117474)
- 经济(117474)
- 研究(60465)
- 农(58434)
- 中国(45281)
- 农业(39385)
- 财(35292)
- 管理(35100)
- 学报(32534)
- 科学(32430)
- 业经(26695)
- 大学(25865)
- 学学(25088)
- 融(22614)
- 金融(22614)
- 业(20582)
- 技术(19038)
- 财经(16674)
- 经济研究(16641)
- 问题(16220)
- 经(14451)
- 农村(13925)
- 村(13925)
- 技术经济(13738)
- 世界(13653)
- 农业经济(13652)
- 教育(12636)
- 贸(12619)
- 科技(12084)
- 版(11733)
共检索到331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永昌
农业的出路在于投入、科技和保护李永昌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看待农业问题。当前,要扭转农业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夺取农业丰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才能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满足社会需求,保持社会稳定,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俊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没有农业便没有发展。然而,我国农业在历经80年代初期的高速增长,特别是粮食生产自1984年登上新台阶以后,连续4年徘徊在4000亿公斤上下。全国人民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健 王德贵
农业的出路在于开拓市场王健,王德贵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粮食、畜牧、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等产业和农民人均收入等指标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农村实际的整体产出功能还远未发挥出来,发展的潜力相当大。目前,制约这些潜力发挥的因素很多,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凤岭
近年来,江苏盐都县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寻找农业产业调整的根本出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农业结构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 1、农业经济特色已经形成,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一是农业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农业经济构成中,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光豪
我国农业从1985年开始的大滑坡以来,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就始终处于徘徊不前的困境。这一农业局势的形成,固然与我们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生产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面前,头脑发热,过于盲目乐观地估计了农业的生产能力,认为农业生产已经过关,国家无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德淦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自身的生产率曹德淦一漳州市地处闽南厦漳泉经济开放区南端,与台湾隔海相望,气候优越,山海资源丰富,在农业上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994年同1978年相比,粮食总产从127万吨增加到144...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晓河
用长远的观点看,要使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就必须保证务农者能获得与务工者同样的收入。只有如此,农民才会有务农的兴趣。采取何种途径能让农业生产者达到这样的收入水平呢?一种途径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以此增加农业的收益。从短期看,提高农产品价格完全必要也十分合理。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农产品价格都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我国要搞市场经济并同国际市场接轨,农产品价格必然要提高,并会自动向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靠近。很显然,这可增加务农者的收入。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侃 栾胜基
工业文明所持有的机械世界观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所在,也是农业环境问题的根源所在。生态危机的解决需要一种文明范式的转型。建立于有机世界观之上的生态文明借用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将人和自然放置于同一巨系统中进行考虑,旨在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视角强调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联性。农业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交互界面上的活动,不仅仅具有生产功能,更具有生态功能。而自然环境不是单纯的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提供者,其同时也反作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未来农业环境保护需要采用主动保育的做法。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发挥农业对环境的正外部性;另一方面,对农业环境给予人文关怀,让其休养生息。
关键词:
机械世界观 生态文明 农业环境 主动保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文
农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而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最主要的是要营造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从而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之路。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科技创新 科技人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苟玉玺
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在吉林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吉林省农业投入产出的研究对吉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投入 产出 吉林省农业现状 农业经济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贯生 李文明 智健飞 温吉更
本文简要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所蕴含的信息需求,及其对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所创造的机遇;提出科技信息机构应当把握时机,努力适应并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较高层次的市场信息分析和预测研究,这既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农业科技信息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寻求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明智选择。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科技信息,信息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祖亮
解决我国农业和人口问题的根本出路袁祖亮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教授自从粮本退役之后,人们似乎认为我国的农业已经闯关了,农业问题不如大中型企业那样受人重视了。然而好景不长,由于1994年粮食减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必需品的价格涨势过猛,它像失控的风筝...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成贵 王现军
中国农业:困境、原因和出路李成贵,王现军中国农业自1985年从顶峰骤降之后,先是徘徊不前,继则限于恢复性的缓慢增长,在近10年的时间内,一直是国民经济最薄弱的部门。说其问题成堆、困境重重,也毫不为过。农业发展的滞缓,已直接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贵现 朱月季 周德翼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非农业合作的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中非农业技术合作成效不佳的根源在于非洲国家的政治和实施的农业政策。非洲国家农民的技术接受能力低,中国对非洲的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长期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实现可持续性是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必要任务。农产品销售是中国在非洲农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瓶颈。受制于中非农业技术合作的效果和中国农业投资企业的困境,中非农产品贸易在双方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不过中非农业合作对于加强中非传统友谊,带动农业企业和其他领域的企业"走出去"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未来中非农业合作的潜力巨大,中非农业合作还需要不断进行下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